古陶瓷鑑定的科學依據

古陶瓷鑑定的科學依據

《古陶瓷鑑定的科學依據》是2019年11月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禮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陶瓷鑑定的科學依據
  • 作者:蔡禮君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 定價:1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775777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目前國內的文物鑑定,特別是陶瓷鑑定,占主流的一直是靠“眼學”和經驗的專家。其實經驗往往是靠不住的。專家所能經眼的文物畢竟有限,專家的知識結構也有問題。在現實中,傳統鑑定出現的問題很多,影響很壞,包括時下熱議的“北師大捐贈事件”、“王剛砸瓷”,先前的著名專家孫瀛洲、史樹青走眼經歷等等,不勝枚舉。
撥亂反正,使文物鑑定科學化、規範化是文物鑑定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關於這一點,業內其實一直有反思和認同,漸成共識。
本書是古陶瓷鑑定的quanwei工具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且可操作性極強。
本書版面字數約32萬,彩圖800餘幅,分為“中國古陶瓷歷史和相關鑑定”“古陶瓷的化學常識與鑑定” “古陶瓷的物理常識與鑑定” “古陶瓷工藝知識與鑑定”等4部分,從古陶瓷歷史、物理和化學常識,以及製作工藝等方面系統講述了古陶瓷及古陶瓷鑑定的科學知識。
本書對目前占主流地位的依靠“眼學”和經驗的鑑定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推翻了傳統眼學鑑定的理論和標準,建立了全新的可被檢驗的科學鑑定體系,對於古陶瓷鑑定向科學化、規範化之路邁進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簡介

蔡禮君,男,1943年生,中國第一位工學博士後,文化部人才中心特聘古陶瓷授課專家。
曾與故宮博物院五所、文保科技部合作,進行古陶瓷標本的顯微科學研究;曾專門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保護研究方向博士後授課;曾受“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保護中心”邀請,幫助籌建中國文物科學鑑定實驗室,並定期為該中心科技人員授課。
首次提出並證明了古瓷析晶層、釉上膜、化學色、物理色的客觀存在,在《文物鑑定與鑑賞》《收藏家》等雜誌發表古陶瓷鑑定學術論文多篇。
收藏古陶瓷五十餘載,曾多次赴國內眾多相關博物館院、陶瓷燒制現場、古陶瓷製假現場調查。

圖書目錄

前言/1
第一章 中國古陶瓷歷史和相關鑑定/1
第一節 古陶器/1
第二節 青瓷/6
第三節 白瓷/14
第四節 青白瓷/20
第五節 黑釉瓷/23
第六節 元青花/27
第七節 明代瓷器/35
第八節 清代青花/47
第九節 清代彩瓷/54
第二章 古陶瓷的化學常識與鑑定/71
第一節 胎的歷史演變規律/71
第二節 胎質疏鬆與否不是鑑定標準/77
第三節 露胎形貌的“表里不一”/80
第四節 識別新舊胎和胎的詳解/85
第五節 釉的歷史演變和化學成分/92
第六節 高溫釉的工藝和二次氧化/96
第七節 關於明清青花的鑑定/105
第八節 中溫低溫釉的化學特性和鑑定/113
第九節 古陶瓷的彩與料/122
第三章 古陶瓷的物理常識與鑑定/141
第一節 古陶瓷的光學常識/141
第二節 古陶瓷釉面的“釉上膜”與有關鑑定/149
第三節 古陶瓷的蛤蜊光/156
第四節 古陶瓷的結晶問題/164
第五節 古陶瓷的析晶層/169
第六節 古陶瓷的“包漿”與鑑定意義/174
第七節 古陶瓷高溫釉面的氣泡和鑑定意義/180
第八節 低溫釉上彩的物理特性和自然老化 /183
第九節 “雙色”與“窯變”/188
第十節 顯微鏡的重要意義/196
第四章 古陶瓷工藝知識和鑑定/203
第一節 古陶瓷胎料的加工方法/203
第二節 化妝土工藝/211
第四節 礬紅工藝/218
第五節 古陶瓷的墊燒工藝/220
第六節 剔花剔釉與雕瓷/224
第七節 關於畫工/227
第八節 彩瓷工藝/229
第九節 專家錯誤鑑定舉例/236
第十節 物理化學去光方法與真偽對比 /242
第十一節 古陶瓷的紋飾/247
參考文獻/26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