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眼魚

古眼魚

斑鰶,學名:Konosirus punct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俗稱黃流魚、扁鰶、古眼魚、氣泡子、油魚、鰶魚。因鰓孔上方有一明顯的黑斑而得名。

以浮游生物為食,主要分布在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體側扁,呈長橢圓形,一般體長13~16厘米,長不大。背側青綠色,腹側銀白色。背鰭一個,最後一鰭條延長為絲狀,像一長須。背鰭、尾鰭黃綠色,胸鰭淡黃綠色,腹鰭及臀鰭色更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古眼魚
  • 拉丁學名:Konosirus punct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
  • 別稱:斑鰶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鯡形目
  • :鯡科
  • :鰶屬
  • :斑鰶
  • 學名:Konosirus punctatus
主要產地,用途,

主要產地

分布區域為印度到東印度群島和朝鮮及日本南部,我國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均產之。春秋兩季為盛漁期。生活在近岸的中上層海水中,成群結隊地活動,遊動快,以浮游生物為食。
青島人叫它古眼魚,因其身上刺細密,外地人叫它刺兒魚。

用途

食用魚類。肉質細嫩鮮美,為小型食用魚類。鮮食多採用油炸和油煎的方法,也可加工製成鹹乾品。海洋捕撈對象,沿海各地全年可以捕獲,以春、夏兩季為盛漁期。該魚肉質細嫩鮮美,含脂肪較多,也因此稱為油魚。鮮食採用清蒸和油煎的方法,魚刺較多,食用時要小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