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瓦硯

《古瓦硯》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從瓦硯的功用生髮開去,表達了作者在如何選拔人才這個問題上的觀點,慨嘆古今量才用人之難。全詩借物興感,借題發揮,重在說理,明顯具有以議論為詩的特徵。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古瓦硯
磚瓦賤微物,得廁筆墨間。
於物用有宜,不計醜與妍。
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
用之以發墨,不及瓦礫頑。
乃知物雖賤,當用價難攀。
豈惟瓦礫爾,用人從古難。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廁:廁身,參加進來。
⑵用有宜:即適宜於使用。
⑶妍(yán):美麗。
⑷發墨:研磨時出墨多而且快。
⑸頑:指質地頑鈍。
⑹當用:適用。攀:比附,比較。
⑺爾:如此。
⑻難:一本作“然”。然,作“這樣”解,亦通。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磚石瓦礫本是微賤的物品,卻用作硯石置身筆墨間。
既然它也是件有用之物,何必計較它的粗醜與美妍。
金子不能說不寶貴吧,玉石難道不更加潤堅?
用這兩件東西來磨墨,反不如這瓦礫方便。
可知物品即使微賤,只要有用就價不可攀。
豈止瓦礫是這樣,自古用人也是如此之難。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景祐四年(1037)夏天,當時作者在夷陵。作此詩的起因是,這一年夏天,歐陽修友人謝伯初從許州托人帶了一封信“並《古瓦硯歌》一軸,近著詩文又三軸”,到夷陵送給他,歐陽修十分興奮,寫了七古長詩《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相答,意猶未已,又寫了這首五古以盡其興。

作品鑑賞

謝伯初的《古瓦硯歌》已經失傳,從歐陽修的《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中可知,此古瓦硯原是三國時期曹操所建銅雀台廢墟上的一塊殘瓦,經匠人鐫刻而成硯台。那首詩只是就事論事,就物說物,敘述了自漢至魏晉時期歷史的興衰,交待了古瓦硯的來源,並抒發了對此奇物的寶愛之情。歐陽修的《古瓦硯》詩則是借物興感,借題發揮,從瓦硯的功用生髮開去,表達了作者在如何選拔人才這個問題上的觀點。這是古代詠物詩中的一種創格,它不粘著於物的形貌,而是借詠物議論人事和寄寓哲理。宋詩的特點之一是以議論為詩,此詩重在說理,是以議論為詩的一篇代表作。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