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樂闡釋我見

古琴音樂闡釋我見

古琴音樂闡釋我見是吳文光先生於2006年6月10日在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進行的一場時長為120分鐘的講座。講座主要闡述了西方古典音樂和古琴音樂現代化的關係模式以及闡釋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琴音樂闡釋我見
  • 主講人:吳文光
  • 講座時間:2006年6月10日
  • 講座地點: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基本信息,主講人簡介,內容摘要,

基本信息

主講人:吳文光
講座地點: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講座時間:20066.10
講座時長:120 分鐘
講座類別:藝術
關鍵字:藝術 音樂 古琴
組織單位: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原國家圖書館分館)

主講人簡介

吳文光 男,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八十年代留學美國,獲民族音樂學博士學位。現擔任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民族音樂學、中國音樂史論課程導師,教授民族器樂表演學科古琴專業課程,兼任研究部主任。中國音樂館館長職務。在史學方面,吳先生教學側重於實際音樂的史學研究層面。自七十年代末起,吳先生致力於明代琴譜《神奇秘譜》的研究,在挖掘、整理、用打譜來重建中國古代音樂的實際音響方面獨樹一幟。由他打譜並經他演奏後重新被賦予生命力的古代作品有:《幽蘭》、《樵歌》、《離騷》、《秋鴻》、《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風》、《關雎》等數十首,此項研究現被列為文化部重點科研項目。

內容摘要

音樂是具有闡釋性的。西方古典音樂的闡釋性主要通過作曲家、演奏者和聽眾三方的關係模式來體現,特彆強調演奏者對固定作品的闡釋,作品一旦由作曲家寫成樂譜,演奏者對其曲調和節奏兩個音樂的主要方面是不能作任意的改動的,這是一種偏重原創性的做法。還有一種是即興性的闡釋,把原創的音樂作為基本材料,由演奏者在演奏中根據某些旋法和節奏模式來即時進行變化和發展。中國琴樂的闡釋性雖然也關聯著上述情況,但方式和過程卻大有不同。它是通過在琴曲記譜時開放節奏描述的途徑,使得共時或非共時的個體可以據譜參與到對同一曲名的一首樂曲的創造性活動中來。從而形成了版本群和原作者以外的闡釋群體,形成了古琴音樂千年以來綿延不斷,一脈相承和豐富多彩的狀況。本講座將以此為話題,具體討論中國琴樂的闡釋功能及途徑,並以講座人的藝術實踐為例,對古琴音樂的現代闡釋方法和途徑發表看法及進行展開。此講座配備有相關視聽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