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無複輔音聲母說,音韻學學說。認為上古漢語沒有所謂複輔音聲母的學說。唐蘭《論古無復聲母,凡來母古讀如泥母》提出,複輔音說不能成立的原因有三:“一曰:以中國語言與文字之關係言之,不能有複輔音。……一音必作一字,即一字只表一音也。”“二曰:由現代尚保存之較古語音足以證明古之無複輔音。臉字從僉聲,本當在k母……《集韻》訓頰,居奄切,當在k母,蓋臉頰之義,當本俗語,故猶存古音也。元明以來樂府,保存此音,伶人奉為金科玉律,而今世俗語之臉面,則已變為力減切矣。”“三曰:同一主諧字中所諧之字k、t、p、l往往並見雜出,足以證明其必不由於複輔音也。如諧兼k者,有嫌x、有廉l,又有賺t……將謂其語根兼有此諸音而為ktpl乎?古今中外,無此唇吻也。”其他學者也認為,現代中國方言中沒有複輔音聲母的痕跡,從古代韻書的反切上字也看不出複輔音聲母的現象,漢語和漢藏親屬語言之間的關係複雜,很難找到成批的可靠的對應材料,因此上古並沒有所謂的複輔音聲母。參見“古有複輔音聲母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無複輔音聲母說
- 定義:認為上古漢語沒有所謂複輔音聲母的學說
- 性質:音韻學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