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容變遷
古溪鄉多年來享有六個姓氏,從先後順序入住的來排列:首為姚氏,次為李氏,鄭氏,郭氏,貝氏,許氏!改革開放前,鄉民依祖制按姓氏及宗族關係聚居圍村之內,稱之為寨。寨築圍牆,堅如磐石,四至各留一門,遇非常之時即閉,以抵禦海賊與外侵,這是清代潮汕地區鄉村民居軍事化的產物。寨牆外環繞一清冽寬闊的水流,有如護城河,遠近聞名,當地俗語曰:“天上河溪(指銀河),地下古溪”。古溪一名由此而來。圍村民居以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為基本布局,其建築外形色調樸實,輪廓凝滯,給人一種質樸粗獷的感覺。在內部裝飾上,善用木雕,石雕,嵌瓷,泥塑,彩繪,用色鮮明,對比強烈,給人一種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印象。其建築學術上稱“下山虎”和“四點金”。清府縣誌載:“望族營建屋廬,必建家廟,尤加壯麗。”“雕樑畫棟,池台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夸壯麗,不惜貲費。”整個村寨,都依其宗族觀念、風水觀念、生產生活、防禦功能以及某些美學觀念來營建,是潮汕乃至全國極具代表的民間建築藝術之一。 改革開放後,隨著城鄉經濟發展及鄉容鄉貌規劃需要,昔日雄偉堅固的寨牆已退出歷史舞台而被拆除。全鄉自北向南規劃為工業區,老區,商務區及住宅區。各部分錯落有致,阡陌相通。沿溪築石基,護以圍欄,栽種花草,溪岸樹彩色玉蘭路燈,居委面前有一半封閉飛地,三面環水,狀如小島,闢為小公園,有小石橋相接,其間涼凳石椅,樹木蔥鬱,落英繽紛,小橋流水,是民眾飯後閒余的好去處!
交通條件
古溪交通便利,早在十幾年前已實現全部鄉道水泥硬底化。美鶴路由中部自西向東貫穿全境。北部北英路15分鐘可達潮南市區。南部陳沙公路雙向四車道,直達普寧市區。東部龍領路與北英路交接。交通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為古溪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工業經濟
古溪鄉已是人多地少,土地使用面積,日漸尖銳矛盾,早晚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人均可耕地面積不足0.1畝。商業氣息就顯得尤為濃郁。紡織業,服裝生產是主要支柱。早從《潮陽縣誌》中查到,古溪紡織服裝創業早,規模大。據明朝隆慶《潮陽縣誌》載:“下及閨房,織紉是常既精”。光緒二十九年(1903)古溪村人李大新,李信豐等創辦的信豐和大新織布廠,就已有工人逾千人,擁有織布機166台,柴油發電機組3部,能生產白坯斜、烏斜、藍斜和各式格條布、西衣、線呢布匹等。民國初,古溪鄉的章合、仁記、成豐、順興,民發等也先後興辦織布廠。
全市生產名牌產品,行銷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及國內等地。至2011年上半年,古溪工業區內已有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企業幾十家。還有遍布全鄉的大小作坊,涉及針織,製衣,棉紗,經編,染廠等一條龍服裝生產。兼顧出口和國內市場,形成了機、紗、布、衣產業鏈,頗具規模的產業集群,行生了強大的“集聚效應”,更多的是一業為主,多業並存的產業格局。
民俗宗教
本地居民主要信釋道教,天主教及基督新教。信眾比例約為5:3:2。各教派都有自己的宗教活動場所。
釋道教 是潮汕本土宗教,本村崇拜的神靈是真君大帝即吳真君吳猛是也,淨明教祖許真君,八仙之首鐵拐李!。每年農曆七月都有盛大的祭神,施孤典禮和社慶活動。並有游神,爬刀梯等,理事人員齋戒十二天,鄉民齋戒三天,挑選誠心人士搭建孤棚,磨鋼刀。孤棚高二丈多,是杉木搭建的樓台,刀梯高二丈六尺,是四十多把鋒利的鋼刀用麻繩綑紮成叉形、斜形的梯坎。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大帝擇日豎梯,刀梯安放在一個木桶邊沿,桶中盛有七色花水,五色種子等吉祥物。全鄉家家戶戶高掛紅燈籠慶賀,全鄉道路張燈結彩,彩旗飄揚。靈顯寺位於本鄉東南方的古溪岩上,創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據民間傳說,南宋時期就有僧人在此結茅靜修,明崇禎13年由勝釋、智觀二僧重建於現址。古寺四周茂林修竹,古木參天,寺前有一靈泉古井,其水飴如甘露。據“潮陽縣誌”記,寺下有一甘泉,恆澈不竭,甘甜如露。寺後有“登乾洞”,洞深不可測,傳為楊文廣平潮十八洞寨之第八洞,洞邊有一個“仙腳印”與深溪翠嶧岩之“仙腳印”成為左右一對。寺左有一“試劍石”,傳為楊文廣試劍劈成兩瓣。寺右有一天然石洞,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傳為楊文廣之妹楊金花葬於此洞。抗戰時期,曾經有革命先烈在此活動。
天主教 天主教傳入潮汕,已有300多年之歷史。古溪堂隸屬巴黎外方傳教會,法國韋希聖神父為第一任本堂,教堂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坐東向西,土木結構,深約25米、寬約10米;新教堂緊接老教堂之後,建於宣統二年(1910)前後,法國巴洛克式拱形屋頂,半圓形彩色玻璃窗,鋼筋混凝土結構,雄偉壯觀,莊嚴肅穆。教堂門口鐘樓五層高24米,第一至第四層為正方體,第五層為圓錐體,頂端置有避雷針。第五層置兩鐘,大的為生鐵鑄造,重約200公斤;小的為銅鑄,重約25公斤。鐘分別固定在不同的橫木上,橫木可轉動,以鐵條拉動橫木,鐘便搖擺碰撞發出響聲,方圓2公里內可聞鐘聲。教堂左側有花園,園內4株椰樹樹齡70餘年,只開花,不結果。教堂建築總面積約1300平方米。建國初曾作為古溪第二國小和古溪國小校舍。50年代中期停止宗教活動。“文革”時期,鐘樓上三層被拆毀。1985年恢復宗教活動。但因年久失修和保護古物意識薄弱。兩教堂被拆除,確實令人扼腕嘆惜。但在政府重視下,由政府撥資,華僑捐資,本地信徒集資,籌得資金一千多萬,於1996年在原址建成新教堂,主堂為哥德式單層尖頂結構,正面為花崗岩劵形門,內部設計為中空,面積3000平方米,不設任何支柱,在當時是一項極艱巨的技術。造價近七百多萬,與香港中環堅道的聖母堂並稱姐妹堂。整個主堂色調為黑白兩色,更顯恢弘壯觀。周邊配套花園,噴水池,停車場,已建成附屬醫院樓,修女樓。整個堂區建築約2萬平方米。每年元旦,復活節,萬聖節都有隆重慶典,聖誕節依羅馬例舉行子夜彌撒,並有一系列文藝匯演及煙花放演。
基督新教 古溪基督教堂,位於古溪居委會側,坐北向南。深約20米、寬約13米。門口
鐘樓三層高10米,第一、二層正方體,第三層為圓錐體。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前後,鋼筋混凝土結構。50年代中期曾為古溪鄉洗熨廠。1985年浸信會教徒集資修繕。2000年左右集資在原址建成新堂。
教學設施
轄內擁有中學及國小各一所,占地20畝,皆為西班牙式“凹”形建築,師資雄厚,配套設施完善,可容4000多人就讀。一流的教學水平和優美的教學環境。不斷為古溪培養優秀的人才和社會棟樑。
地圖信息
地址:汕頭市潮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