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氏土撥鼠

古氏土撥鼠

古氏土撥鼠(學名:Cynomys gunnisoni):是一類小型穴棲性齧齒目動物。體毛呈黃色,耳朵較深色,腹部較淺色,尾巴遠端為黑色;夏天毛少,冬天會在下面長出厚厚的絨毛;鼻子與耳朵都很小,鬍鬚黑色,可達3厘米;每個腳上有5隻腳趾,長有黑色、彎曲、厚實的利爪;尾巴占全身20%的長度。

語言最為複雜,能奔跑達每小時55公里。所以當受到威脅時,它們會大叫作為警報,並且高速逃走。草原犬鼠換毛期一年兩次,春天發生在3-4月,換下厚實的絨毛;冬季在11月初,開始生長細密的絨毛以保持熱量。每次換毛期持續約2周。分布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和猶他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古氏土撥鼠
  • 拉丁學名:Cynomys gunnisoni
  • 別稱:甘尼森草原犬鼠、赤獴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齧齒目
  • 亞目松鼠亞目
  • 松鼠科
  • 亞科:地松鼠亞科
  • :地松鼠族
  • :草原犬鼠屬
  • :古氏土撥鼠
  • 亞種:2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Baird, 1855
  • 英文名稱:Gunnison's Prairie Dog
  • 英文名稱:Ruddy Mongoose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古氏土撥鼠是一種齧齒動物,平均體長28-35厘米,尾長6-10厘米,平均體重900克。個體與野兔相似,身體長大而肥壯,頭部短而闊。頸部粗短,耳朵短小。體色由黃色到褐色都有。體型矮胖,配上短短的尾巴。極善跑跳,臼齒(包括前臼齒)在頜的兩側各為5/4﹐上臼齒5枚,前後肢間無皮翼。
雄性比雌性大,2個亞種的顏色和大小略有不同。這些動物的背部是黑毛混合淡黃色的毛皮,而頭部的頂部,臉頰側和眉毛明顯比皮毛的其它部分更暗。每年兩次換毛,分別在在春季和秋天。
比其他土撥鼠,古氏土撥鼠具有獨特的顏色。尾部的近一半的顏色與背部側身皮毛相同,然而,近尾端的一半是用灰色,並出現灰白色毛。這個物種也有白尾種,尾巴的一半是純白色。

分布範圍

該物種僅限於落基山脈的高山峽谷和南部高原,棲息在1830-3660米的海拔。分布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和猶他州)。
古氏土撥鼠分布圖古氏土撥鼠分布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