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樹(古欒樹)

燈籠樹

古欒樹一般指本詞條

燈籠樹(學名: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是杜鵑花科吊鐘花屬植物。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稀達10米;幼枝灰綠色,無毛,老枝深灰色;芽圓柱狀,長8-10毫米。葉常聚生枝頂,紙質,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花多數組成傘形花序狀總狀花序;花梗纖細,長2.5-4厘米,無毛;花下垂。蒴果卵圓形,室背開裂為5果瓣。種子長約6毫米。花期5月,果期6-10月。

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生長於海拔900-3600米的山坡疏林中。

花形奇特,花色鮮艷,株形健美,是園林綠化、庭院美化最佳觀賞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插後管理,選地栽植,水肥管理,溫度光照,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6米,稀達10米;幼枝灰綠色,無毛,老枝深灰色;芽圓柱狀,長8-10毫米,芽鱗寬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1.5毫米,微紅色,先端有小突尖,邊緣具緣毛。葉常聚生枝頂,紙質,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3-4(-5)厘米,寬2-2.5厘米,先端鈍尖,具短凸尖頭,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具鈍鋸齒,兩面無毛,中脈在表面下凹,連同側脈在表面不明顯,在背面明顯,網脈在背面明顯;葉柄粗壯,長0.8-1(-15)毫米,具槽,無毛。
花多數組成傘形花序狀總狀花序;花梗纖細,長2.5-4厘米,無毛;花下垂;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長約2.5毫米,有緣毛;花冠闊鐘形,長寬各1厘米,肉紅色,口部5淺裂;雄蕊10枚,著生於花冠基部,花絲長4.5毫米,中部以下膨大,被微柔毛,花葯2裂,長1.5毫米,芒長約1毫米;子房球形,具5縱紋,疏被白色短毛,花柱長約5.5毫米,被疏微毛。蒴果卵圓形,直徑6-7(-8)毫米,室背開裂為5果瓣,果爿長約6毫米,寬約3.2毫米,果爿中間具微縱槽。種子長約6毫米,微有光澤,具皺紋,有翅,每室有種子多數,種子著生於中軸之上部。花期5月,果期6-10月。

近種區別

該種是吊鐘花屬屬中分布較廣的種。葉、花、果的形狀、大小以及毛被等特徵變異較大。該種與毛葉吊鐘花Enkianthus deflexus (Griff.) Schneid.)極為相似,但後者花梗、葉柄、葉背面常被柔毛,特別是葉背面脈上及脈腋密被平伏粗毛,葉常較大,花葯上的芒與花葯等長,花萼披針狀三角形,不難區別。
燈籠樹燈籠樹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生長於海拔900-3600米的山坡疏林中。性喜溫暖濕潤和半蔭蔽的生態環境,要求在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土壤中生長。
燈籠樹燈籠樹

繁殖方法

播種

燈籠樹結實率高,種子繁多,而且發芽率也較好,播種後能獲得大量的實生苗,同時,播種的幼苗可塑性強,長勢旺盛,是引種、育種的主要繁殖手段。燈籠樹的果實9-10月成熟。成熟時,蒴果為褐黃色,採收後置於室內通風處晾乾,待其種殼開裂後取出種子,貯藏於室內乾燥處,待到次年春暖花開時進行播種繁殖。
播種可用廢舊木箱,改制成播種苗床,一般箱長為50-55厘米,寬為35-40厘米,高為20-25厘米。木箱做好後,可用0.2-0.3%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清洗消毒。苗床基質可用森林腐葉土5 份、蘭花泥5份充分混合配製,然後進行高溫消毒,或用200倍福馬林或3000倍高錳酸鉀水溶液噴灑,攤曬5-7天,待其藥味完全揮發後,裝箱備用。
燈籠樹播種前,要用40℃左右的溫水浸種24~48小時,待種皮吸水膨脹撈出種子,稍晾一下,便可將種子均勻地撒播在木箱內,覆蓋細沙土,再用木板輕輕壓一壓,然後用細孔噴壺把水噴透,或用浸水法將木箱置於水槽中,下面墊一倒置空盆,讓水分緩慢浸入木箱苗床內,直至整個基質濕透為止。而後用白色海玻璃蓋住苗床,以減少水分蒸發, 保持床內溫度。種子出苗前,要保持基質的絕對濕潤,一般溫度控制在18-22℃,發芽率在80-90%,15-20天后出苗,此後可將覆蓋物揭去,注意通風,提高幼苗的抗性。基質乾燥時,用噴霧器噴灑, 注意不要衝倒幼苗,待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移植,擴大株行距。 移植苗床可用淺盆,基質可用播種用土,置於半蔭蔽處,使之進行散射光照,待幼昔成長壯大後,逐步加強陽光照射使之茁壯成長。

扦插

根據燈籠樹的生長習性,在植株休眠時進行扦插繁殖。扦插以前,蒔養者可在房前屋後挑選背風向陽的地方,挖一長200-300厘米、寬60-80厘米、深50-60厘米的長形土槽,槽底先墊一層尚未腐熟易於發熱的乾雜肥,肥上回填30-35厘米的消毒黃素沙土,作為扦插基質。當燈籠樹落葉休眠以後,剪取生長旺盛、腋芽飽滿的硬枝,毎段長8-10厘米, 有3-4個節間,剪口要臨節,下端平切,上端剪成40°-45°的斜面,以便排水。為了插穗的癒合和生長,還可用0.01-0.03%濃度的萘乙酸水溶液浸泡插穗基部2厘米處,12-18小時後取出,按3-4厘米的株行距進行扦插。插入土壤的深度為6-8厘米,一般上端只留一個節間,插後用細孔噴壺把水噴透。苗床上面用竹片拱架,上面覆蓋塑膠薄膜。這種方法一般地溫高於氣溫,插穗癒合後越冬,次年早春便生根萌芽,有的當年生根,次年蔭發新芽。

栽培技術

插後管理

燈籠樹新芽萌發後,還要注意不受倒春寒的侵害,保護好幼苗。夏季大雨時要避免雨水衝擊,並注意排水,為了減少病害,蒔養者還可用0.1%的托布津水溶液進行1-2次噴灑,防止黑斑病等的發生。髙溫季節,要增加地面、葉面的噴水次數,注意通風、降溫和遮蔭,防止烈日灼傷葉片。8月末撤去蔭棚,加強光照,使之小苗更加健壯,深秋落葉便可進行分栽,或者用森林腐殖土盆栽。

選地栽植

在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海拔在300米左右、空氣濕潤的地區,都可進行群植或單株栽培,特別是園林樹緣或髙大建築物旁,是栽培燈籠樹的最好地區。栽培時間一般在秋季落葉後的10月下旬或11月上、中旬進行。操作時挖坑要大,坑底要填入堆積尚未腐熟的乾雜肥、磷礦粉或過磷酸鈣,上面填土壓實,然後帶上團挖取苗株,植於大坑中央,周圍填土壓實,把水灌透,入冬前再灌一次,植株就能成活。次年發芽後便可進行正常的水肥、光照管理。

水肥管理

施肥:在一年一度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增加和補充一定的養分,植株吸收養分多,可以加速成型,提早開花結果。 基肥一般在9-10月果實成熟後追施。方法是:在植株周圍60-100厘米處,進行球狀挖溝,溝深15-20厘米,施入長效有機液體肥料,待土壤吸乾水分後,再施入堆積的乾雜肥,最後回土填平。這時候施肥,燈籠樹尚未落葉,地溫氣溫還很高,植株根系還在繼續活動,需有較強的吸收能力,而這時雨水多,更有利於肥料的分解,能在次年充分發揮肥效,對植株的生長極其有利。追肥一般在掛果以後進行,因為燈籠樹在掛果以後,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步進行,需要較多的水分和養分,蒔養者根據栽培地土壤的肥力,及時補充養分。施肥時,可在植株周圍挖放射狀淺溝,施入以氮為主的有機液體肥料,如油枯水、人糞尿等。必要時,還可適當加入少量的尿素,施後覆土。這次施肥不但可以促進果實的成長,而且能加速植株樹態的形成,是一次較為關鍵的肥料管理工作。
澆水:燈籠樹在生長季節也需要大量的水分,栽培在坡地的植株,春季要灌水3-4次,使其施入土壤中的有杋肥,能夠得到迅速分解,滿足植株春季萌發生長對養分和水分的要求。孕蕾開花期,一般要求土壤稍微乾燥一些,但是,過於千燥的地方,也應灌透水1-2次,以利於開花掛果。夏季是燈籠樹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旺盛時期,一般要求土壤濕潤,蒔養者可結合施肥,把水灌透。栽培在窪地或平地的植株還要注意挖溝排水。秋季澆水要少,果實採收後,結合施肥,可灌1-2次透水, 入冬前再灌一次,讓其安全越冬。

溫度光照

光照:燈籠樹春季新芽萌發,夏季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都需要一定的陽光照射;但是,它主要生長於山區的林緣地帶,因而也能耐陰,夏季在散射光照的環境裡生長更好。一般露地園林綠化、庭院美化栽培,如果復季陽光強烈,溫度過高,蒔養者叮通過灌水的方法,降低環境小氣候,加大植株氣孔的蒸發,從而降低體內溫度,保護好植株的葉片。秋季在柔和陽光的照射下,植株的葉片由綠轉黃,最後呈現殷紅色,這是燈籠樹最艷麗非凡的時期。盆栽燈籠樹,夏季要適當遮蔭,經常向葉片表面進行霧狀噴水,同樣能正常開花掛果。若能精心培育造型,用於陽台蒔養陳列。
溫度:燈籠花性喜溫暖,也能耐寒。落葉以後,一般能經受零下低溫,但是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8-28℃。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植株生長特別旺盛。在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一般最冷月平均氣溫都在2 9℃,最高月平均氣溫在20-22℃,年平均氣溫為15-19℃,無霜期為240-310天,因此,在不需要任何輔助措施的環境下,燈籠花都可平安的越冬和度夏,和原生長地一樣都能正常綻蕾揚花,繁茂生長。

主要價值

燈籠樹是一種嬌美艷麗的觀賞花木。盛開時節,滿樹紅光燦爛。花形奇特,葉色純貞,是不可多得的園林造景樹種,可單株或數叢用於點綴草坪、道路轉彎處,也可用於假山、水池一隅配景,還可以成片種植於斜坡的落葉樹林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