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橋子村
- 所屬地區:遼寧省建昌縣
- 地理位置:遼寧省建昌縣西南天古線公路古橋嶺段分水嶺處
- 人口:1088口人
實施整村推進以前的貧困狀況,以整村推進為契機,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取得的成效,
實施整村推進以前的貧困狀況
由於全村人均耕地面積少,且大部分是山坡地,農民的生產及生活水平極為低下,據統計2002年末全村有各類貧困戶161戶,其中救濟戶99戶,特困戶40戶。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直和全體村民通過多年的實踐和市場論證,並結提精酷故合古橋子山多地少的實際,將發展畜牧業特別是“養牛業”確定為全村的主導發展產業。但由於受市場資金、飼養條件及養殖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但一直形成不了規晚背察模而且造成全村自然環境的整體毀壞。2002年末全村存欄686頭,養殖戶174戶,人均收入980元,不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村民的貧困狀況,而且就是到夏季,除耕地外山上很少見到綠地,造成自然性地區乾旱氣候,使農業生產也受到了相應的損失。
以整村推進為契機,大力發展主導產業
2003年古橋子村被確定為省整村推進項目村,通過認真調研,廣泛徵求民眾意見,確定了以畜牧業、林果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同時,依據開發式扶貧工程的有關政策,結合本村的實際,在縣扶貧辦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懷指導下,通過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多次研究討論。制定了古橋子村扶貧開發實施方案。一是針對不同對象採取不同扶持方式。對救濟戶進行生活扶持,對特困戶進行重點扶持,對貧困戶進行支持性扶持,對一般戶、其它戶進行引導、鼓勵性扶持;二是對村民關心和期盼的焦點性問題利用政策,想辦法努力解決;三是對影響村民生產,生活及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重點解決;四、對有利於本地區經濟發展和村民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問題,抓住機遇盡力爭取解決。在扶貧辦及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在村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下,村兩委班子嚴格按照年初確定的實施方案,充分利用50萬元整村推進扶貧資金,對全村的特困戶和貧困戶分批進行重點扶持和支持性扶持,即對有一定生產能力,自身無經濟能力的特困戶扶持1500—2500元,幫助購買2—4頭牛,另外對那些有生產積極性,經濟基礎較弱的農戶投入1000—1500元的扶貧開發資金,並調動本戶投入部分自有資金進行擴大再生產。例如馬國利,徐廷雨、馬登明、徐萬,鄧文才等戶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當年實現晚艱應2—8頭以上飼養量的生產規模。使他們的生活條件起到了極大的改善,充分感受到了黨的富民政策的溫暖。同時對那些有一定生產能力或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戶,除投入部分資金幫助解決飼草加工設備不足問題外重點從凳朽贈政策、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給予扶持和支持。讓他們深刻感受到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懷,養殖戶馬登廷、徐廷臣、張俊等村民深有感處的說,為了我們家庭的發展,政府比我們自己想的都周到。這回我們可一點憂慮也沒有了。經歷一年的生產開發項目實施,極大的調動了廣大村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通過對過去生產經驗和存在問題的總結,改變經營模式,既徹底結束過去傳統的放牧養殖,走樁養舍飼養育肥牛之路。不但使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同時也頸嫌虹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截止2003年末,分別投入500—2500元扶持各類養殖戶239戶,其中養牛227戶,養羊12戶,牛存欄由年初的686頭增加到1669頭,羊存欄由年初的124隻增加到396隻,養殖戶由年初的174戶增長到247戶,扶持購買飼草加工設備120台,聘請各方面專家、學者受課7次,受益人口超過全村總人口的85%以上。
多年來制約古橋畜牧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除資金問題外,主要是畜牧業生產規模小,市場信息不暢,購銷困難等問題。由於傳統的一家一戶的獨立經營受自然居住條件影響,一直難以形成規模,並且對村民的生活環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問題,結合上級政府的有關政策,合地105畝在2002年秋末冬初建成了黃牛養殖小區,為了加快養牛小區的發展,積極協調信用部門投入專項貸款並利作部分開發資金對小區養殖戶重點扶持,使其形成規模化生產,並得到了穩固的發展。同時在2003年7月下旬利用部分開發資金,並爭取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小區南側建成了大型的黃牛交易市場,使黃牛生產的養殖規模有了穩固的發展擴大。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的生活環境惡劣和養殖戶購銷困難等熱點問題。增加了農民的收臘煮謎市入,養殖戶對此深有感觸地說:“今後買牛再也不用跑200多里的山路了,再也不用與黃牛同車共舞了。”
同時,充分利用國家退耕還林的有關政策,結合古橋子村山坡地多,農業生產基礎薄弱的實際,在縣扶貧辦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2001年退耕602畝的基礎上,2003年—2007年狼紋又退耕還林124畝,山地造林390多畝,建成一座面積1200多畝的扁杏園,同時抓住機遇營造河灘速生林200畝。截止2006年末全村基本完成了村級林權改治和四荒的綜合治理,牛羊等畜牧業生產全面實現了樁養舍飼的生產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林牧矛盾。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為產業發展和民眾生活提供服務
居住在古西溝里自然屯的六、七、八組有80多戶,300多口人,原有的村級公路由於年久失修,正常通行已非常困難,遇雨天根本無法通行,農副產品無法賣出。因此改善六、七、八組的道路交通狀況一直是廣大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為此,村兩委班子充分調動村民的勞動積極性,2003年投入義務工500多個,投入部分扶貧資金對這條2.5公里長的村級道路進行了全面的基礎改造,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得到了村民的好評。村民都說扶貧開發真正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同時,為了能夠使大牲畜市場的基礎建設得到良好的發展,為來往交易的客商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2003年又投入部分扶貧資金對進入市場的547米長的公路進行全面的基礎改造和綠化,在交通等部門的幫助下一次性建成黑色油路,徹底解決了市場車輛進出難及環境污染的問題,極大提高養牛小區和古橋嶺大牲畜交易市場的社會影響力。
扶貧開發取得的成效
幾年來,古橋子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特別是在市、縣兩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扶持下,立足本地實際,經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畜牧、林果兩大產業初具規模,並形成富民,興村的兩大主導產業。2006年戶均出欄黃牛20頭,人均大扁杏20株。其中兩大主導產業收入就占85%以上,古橋子村在全鎮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同時,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2004年,原省委書記聞世震同志到古橋子調研時給予了充分肯定,也多次授到各級政府的表彰。古橋子村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多年來制約古橋畜牧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除資金問題外,主要是畜牧業生產規模小,市場信息不暢,購銷困難等問題。由於傳統的一家一戶的獨立經營受自然居住條件影響,一直難以形成規模,並且對村民的生活環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問題,結合上級政府的有關政策,合地105畝在2002年秋末冬初建成了黃牛養殖小區,為了加快養牛小區的發展,積極協調信用部門投入專項貸款並利作部分開發資金對小區養殖戶重點扶持,使其形成規模化生產,並得到了穩固的發展。同時在2003年7月下旬利用部分開發資金,並爭取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小區南側建成了大型的黃牛交易市場,使黃牛生產的養殖規模有了穩固的發展擴大。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的生活環境惡劣和養殖戶購銷困難等熱點問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養殖戶對此深有感觸地說:“今後買牛再也不用跑200多里的山路了,再也不用與黃牛同車共舞了。”
同時,充分利用國家退耕還林的有關政策,結合古橋子村山坡地多,農業生產基礎薄弱的實際,在縣扶貧辦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2001年退耕602畝的基礎上,2003年—2007年又退耕還林124畝,山地造林390多畝,建成一座面積1200多畝的扁杏園,同時抓住機遇營造河灘速生林200畝。截止2006年末全村基本完成了村級林權改治和四荒的綜合治理,牛羊等畜牧業生產全面實現了樁養舍飼的生產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林牧矛盾。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為產業發展和民眾生活提供服務
居住在古西溝里自然屯的六、七、八組有80多戶,300多口人,原有的村級公路由於年久失修,正常通行已非常困難,遇雨天根本無法通行,農副產品無法賣出。因此改善六、七、八組的道路交通狀況一直是廣大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為此,村兩委班子充分調動村民的勞動積極性,2003年投入義務工500多個,投入部分扶貧資金對這條2.5公里長的村級道路進行了全面的基礎改造,從根本上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得到了村民的好評。村民都說扶貧開發真正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同時,為了能夠使大牲畜市場的基礎建設得到良好的發展,為來往交易的客商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2003年又投入部分扶貧資金對進入市場的547米長的公路進行全面的基礎改造和綠化,在交通等部門的幫助下一次性建成黑色油路,徹底解決了市場車輛進出難及環境污染的問題,極大提高養牛小區和古橋嶺大牲畜交易市場的社會影響力。
扶貧開發取得的成效
幾年來,古橋子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特別是在市、縣兩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扶持下,立足本地實際,經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畜牧、林果兩大產業初具規模,並形成富民,興村的兩大主導產業。2006年戶均出欄黃牛20頭,人均大扁杏20株。其中兩大主導產業收入就占85%以上,古橋子村在全鎮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同時,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2004年,原省委書記聞世震同志到古橋子調研時給予了充分肯定,也多次授到各級政府的表彰。古橋子村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