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臥平沙

《古木臥平沙》是唐代詩人王泠然應進士試時所作的一首試律詩。此詩表達了作者渴望得到賞識,以有所作為的迫切願望。全詩四韻八句,與唐代一般試律詩不同,為唐早期試律詩之範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古木臥平沙
  • 作品別名:試古木臥平沙
  • 作者:王泠然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古木臥平沙
古木臥平沙,摧殘歲月賒。
有根橫水石,無葉拂煙霞。
春至苔為葉,冬來雪作花。
不逢星漢使,誰辨是靈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平沙:指廣闊的沙原。唐張仲素《塞下曲》:“朔雪飄飄開 雁門 ,平沙歷亂轉蓬根。”
⑵歲月:年月。泛指時間。《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屈彊江淮閒,猶可得延歲月之壽。”賒:久遠。
⑶水石:指流水與水中之石。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⑷煙霞:煙霧;雲霞。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伊爛拿缽伐多國》:“含吐煙霞,蔽虧日月;古今仙聖,繼踵棲神。”
⑸春至:春天來到。唐李白《桓公井詩》:“秋來桐暫落,春至桃還發。”
⑹星漢:指天河,即銀河。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粲爛,若出其里。”
⑺靈槎(chá):能乘往天河的船筏。槎:木筏。晉張華博物志》載海客乘槎事云:傳說天河與海相通,每年八月有浮槎來去,從不失期。海邊有人乘槎而去,茫茫忽忽,不覺晝夜。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乃問此是何處,牽牛人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一棵古樹橫臥在沙地之上,它備受摧殘樹齡已經老大。
樹根橫穿進石縫中尋求水分,也沒有葉子來拂動煙霞。
春天到了枝上滋生苔蘚當葉子,冬天枝上落雪如開花。
沒有遇到銀河的使者,誰能辨認出這就是上天的木筏?

創作背景

此詩《文苑英華》卷一八七入“省試”類。《石倉歷代詩選》卷三十三,題前有”試“字。清人試律詩選本,亦多選之。此題唐人存詩僅此一首。從王泠然無落第記載,極其中第後經歷諸多而年壽不永推測,此詩極有可能即是開元五年(717年)應試時所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首聯上句直接從正面破題,下句承寫詩題中之“古”字,一“賒”字形容年代久遠,是對“古”字的申寫,同時總起全詩。次聯主要具體描寫古木的臥姿。一“橫”字暗暗點題。三聯上句承寫二聯下句的“無葉”二字。此聯從不同的時間角度描寫古木,不言古木無葉無花,而言其春以苔為葉,冬以雪為花,極其巧妙靈動,得藝術辯證法三昧。然而,無論春夏秋冬,古木始終無葉無花,毫無生機,人們不禁要問:如此古木又有何用?這便逗出末聯作一突起,指出此木乃良材,只可惜不遇伯樂而已。此聯在這一表層意義的背後,蘊藏著作者的寄託,表達了作者渴望得到賞識,以有所作為的迫切願望。
此詩產生的時代比較早,八句,與一般試律詩的六韻十二句略不同,為後人提供了有唐早期試律之範本。

名家點評

清代毛奇齡《唐人試帖》:(首句)直述一句,亦一作法。(王錫參評)結用張騫事,寓感遇意。
清代葉忱《唐詩應試備體》:(首句)直入一句,亦一體格。(二聯)繪出平沙古木一幅畫圖。(三聯)巧奪天工。
清代臧岳《應試唐詩類釋》:首句直出全題,次句承寫”古“字,三四五六句,極形平沙古木之致。末二句寓乾請意作結,蓋以星使喻主司,以伯槎自擬也。(參評)趣陶園曰:品格稍卑,中間極筆曲形,俗不能免。
清代梁章鉅《試律叢話》:王泠然《古木臥平沙》云:”不逢星漢使,誰辨是靈槎“……則莊重得體。

作者簡介

王泠然(692—724),字仲清,太原(今屬山西)人。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登進士第,後官太子校書郎。曾上書張說自薦,未果。秩滿,遷右威衛兵曹參軍。工文賦詩。今存詩四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