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詁林(第五冊)

古文字詁林(第五冊)

《古文字詁林(第五冊)》是200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圃。

基本介紹

  • 作者:李圃 編
  • ISBN:9787532072927
  • 頁數:1007
  • 定價:380.00元
  • 出版社:上海教育
  • 出版時間:2002-12
  • 叢書:  古文字詁林
內容介紹
《古文字詁林(5)(精)》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為宏大的古文字彙釋類專業工具書。它“集萬卷於一冊,匯眾說於一編”,薈萃迄今為止古文字形體與研究考釋成果的大型工具書,所收考釋資料涵蓋出土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戰國秦漢璽印文、戰國貨幣文、陶文、戰國秦漢簡牘文、帛書、石刻文、春秋戰國石盟書等八種文字)和傳世古文字(包括《說文》篆文、或體、古文、籀文、奇字、《三體石經》古文,《汗簡》和《古文四聲韻》古文等),幾乎囊括了古文字的所有門類。約一萬多個字頭,考釋資料總量約一千萬字,是一百年來的古文字考釋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它的出版,將為漢語文字研究、大型辭書編纂、古代典籍整理,及相關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一部材料翔實、無可替代的工具書。就我們出版工作來說,《詁林》的出版,對我們出版社和編輯出版人員是一次挑戰。因為《詁林》具有編纂規模大、技術難度高的特點,因此對我們出版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規模大。全書按《說文解字》分14卷,再加《說文解字》所無的兩卷,共16卷的內容,我們大致按100萬字的篇幅,分為10冊出版,總計一千萬字,是目前規模最為宏大、門類最為齊全、資料最為完備,同時用途廣泛的古文字彙釋類辭書。資料涉及的範圍包括了研究專著、單篇論文、文字編釋札記,凡有一己之見且真實可靠的古文字考釋成果盡收其中。尤重集錄自二十年代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出版之後的半個多世紀中的新獲材料與新出成果,又與香港周法高的《金文詁林》、台灣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釋》及吉林於省吾的《甲骨文字詁林》等專收某一類文字的工具書有所不同,是《說文解字詁林》之後篇幅最大的一部古文字書。僅就現已出版的第一冊來說,單是原稿就多達十幾個大紙箱,分裝成上千個資料袋,每次發稿我們都是用小麵包車來回運送,所以,這對我們編輯來說,不僅是一次超強腦力勞動,是對我們編輯知識業務水平的考核,而且同時也是一次超強的體力勞動,我們開玩笑說,也是對我們的體能測試。從工作程式上看,我們打破了原來原稿必須從編輯室到市場部再到出版科的程式,設定了專門的出版統籌,來協調整個出版流程,以保證書稿的順利流轉和出版進度。
二、人力投入大。作為一部傳世的大型文化積累工程,《古文字詁林》對出版質量的要求要大大高於一般出版物。我們從版式的推敲,到字型字號的選擇,甚至小到對合理的字距、行距的確定,從紙張的選定,到封面裝幀的反覆修改,每一個環節,我們都是按照市委領導關於一定要把詁林的出版當作上海文化標誌性工程的指示來遵照執行的。因為詁林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地專業,一般的編輯根本無法勝任,一般的校對也很難完成,為此,我們抽調了有經驗有專長的編輯力量,組織了專職的審校人員,在編委會發稿之前,就提前介入到編委會的工作中去,儘快熟悉工作內容與工作程式,共同參與,共同完成。
三、難度大。原稿中有大量的古文字、手寫體字,有些因為多次複印,效果不理想,電腦處理難度很大。在古文字編碼,手寫草書的辨認,以及繁簡字的轉換過程中也是非常容易出錯,大大增加了編輯加工、校對的難度。比這更麻煩的是,因為是大型工具書,牽涉到全書的體例與格式的統一,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可能在一開始就完全把這些內容確定下來,需要在編輯審稿加工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之不斷的調整完善。有時候,真是牽一髮動全身,後面的內容或體例只要稍微改一改,就必須回過頭來把前面所有的相關內容
全部改過來,所有這些除了要求編輯、校對人員要有專業知識之外,還要有強烈的敬業精神與工作責任心。我們的編輯出版人員做到了不厭其煩,反覆琢磨,以保證把“詁林”出成精品。另一方面,工藝製作上,我們也是克服困難,精益求精。作為我們出版社來說,前期投入了大量的啟動資金,後期出版過程中,也一直要求以最好的紙張、最好的工藝完成製作,但是限於現有的生產技術條件,第一冊出版後,封面在空調間裡因用料過厚引起卷翹,我們立刻組織人員,積極與廠方聯繫,仔細研究,重新設計生產,目的就是為了把書出好,從內容上體現上海的學術水平,從形式上體現上海的出版水平。
四、程式煩。由於本書的以上特點,也就決定了此書的出版程式不同一般,特別複雜。每一冊都要有上千個字頭袋的原稿和校樣,不停地在編委會、出版社、電腦公司之間循環輪轉,加上規模大,時間緊,任務重,容不得有絲毫的差錯,只要有一個字頭袋出了錯,勢必影響全書的出版進度。編輯、校對、出版等有關同志,可以說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單是校對一項,校次就有八次之多,同樣看一百萬字的內容,詁林的編校工作肯定要比看其他書稿要繁重得多。
五、技術新。傳統的古文字考釋類工具書,都是採用手抄剪貼複印的成書方法,因而成書慢,周期長,對讀者來說辨識也較困難。這一次我們為體現上海文化標誌性工程的高水準,體現時代風貌,體現上海的出版水平,保證印製質量,我們擯棄了沿襲多年的傳統的手抄方式,由傑申電腦公司積極開發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成果,採用了電腦造字排印,建成了第一批古文字電腦字型檔,這是國內首次實現對古文字進行計算機處理,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這批古文字字型檔不僅在我們詁林各卷的排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也為今後其他同類著作的出版印行提供了資料與技術上的有力支持與保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