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名篇鑑賞(經典線裝本)(套裝全4冊)》主要包括鄭伯克段於鄢、曹劌論戰、燭之武退秦師、宮之奇諫假道、秦晉觳之戰、勾踐滅吳、王孫圉論楚寶、里革斷罟匡君、蘇秦以連橫說秦、鄒忌諷齊王納諫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古文名篇鑑賞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924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文景苑
- 作者:王爽
- 出版日期:2011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6806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古文名篇鑑賞(經典線裝本)(套裝全4冊)》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卷
《尚書》
【無逸】
《左傳》
【鄭伯克段於鄢】
【曹劌論戰】
【燭之武退秦師】
【宮之奇諫假道】
【秦晉觳之戰】
《國語》
【勾踐滅吳】
【王孫圉論楚寶】
【里革斷罟匡君】
《戰國策》
【蘇秦以連橫說秦】
【鄒忌諷齊王納諫】
【齊人諫靖郭君城薛】
【顏躅說齊王貴士】
【馮諼客孟嘗君】
【趙威后問齊使】
【觸龍說趙太后】
【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
【樂毅報燕惠王書】
《論語》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耦而耕章】
【季氏將伐顓臾章】
《墨子》
【公輸】
《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章】
【天時不如地利章】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章】
【齊人有一妻一妾章】
【魚我所欲也章】
《莊子》
【逍遙遊】
【庖丁解牛】
【腳篋】
【秋水】
《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
《孫子》
【謀攻】
《荀子》
【天論】
【賦篇·箴】
《韓非子》
【說難】
【自相矛盾】
【扁鵲見蔡桓公】
【猛狗與社鼠】
《呂氏春秋》
【去私】
【察今】
《禮記》
【《檀弓》三則】
【《學記》三則】
屈原
【卜居】
【漁父】
【招魂】
宋玉
【風賦】
【對楚王問】
【高唐賦】
【神女賦】
【登徒子好色賦】
李斯
【諫逐客書】
賈誼
【過秦論(上)】
【治安策】
【鵬鳥賦】
劉徹
【李夫人賦】
晁錯
【論貴粟疏】
枚乘
【七發】
鄒陽
【獄中上樑王書】
淮南小山
【招隱士】
司馬相如
【子虛賦】
【上林賦】
【長門賦並序】
東方朔
【答客難】
司馬遷
【鴻門宴】
【項羽之死】
【孫臏】
【管晏列傳】
【信陵君竊符救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魏其武安侯列傳】
【周亞夫軍細柳】
【萬石君傳】
【郭解傳】
【優孟傳】
【秦楚之際月表序】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報任少卿書】
褚少孫
【西門豹治鄴】
王褒
【洞簫賦】
楊惲
【報孫會宗書】
劉向
【《戰國策》書錄】
揚雄
【解嘲】
【逐貧賦】
毛亨
【毛詩序】
第二卷
路溫舒
【尚德緩刑書】
班固
【蘇武傳】
【李陵傳】
【封燕然山銘並序】
張衡
【歸田賦】
崔瑗
【座右銘】
……
第三卷
第四卷
《尚書》
【無逸】
《左傳》
【鄭伯克段於鄢】
【曹劌論戰】
【燭之武退秦師】
【宮之奇諫假道】
【秦晉觳之戰】
《國語》
【勾踐滅吳】
【王孫圉論楚寶】
【里革斷罟匡君】
《戰國策》
【蘇秦以連橫說秦】
【鄒忌諷齊王納諫】
【齊人諫靖郭君城薛】
【顏躅說齊王貴士】
【馮諼客孟嘗君】
【趙威后問齊使】
【觸龍說趙太后】
【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
【樂毅報燕惠王書】
《論語》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耦而耕章】
【季氏將伐顓臾章】
《墨子》
【公輸】
《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章】
【天時不如地利章】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章】
【齊人有一妻一妾章】
【魚我所欲也章】
《莊子》
【逍遙遊】
【庖丁解牛】
【腳篋】
【秋水】
《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
《孫子》
【謀攻】
《荀子》
【天論】
【賦篇·箴】
《韓非子》
【說難】
【自相矛盾】
【扁鵲見蔡桓公】
【猛狗與社鼠】
《呂氏春秋》
【去私】
【察今】
《禮記》
【《檀弓》三則】
【《學記》三則】
屈原
【卜居】
【漁父】
【招魂】
宋玉
【風賦】
【對楚王問】
【高唐賦】
【神女賦】
【登徒子好色賦】
李斯
【諫逐客書】
賈誼
【過秦論(上)】
【治安策】
【鵬鳥賦】
劉徹
【李夫人賦】
晁錯
【論貴粟疏】
枚乘
【七發】
鄒陽
【獄中上樑王書】
淮南小山
【招隱士】
司馬相如
【子虛賦】
【上林賦】
【長門賦並序】
東方朔
【答客難】
司馬遷
【鴻門宴】
【項羽之死】
【孫臏】
【管晏列傳】
【信陵君竊符救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魏其武安侯列傳】
【周亞夫軍細柳】
【萬石君傳】
【郭解傳】
【優孟傳】
【秦楚之際月表序】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報任少卿書】
褚少孫
【西門豹治鄴】
王褒
【洞簫賦】
楊惲
【報孫會宗書】
劉向
【《戰國策》書錄】
揚雄
【解嘲】
【逐貧賦】
毛亨
【毛詩序】
第二卷
路溫舒
【尚德緩刑書】
班固
【蘇武傳】
【李陵傳】
【封燕然山銘並序】
張衡
【歸田賦】
崔瑗
【座右銘】
……
第三卷
第四卷
文摘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日:“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嬰者,菜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管仲日:“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嬰者,菜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