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慶豐橋

古慶豐橋

古慶豐橋:1990年7月7日被鹽城市人民政府命名(鹽政發[1990]129號)。時代:宋,明重修。歷史沿革:宋代該橋屬東台縣,一九四五年屬台北縣草堰區,一九五一年屬大豐市草堰鄉至今。該橋南宋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建造,明崇禎楊大成募修,清乾隆年間,馮印重修,道光九年又重建。就在道光十六年修建時,主要構築有橋下宋代黃麻石構成的石拱門,無鉸,橋兩側八巨龍頭,以及局部欄桿柱,建造法式仍未改變舊制。

古慶豐橋位於江蘇省大豐市草堰鄉丁溪村,橫跨丁溪夾河上,為宋代石拱橋。橋長31.8米。橋寬4.1米,溝通東西小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慶豐橋
  • 規格:橋長31.8米
  • 地點:江蘇省大豐市草堰鄉丁溪村
  • 重修:明清時重修
簡介
慶豐橋位於江蘇省大豐市草堰鎮丁溪村,東西朝向,橫跨丁溪夾河,溝通東西小街。磚石混砌,一孔。拱石無鉸,橋長31.8米,坡底寬5米,橋中寬4.1米,橋面到天盤石3.3米,金門6.3米,拱門兩邊260公分*29公分黃麻石刻對聯。朝南石刻陰文:“丁像水形玉帶千尋環海甸。”下聯為“溪涌虹影金鰲百尺架雲衢。”朝北拱門兩邊為石刻陽文:“ 路接東亭砥柱雙擎臨鳳井,水通北堰文瀾一曲赴龍門”。龍門石上刻有“古慶豐橋”匾額。橋南側欄桿正中內側嵌有一石刻慶豐橋碑誌,其文為:“橋建自宋淳熙間楊大成倡義捐資獨修,茲於道光九年衿士耆老公請堰上表可亭先生領袖重建,因連年大水橋基淹沒,兼直浙省興修海塘蘇行石料始於今夏到齊,即於是冬竣工。明人名太平橋。今仍其舊謹記。道光十六年嘉平月里人公立。石工池場王淪才建。”根據“慶豐橋碑誌”所述古慶豐橋始建於南宋淳熙,雖然後於明、清兩次修理,但古橋主要結構建造法式仍未改變舊制,如拱石無鉸就體現了宋橋之特點。
磚石混砌一孔,拱門兩邊有石刻、對聯。橋南側欄桿正中內側嵌有標誌。根據營造法式、結構和碑誌分析,此橋初建於南宋淳熙年間,明清時重修。
古慶豐橋古慶豐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