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至二十六年(1289年),古城街道境域為平甸縣治所,撤縣後,治所為古城村。
2011年3月,成立古城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古城街道轄古城、納溪、昌源、他拉、錦秀5個居民委員會;下設53個居民小組。有75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古城街道轄5個社區:錦繡社區、古城社區、納溪、昌源和社區、他拉社區;古城街道辦事處駐慶豐路13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古城街道地處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西南部,南連磨盤山國家森林公園,西及西北接
平甸鄉,東北以五花山和平甸河為界鄰
桂山街道,古城街道辦事處距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縣城1千米,行政區域面積14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古城街道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形分為山區、壩子,主要山脈有磨盤山、文筆山、照,壁山、大龍等山等。境內最高峰位於磨盤山,海拔2740米;最低點位於民族廣場,海拔1280米。
水文
古城街道主要河道有他拉河、清水河、平甸河3條。
自然資源
2011年,古城街道耕地面積1.16萬畝,累計造林0.1萬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古城街道轄區總人口1763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535人,城鎮化率42.7%。另有流動人口2050人。總人口中,14歲以下4520人,占25.6%;15—64歲11584人,占65.7%;65歲以上1527人、占8.7%。總人口中,漢族8147人、占46.2%;有、傣、白、哈尼、回等10個少數民族,共9484人,占53.8%。超過100人的少數民族有、回2個民族,其中彝族9107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6%;回族199人,占2.1%。
經濟
綜述
2011年,古城街道財政總收入3012萬元,比上年增長10.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00萬元,增值稅110萬元,企業所得稅310萬元,個人所得稅8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6%、9.2%、10.2%、8.6%,農民人均純收入4561元。
農業
2011年,古城街道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0.84億元,比上年增長11%,糧食作物以水稻、苞谷為主,生產糧食5921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蔬菜等,烤菸種植面積0.73萬畝,產量801.5噸;蔬菜種植面積0.225萬畝,產量395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9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牛飼養量0.15萬隻,年末存欄0.07萬隻;羊飼養量0.1萬頭,年末存欄0.02萬頭;家禽飼養量18.2萬羽,上市家禽12.8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3878噸;畜牧業總產值0.43億元,林木覆蓋率73.99%,水果種植面積0.14萬畝,產量9602噸,主要品種有梨、柑橘、桃子,大型農業機械0.12萬台(輛)。
工業
2011年,古城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3042萬元,比上年增長16%;工業增加值0.46億元,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56.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0.08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18億元,比上年增長18.6%。
商貿
2011年末,古城街道有商業網點268個,職工64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17億元,比上年增長23.6%。
金融
2011年末,古城街道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3%;人均儲蓄4535元;各項貸款餘額2.86億元,比上年增長105.6%。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古城街道有國小5所,在校生1207人,專任教師8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古城街道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4個藏書0.6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古城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個,其中衛生院4所,病床21張。專業衛生人員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人,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4/10萬;孕產婦死亡率1/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9.35‰、10.36‰、7.82‰。
社會保障
2011年,古城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7戶,人數44人,支出13.2萬元,比上年增長12.5%,月人均250元,比上年增長11%;城市醫療救助2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3戶,人數617人,支出81.5萬元,比上年增長10.5%,月人均110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人,支出1.9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8人,支出6.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70人次;農村臨時救濟105人次,支出14.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5.5萬元,比上年增長10.3%,社區服務設施6個,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
交通運輸
古城街道境內有慶豐路等道路過境。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古城街道因轄區內有古城社區得名。
民間藝術
古城街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煙盒舞、四弦舞、色哩嚕舞、磨皮彝族花鼓舞、彝族傳說《赫白租大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