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寨城址

古城寨城址

古城寨城址,位於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鄉大樊莊村,是我國迄今發現保存最好、城防設施最完整、中原地區面積最大的龍山文化時代城址。2001年6月,古城寨城址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寨一帶為傳說中的祝融之墟,亦黃帝所居軒轅之丘,極有可能傳說中的黃帝集團中的大隗氏曾在此地築城,故當地有一夜"鬼"修龍山城的傳說,該傳說正反映了黃帝集團與祝融集團在相互通婚的基礎上而逐步走向融合的真實歷史事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城寨城址
  • 總面積:17.65萬平方米
  • 牆基構築:多層基礎、層層夯打
  • 地理位置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鄉大樊莊村
  • 年代:夏
  • 級別批次: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出土文物:陶器、石器
詳細信息,歷史沿革,出土文物,

詳細信息

該城址建在溱水東岸河濱台地上,為東西長方形,現存三面城牆和南北相對的兩座城門缺口,周圍環繞護城河,面積達17.65萬平方米。城外西南部為仰韶文化遺址,北面、東面是龍山文化遺址。城牆以小版塊版築法夯築,與鄭州西山仰韶城址築法有繼承關係,為商代城牆建築技術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鑑。城址東北部發現了大面積龍山文化時代夯築建築群,已清理出大型房基兩座。Fl為南北長方形,28.4米長,13米寬,南、北、東三面有迴廊,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龍山文化時期面積最大、結構最複雜的宮殿式建築,與二里頭遺址一、二號宮殿建築有許多相似處。Fl遺址北面的F4遺址,由三道牆基槽、柱洞、門道、門衛房等組成,是一座廊房式建築。該城址為探索夏文化、研究我國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提供了寶貴資料。

歷史沿革

1997年夏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應新密市黃帝歷史文化研究會的邀請,到新密雙洎河(古洧水)兩岸,溱水(古鄶水)之濱進行古文化遺址調查,尋找與我國古代文明形成和國家起源有關的古代歷史文化遺存,以促進當地歷史文化的研究,我所蔡全法同志擔負這次調查的考古領隊,在新密市黃帝歷史文化研究與新密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積極配合下,考古調查人員穿梭於新密市的溝河之間,踏遍崗嶺沃野,從形狀色彩各異的陶片中,去尋覓那遠去的文明,在深埋的土層跡象中去釋讀被凝固的歷史。我們歷經三載的調查與發掘,終於確認了一座巍巍壯觀的歷史文化遺存-古城寨龍山文化晚期城址。
古城寨的龍山時代遺存考古學文化歸屬於河南龍山文化的王灣三期文化。據文獻記載,嵩山周圍地區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夏的重點活動區域之一。古城寨地近嵩山,又處於龍山時代晚期,其遺存正是探討夏文化的重要對象之一。所以該城的發現,不僅為探索夏文化,同時為研究我國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這不僅是我們本次調查的主要收穫,也是其重要的意義所在。由於其在資料上的新穎性和學術上的重要性,2000年被評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出土文物

城址中出土的陶器製作工細、精緻美觀,系磨光黑陶或紅陶製品。器形以酒器和炊具為主,酒器有斝、盉、壺等。酒器的出現,說明當時的人們已開始釀酒,反映出當時的農業得到初步發展,能夠提供剩餘糧食來進行酒的加工和製造。炊具製作也別具特色,如罐、瓮、鼎等,器口微微收斂,底部多為小平底或圜底,腹部微鼓或呈圓鼓狀,使整個器體的輪廓形成兩條拋物線,線條相當優美。
黑陶壺黑陶壺
出土的石器不多,僅有石斧、石鐮、石刀、石鑿、石紡輪等6件。石鑿保存最為完整,前窄後寬,呈弧形,單刃,通體打磨精細,外表為土白色,雜以數道青色紋理。
石鑿石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