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文存(共6冊)

古史文存(共6冊)

《古史文存(共6冊)》是2004年1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基本介紹

  • 書名:古史文存(共6冊) 
  •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 ISBN:7-80190-281-5 
  • 頁數:2980頁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1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主要內容,書籍目錄,作者簡介,

主要內容

全書分為綜合卷、先秦卷、秦漢魏晉南北朝卷、隋唐宋遼金元卷、明清上、下兩卷共6冊。夜請舉禁
書中收錄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者已經發表的有關史學論文百餘篇,集中體現了當代史學研究的最高研究水平,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建所五十年來重要研究成果的匯總,讀者從中既可以重溫郭沫若侯外廬等史學大師的深邃思想,也可以領略一批青年才俊的精到見解。書稿對這批論文的整理和集結出版,對於繁榮中國古代史研趨體究,有重要意義。

書籍目錄

綜合卷
  • 關於中國占史研究中的兩個問題……………………郭沫若(1)
  • 佛牙故事………………………………………………陳 垣(13)
  • 中國封建社會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問題
  • ——中國封建社會發展規律商兌之一………….......侯外廬(22)
  • 新石器時朽戶您棕代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尹 達(42)
  •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引言…………………………沈從文(57)
  • 李大釗的史學思想……………………………………葉桂生(68)
  • 李達與呂振羽的史學淵源……………………………翟清福(82)
  • 要重視馬克思主義套用理論的研究…………………李仁溥(97)
  • 道德批判繼承討論中的幾個問題……………………王煦華(107)
  • 史學套用高科技的前景………………………………陳智超(125)
  • 傳統史學與史學傳統…………………………………謝保成(137)
  • 中國史學經世思想的傳統……………………………施 丁(154)
  • 關於歷史研究主體謬誤的初步分析…………………彭 衛(176)
  • 中華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 ——漢字………………………………………….......孟世凱(199)
  • 論中國封建王朝統一邊疆與少數民族入主中原
  • …………………………………………………….......許曾重(209)
  • 中西文化的差異性、同一性與互補性
  • —甩照項—從謝和耐訪談及《中國和基督教》說起
  • …………………………………………………….......沈定平(223)
  • 用世界眼光看清史
  • ——兼談中國文化於17~18世紀在法國的傳播
  • …………………………………………………….......耿 異(229)
  • 宗族(家支)觀念與涼山彝族繁榮進步的關係……….易謀遠(244)
  • 禮的屬性與意義………………………………………王啟發(258)
  • 蒙藏文化關係史研究
  • ——民俗民風雜染 互補排斥並陳…………….......丁守璞(274)
  • 我國地方政區制度史的研究與當前政區改革的構想
  • ………………婚盛仔…………………………………….......史為樂(288)
  • 中國古代城市的起源與發展…………………………杜 瑜(302)
  • 古代河西走廊的農田水利……………………………田 尚(322)
  • 《中國礦冶歷史地圖集》的編制……………………劉宗弼(342)
  • 中國山文化通論灶牛榆………………………………………吳 銳(348)
  • 試論都江堰經久不衰的原因………………鄧自欣 田 尚(365)
  • 坊里的起源及其演變…………………………………朱玲玲(382)
  • 古代日本人來華活動路線研究………………………夏應元(397)
  • “中體西用”與陳寅恪的“文化本位論”………….........李錫厚(408)
  • 關於古史的破壞與建設
  • ——論顧頡剛先生的治學……………………….......顧 潮(421)
先 秦 卷
  • 三代世表………………………………………………顧頡剛(1)
  • 甲骨文“家譜刻辭”真偽問題再商榷………………....胡厚宣(7)
  • 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張政垠(26)
  • 論周初諸王之生稱謚…………………………………楊希枚(50)
  • 說庶人的身狼炒腳份
  • ——讀書札記…………………………………….......林甘泉(59)
  • 說“庶人”………………………………………….....…應永深(69)
  • 奴隸制社會經濟形態問題……………………………周自強(83)
  • 論先秦時期關於歷史與未來的思想…………………賴長揚(97)
  • 祭祀、戰爭與國家……………………………………王震中(113)
  • 商代的王權和對王權的神化…………………………楊升南(138)
  • 商代的馬和養馬業……………………………………王宇信(154)
  • 古代巡守制度的史跡及其圖案化……………………王貴民(170)
  • 商代中期的人祭制度研究
  • ——以鄭州小雙橋商代遺址的人祭遺存為例
  • ………………………………………………….......…馬季凡(184)
  • 王字本義試探…………………………………………齊文心(204)
  • 甲骨文中所見商代的墨刑及有關方面的考察
  • …………………………………………………......…宋鎮豪(214)
  • 說“隹王 ( )祀(司)”…………………………......…常玉芝(227)
  • 甲骨文 、 非災 辨
  • ——兼論商人的災禍觀……………………….......…彭邦炯(238)
  • 花園莊H3卜辭中有關祭祀的兩個問題 ……………劉 源(251)
  • 周原卜辭中殷王廟號與“民不祀非族”辨析(節錄) …張永山(258)
  • 甲骨文字與甲骨書法…………………………………胡振宇(280)
  • 金文中所見西周世族的產生和世襲…………………王培真(298)
  • “下、上”考辨………………………………………....蕭良瓊(316)
  • 新疆怯盧文書中的kosava即“氍叟”考
  • ——兼論“渠搜”古地名………………………............馬 雍(324)
  • 渠搜考…………………………………………………余太山(331)
  • “文王演《周易》”新說
  • ——兼談境遇與意義問題…………………….......…姜廣輝(345)
  • 經典的條件:以早期儒家經典的形成為例…………王中江(365)
  • 儒家思想的特色及其文化表現形式…………………黃頌康(381)
  • 五行原始意義及其紛歧蛻變大要……………………劉起舒(392)
  • 《論語》對生命終極意義的表達方式………………張文修(423)
  • 《周禮》官聯初論……………………………………宮長為(438)
  • 戰國服飾的實驗考古學研究…………………………王亞蓉(448)
  • 《性自命出》與《淮南子·繆稱》論“情”…….......…劉樂賢(459)
  • 苟子對思孟“五行”說的批判…………………….....…梁 濤(471)
  • 稷下學宮的百家爭鳴與相互影響……………………孫開泰(489)
  • 王國維《生霸死霸考》辯證…………………………羅 琨(501)
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 漢簡的發現和研究(提綱)……………………………賀昌群(1)
  • 安息與烏弋山離………………………………………孫毓棠(12)
  • 九品中正制考實………………………………………熊德基(37)
  • 初讀里耶秦簡…………………………………………李學勤(58)
  • 東越、山越的來源和發展……………………………陳可畏(80)
  • 秦制、楚制與漢制……………………………………卜憲群(103)
  • 秦漢“名田宅制”說
  • ——從張家山漢簡看戰國秦漢的土地制度….......…楊振紅(120)
  • 試論秦漢的黃金貨幣…………………………………李祖德(155)
  • “閭左”試探………………………………………....…田人隆(174)
  • 閭左臆解………………………………………………辛德勇(189)
  • 孝的觀念與漢代新的社會統治秩序…………………孫 筱(199)
  • 孔子質文說與漢代文家特質…………………………宋艷萍(215)
  • 漢簡所見律令拾遺……………………………………謝桂華(230)
  • 漢代的諸賦與軍費……………………………………馬 怡(243)
  • 漢代織繡品硃砂染色工藝初探………………………王 (261)
  • 《史記》、《漢書》籍貫書法與區域觀念變動……胡寶國(272)
  • 《史記·匈奴列傳》雜考…………………………..…謝孝苹(281)
  • 紀傳體史書中《列女傳》創始考……………………吳樹平(295)
  • 試論漢宣帝對匈奴政策的轉變………………………劉洪波(311)
  • 試論王莽改幣…………………………………………陳紹棣(322)
  • 漢魯城靈光殿考辨……………………………………曲英傑(342)
  • 漢明帝與佛教初傳
  • ——對於中國佛教史一段歷史公案的剖析….......…吳 焯(357)
  • 東漢後期至北魏對西域的管轄………………………蘇治光(374)
  • 秦漢史與西方漢學……………………………………胡志宏(388)
  • 馬謖判斬真相及刑前先死獄中辨……………………朱大渭(398)
  • 東吳屯田制述論………………………………………童 超(406)
  • 魏晉南北朝時期秤型的變異及其影響………………郭正忠(425)
  • 魏晉南北朝秘學的文化透視…………………………梁滿倉(444)
  • 東晉北府兵的建立及其特點…………………………周年昌(462)
  • 關於前秦政權的民族性質……………………………黃 烈(479)
  • 梁魏通和及侯景亂梁原因別解………………………李萬生(493)
  • 都官文書中的“臧錢”與高昌
  • 對外貿易中的幾個問題………………….......………宋曉梅(501)
  • 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沉浮………………………………陳 爽(526)
  • 山東士族入關房支與關隴集團的合流及其復歸……劉 馳(544)
  • 北齊初年立法與《麟趾格》…………………………樓 勁(560)
  • 《敬福經》雜考………………………………………侯旭東(572)
隋唐宋遼金元卷
  • 中古盂蘭盆節的民族化衍變…………………………張 弓(1)
  • 唐以前道教洞天福地思想研究………………………張廣保(16)
  • 論唐宋上品茶的觀念…………………………………沈冬梅(42)
  • 占卜與唐代政治………………………………………黃正建(56)
  • 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州縣析置的經濟考察…………牛來穎(74)
  • 天寶政治與唐前期的太子問題………………………孟彥弘(95)
  • 陌刀與大唐帝國的軍事………………………………李錦繡(112)
  • 黑水 與渤海關係考……………………………...…馬一虹(128)
  • 唐代成都的佛教寺院與壁畫…………………………毛雙民(141)
  • 日本的班田制與唐朝的狹鄉授田法
  • ——唐、日民戶授田制度相異問題試釋…….......…宋家鈺(157)
  • 敦煌寫本書儀中的行第之稱
  • ——兼論行第普及的庶民影響………………….......吳麗娛(171)
  • 敦煌本《孔子項托相問書》研究……………………盧善煥(187)
  • 敦煌寫本《玄言新記明老部》殘卷研究……………李斌城(202)
  • 佛家靈驗記與《智興判》……………………………楊寶玉(216)
  • 司馬承禎與唐代道教鏡說證…………………………王育成(228)
  • 《大赦 記》真偽考
  • ——關於黃巢起義一則史料的考辨………….......…方積六(248)
  • 兩宋時期土地所有權的轉移…………………………酈家駒(265)
  • “斧聲燭影”與“金匱之盟”述論……………….........…江小濤(286)
  • 邵雍《皇極經世》中的宇宙圖式……………………昌懷辛(313)
  • 《資治通鑑》記事的時間失誤略析…………………吳玉貴(333)
  • 蘇軾與京東農民起義…………………………………蕭立岩(348)
  • 遼朝御帳官考…………………………………………關樹東(365)
  • 從幾幅宋畫上的車談宋代的陸路交通……朱家源 何高濟(374)
  • 經典崇拜與道德自覺
  • ——朱熹《詩》學析論……………………….......…張海燕(382)
  • 試論累世同居共財在元代的發展及其特點…………劉 曉(406)
  • 哈剌和林考……………………………………………陸峻岭(422)
  • 元代的“驅軍”和軍驅…………………………….....…姚家積(447)
  • 舊本《老乞大》書後…………………………………陳高華(475)
  • 試論元代中國與高麗的貿易…………………………張雪慧(486)
明清卷(上)
  • 明末清初的學風………………………………………謝國楨(1)
  • 曹雪芹世家……………………………………………楊向奎(57)
  • 納糧也是當差…………………………………………王毓銓(91)
  • 明清庶民地主經濟形態剖析…………………………欒成顯(114)
  • 明清農村經濟生活中的鄉風俗例……………………曹貴林(133)
  • 明清閩台民俗通義……………………………………衛家雄(148)
  • 明清飲食店鋪文化略論
  • ——著重對明中葉至清中葉的考察………......……許 敏(170)
  • 明清徽州契約與契約異同探究………………………周紹泉(187)
  • 略論明清徽州的鄉約…………………………………陳柯雲(206)
  • 試論明清徽州的“接腳夫”………………………....…阿 風(222)
  • 明代宦官與明代經濟…………………………………杜婉言(238)
  • 論明朝西藏歸屬與領主制的演變……………………劉 忠(250)
  • 明代的華夷之辨………………………………………張兆裕(264)
  • 試談明代民屯的幾個問題……………………………商 傳(278)
  • 明代農村的人口流動與農村經濟變革………………林金樹(304)
  • 朱學在明代的流變與王學的緣起……………………唐宇元(321)
  • 明代中葡兩國的第一次正式交往……………………萬 明(334)
  • 關於明初馬燁激變水西土司的問題…………………張捷夫(348)
  • 明初禮局的開設和《大明集禮》的修纂……………羅仲輝(355)
  • 試論張居正的財政改革………………………………徐健竹(375)
  • 再論“火佃”的淵源及其性質……………………....…劉重日(398)
  • 再論“移宮”……………………………………....……張憲博(415)
  • 明中後期私修當代史繁興原因探析…………………楊艷秋(439)
  • 明代後期白蓮教起義…………………………………胡一雅(450)
  • 顏鈞及其“大成仁道”………………………….....……黃宣民(468)
  • 略論泰州學派與東林學派之異同……………………步近智(488)
  • 晚明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張 鎧(506)
明清卷(下)
  • 隆武政權的中興戰略及其破滅
  • ——關於隆武“兵發五路”收復南京計畫的 研究……楊海英(535)
  • 滿蒙貴族聯盟與清帝國………………………………康右銘(555)
  • 清代八旗駐防將軍兼統綠營的問題…………………定宜莊(571)
  • 清代的茶馬貿易………………………………………林永匡(588)
  • 釋廷試…………………………………………………李世愉(618)
  • 清代前期佃農抗租鬥爭的新發展……………………劉永成(629)
  • 從贅婿地位看入贅婚的家庭關係
  • ——以清代為例………………………….......………郭松義(665)
  • 從清朝律例有關“歃血結盟”條款的演變看天地會
  • 產生的時代……………………………………….......赫治清(682)
  • 黃宗羲與《明史·道學傳》的廢置………………..…曹江紅(693)
  • 方以智《物理小識》的哲學思想……………………張德鈞(709)
  • 張爾岐與《儀禮鄭注句讀》…………………………林存陽(736)
  • 王船山易學淵源試探…………………………………汪學群(745)
  • 陸隴其理學思想初探…………………………………樊克政(761)
  • 民族藝人蘇崑生考述…………………………………何齡修(776)
  • 蘇麻喇姑研究…………………………………………楊 珍(790)
  • 康熙與《律歷淵源》的編纂…………………………吳伯婭(803)
  • 清乾隆問揚州官修戲曲考……………………………袁行雲(816)
  • 白蓮教主王森王好賢不是農民起義領袖……………李濟賢(837)
  • 曹寅與日本……………………………………………馮佐哲(851)
  • 從東波檔中稟文的變化看清朝中葡關係的變化……劉景蓮(861)
  • 讀章實齋家書札記……………………………………陳祖武(885)
  • 鴉片戰爭與中國近代化………………………………牟安世(901)
  • 論清末的文化轉型……………………………………盧鐘鋒(918)

作者簡介

十餘年前,本所曾經約請同仁各選論文三篇,彙編成冊,以留一學術檔案。惟篇幅甚大,囿於當時的條件而未能出版。今年,正值建所50周年,我們縮小選文規模,再度約請同仁編選了此一論文集。一則用以祝賀所慶,再則亦可據以略窺幾代學人實事求是的學術追求
本論文集的作者,皆系本所研究員、副研究員。在職及離退休的同仁,由作者自行選文一篇,已經過世的師長,則煩有關專家代勞,亦人自一篇,共得文180篇。惟依然受諸方麵條件的限制,除少數師長外,論文篇幅皆在l萬言以內。因此,若干篇幅稍大的優秀論文皆未得入選,實不能盡稱同仁的代表作。此外,個別研究人員因這樣那樣的緣故,未能如期選送論文,出版在即,只好割愛。
入集論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清,大致以斷代為類,凡作四卷,依次為先秦卷、秦漢魏晉南北朝卷、隋唐宋遼金元卷、明清卷。部分通貫論題,難以朝代斷限者,則冠以綜合之名,統置卷首。
歷史研究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講究字字有根據,句句有來歷。學科的自身特點,規定了歷史研究必須從史料出發,依靠堅實的學術積累,腳踏實地,務實求真,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浮誇。歷史研究又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學術的使命,社會的責任,要求史學工作者立足當代,服務人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我們的學術實踐。我們的研究成果,必須尊重歷史,實事求是。
歷史研究所的50年,是一個艱苦奮鬥的歷史過程。5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史學工作者,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學術事業,在這裡辛勤工作,默默奉獻。日後,我們將一如既往,用我們的創造性勞動成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學習、學習、再學習,奉獻、奉獻、再奉獻。
先 秦 卷
  • 三代世表………………………………………………顧頡剛(1)
  • 甲骨文“家譜刻辭”真偽問題再商榷………………....胡厚宣(7)
  • 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張政垠(26)
  • 論周初諸王之生稱謚…………………………………楊希枚(50)
  • 說庶人的身份
  • ——讀書札記…………………………………….......林甘泉(59)
  • 說“庶人”………………………………………….....…應永深(69)
  • 奴隸制社會經濟形態問題……………………………周自強(83)
  • 論先秦時期關於歷史與未來的思想…………………賴長揚(97)
  • 祭祀、戰爭與國家……………………………………王震中(113)
  • 商代的王權和對王權的神化…………………………楊升南(138)
  • 商代的馬和養馬業……………………………………王宇信(154)
  • 古代巡守制度的史跡及其圖案化……………………王貴民(170)
  • 商代中期的人祭制度研究
  • ——以鄭州小雙橋商代遺址的人祭遺存為例
  • ………………………………………………….......…馬季凡(184)
  • 王字本義試探…………………………………………齊文心(204)
  • 甲骨文中所見商代的墨刑及有關方面的考察
  • …………………………………………………......…宋鎮豪(214)
  • 說“隹王 ( )祀(司)”…………………………......…常玉芝(227)
  • 甲骨文 、 非災 辨
  • ——兼論商人的災禍觀……………………….......…彭邦炯(238)
  • 花園莊H3卜辭中有關祭祀的兩個問題 ……………劉 源(251)
  • 周原卜辭中殷王廟號與“民不祀非族”辨析(節錄) …張永山(258)
  • 甲骨文字與甲骨書法…………………………………胡振宇(280)
  • 金文中所見西周世族的產生和世襲…………………王培真(298)
  • “下、上”考辨………………………………………....蕭良瓊(316)
  • 新疆怯盧文書中的kosava即“氍叟”考
  • ——兼論“渠搜”古地名………………………............馬 雍(324)
  • 渠搜考…………………………………………………余太山(331)
  • “文王演《周易》”新說
  • ——兼談境遇與意義問題…………………….......…姜廣輝(345)
  • 經典的條件:以早期儒家經典的形成為例…………王中江(365)
  • 儒家思想的特色及其文化表現形式…………………黃頌康(381)
  • 五行原始意義及其紛歧蛻變大要……………………劉起舒(392)
  • 《論語》對生命終極意義的表達方式………………張文修(423)
  • 《周禮》官聯初論……………………………………宮長為(438)
  • 戰國服飾的實驗考古學研究…………………………王亞蓉(448)
  • 《性自命出》與《淮南子·繆稱》論“情”…….......…劉樂賢(459)
  • 苟子對思孟“五行”說的批判…………………….....…梁 濤(471)
  • 稷下學宮的百家爭鳴與相互影響……………………孫開泰(489)
  • 王國維《生霸死霸考》辯證…………………………羅 琨(501)
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 漢簡的發現和研究(提綱)……………………………賀昌群(1)
  • 安息與烏弋山離………………………………………孫毓棠(12)
  • 九品中正制考實………………………………………熊德基(37)
  • 初讀里耶秦簡…………………………………………李學勤(58)
  • 東越、山越的來源和發展……………………………陳可畏(80)
  • 秦制、楚制與漢制……………………………………卜憲群(103)
  • 秦漢“名田宅制”說
  • ——從張家山漢簡看戰國秦漢的土地制度….......…楊振紅(120)
  • 試論秦漢的黃金貨幣…………………………………李祖德(155)
  • “閭左”試探………………………………………....…田人隆(174)
  • 閭左臆解………………………………………………辛德勇(189)
  • 孝的觀念與漢代新的社會統治秩序…………………孫 筱(199)
  • 孔子質文說與漢代文家特質…………………………宋艷萍(215)
  • 漢簡所見律令拾遺……………………………………謝桂華(230)
  • 漢代的諸賦與軍費……………………………………馬 怡(243)
  • 漢代織繡品硃砂染色工藝初探………………………王 (261)
  • 《史記》、《漢書》籍貫書法與區域觀念變動……胡寶國(272)
  • 《史記·匈奴列傳》雜考…………………………..…謝孝苹(281)
  • 紀傳體史書中《列女傳》創始考……………………吳樹平(295)
  • 試論漢宣帝對匈奴政策的轉變………………………劉洪波(311)
  • 試論王莽改幣…………………………………………陳紹棣(322)
  • 漢魯城靈光殿考辨……………………………………曲英傑(342)
  • 漢明帝與佛教初傳
  • ——對於中國佛教史一段歷史公案的剖析….......…吳 焯(357)
  • 東漢後期至北魏對西域的管轄………………………蘇治光(374)
  • 秦漢史與西方漢學……………………………………胡志宏(388)
  • 馬謖判斬真相及刑前先死獄中辨……………………朱大渭(398)
  • 東吳屯田制述論………………………………………童 超(406)
  • 魏晉南北朝時期秤型的變異及其影響………………郭正忠(425)
  • 魏晉南北朝秘學的文化透視…………………………梁滿倉(444)
  • 東晉北府兵的建立及其特點…………………………周年昌(462)
  • 關於前秦政權的民族性質……………………………黃 烈(479)
  • 梁魏通和及侯景亂梁原因別解………………………李萬生(493)
  • 都官文書中的“臧錢”與高昌
  • 對外貿易中的幾個問題………………….......………宋曉梅(501)
  • 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沉浮………………………………陳 爽(526)
  • 山東士族入關房支與關隴集團的合流及其復歸……劉 馳(544)
  • 北齊初年立法與《麟趾格》…………………………樓 勁(560)
  • 《敬福經》雜考………………………………………侯旭東(572)
隋唐宋遼金元卷
  • 中古盂蘭盆節的民族化衍變…………………………張 弓(1)
  • 唐以前道教洞天福地思想研究………………………張廣保(16)
  • 論唐宋上品茶的觀念…………………………………沈冬梅(42)
  • 占卜與唐代政治………………………………………黃正建(56)
  • 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州縣析置的經濟考察…………牛來穎(74)
  • 天寶政治與唐前期的太子問題………………………孟彥弘(95)
  • 陌刀與大唐帝國的軍事………………………………李錦繡(112)
  • 黑水 與渤海關係考……………………………...…馬一虹(128)
  • 唐代成都的佛教寺院與壁畫…………………………毛雙民(141)
  • 日本的班田制與唐朝的狹鄉授田法
  • ——唐、日民戶授田制度相異問題試釋…….......…宋家鈺(157)
  • 敦煌寫本書儀中的行第之稱
  • ——兼論行第普及的庶民影響………………….......吳麗娛(171)
  • 敦煌本《孔子項托相問書》研究……………………盧善煥(187)
  • 敦煌寫本《玄言新記明老部》殘卷研究……………李斌城(202)
  • 佛家靈驗記與《智興判》……………………………楊寶玉(216)
  • 司馬承禎與唐代道教鏡說證…………………………王育成(228)
  • 《大赦 記》真偽考
  • ——關於黃巢起義一則史料的考辨………….......…方積六(248)
  • 兩宋時期土地所有權的轉移…………………………酈家駒(265)
  • “斧聲燭影”與“金匱之盟”述論……………….........…江小濤(286)
  • 邵雍《皇極經世》中的宇宙圖式……………………昌懷辛(313)
  • 《資治通鑑》記事的時間失誤略析…………………吳玉貴(333)
  • 蘇軾與京東農民起義…………………………………蕭立岩(348)
  • 遼朝御帳官考…………………………………………關樹東(365)
  • 從幾幅宋畫上的車談宋代的陸路交通……朱家源 何高濟(374)
  • 經典崇拜與道德自覺
  • ——朱熹《詩》學析論……………………….......…張海燕(382)
  • 試論累世同居共財在元代的發展及其特點…………劉 曉(406)
  • 哈剌和林考……………………………………………陸峻岭(422)
  • 元代的“驅軍”和軍驅…………………………….....…姚家積(447)
  • 舊本《老乞大》書後…………………………………陳高華(475)
  • 試論元代中國與高麗的貿易…………………………張雪慧(486)
明清卷(上)
  • 明末清初的學風………………………………………謝國楨(1)
  • 曹雪芹世家……………………………………………楊向奎(57)
  • 納糧也是當差…………………………………………王毓銓(91)
  • 明清庶民地主經濟形態剖析…………………………欒成顯(114)
  • 明清農村經濟生活中的鄉風俗例……………………曹貴林(133)
  • 明清閩台民俗通義……………………………………衛家雄(148)
  • 明清飲食店鋪文化略論
  • ——著重對明中葉至清中葉的考察………......……許 敏(170)
  • 明清徽州契約與契約異同探究………………………周紹泉(187)
  • 略論明清徽州的鄉約…………………………………陳柯雲(206)
  • 試論明清徽州的“接腳夫”………………………....…阿 風(222)
  • 明代宦官與明代經濟…………………………………杜婉言(238)
  • 論明朝西藏歸屬與領主制的演變……………………劉 忠(250)
  • 明代的華夷之辨………………………………………張兆裕(264)
  • 試談明代民屯的幾個問題……………………………商 傳(278)
  • 明代農村的人口流動與農村經濟變革………………林金樹(304)
  • 朱學在明代的流變與王學的緣起……………………唐宇元(321)
  • 明代中葡兩國的第一次正式交往……………………萬 明(334)
  • 關於明初馬燁激變水西土司的問題…………………張捷夫(348)
  • 明初禮局的開設和《大明集禮》的修纂……………羅仲輝(355)
  • 試論張居正的財政改革………………………………徐健竹(375)
  • 再論“火佃”的淵源及其性質……………………....…劉重日(398)
  • 再論“移宮”……………………………………....……張憲博(415)
  • 明中後期私修當代史繁興原因探析…………………楊艷秋(439)
  • 明代後期白蓮教起義…………………………………胡一雅(450)
  • 顏鈞及其“大成仁道”………………………….....……黃宣民(468)
  • 略論泰州學派與東林學派之異同……………………步近智(488)
  • 晚明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張 鎧(506)
明清卷(下)
  • 隆武政權的中興戰略及其破滅
  • ——關於隆武“兵發五路”收復南京計畫的 研究……楊海英(535)
  • 滿蒙貴族聯盟與清帝國………………………………康右銘(555)
  • 清代八旗駐防將軍兼統綠營的問題…………………定宜莊(571)
  • 清代的茶馬貿易………………………………………林永匡(588)
  • 釋廷試…………………………………………………李世愉(618)
  • 清代前期佃農抗租鬥爭的新發展……………………劉永成(629)
  • 從贅婿地位看入贅婚的家庭關係
  • ——以清代為例………………………….......………郭松義(665)
  • 從清朝律例有關“歃血結盟”條款的演變看天地會
  • 產生的時代……………………………………….......赫治清(682)
  • 黃宗羲與《明史·道學傳》的廢置………………..…曹江紅(693)
  • 方以智《物理小識》的哲學思想……………………張德鈞(709)
  • 張爾岐與《儀禮鄭注句讀》…………………………林存陽(736)
  • 王船山易學淵源試探…………………………………汪學群(745)
  • 陸隴其理學思想初探…………………………………樊克政(761)
  • 民族藝人蘇崑生考述…………………………………何齡修(776)
  • 蘇麻喇姑研究…………………………………………楊 珍(790)
  • 康熙與《律歷淵源》的編纂…………………………吳伯婭(803)
  • 清乾隆問揚州官修戲曲考……………………………袁行雲(816)
  • 白蓮教主王森王好賢不是農民起義領袖……………李濟賢(837)
  • 曹寅與日本……………………………………………馮佐哲(851)
  • 從東波檔中稟文的變化看清朝中葡關係的變化……劉景蓮(861)
  • 讀章實齋家書札記……………………………………陳祖武(885)
  • 鴉片戰爭與中國近代化………………………………牟安世(901)
  • 論清末的文化轉型……………………………………盧鐘鋒(918)

作者簡介

十餘年前,本所曾經約請同仁各選論文三篇,彙編成冊,以留一學術檔案。惟篇幅甚大,囿於當時的條件而未能出版。今年,正值建所50周年,我們縮小選文規模,再度約請同仁編選了此一論文集。一則用以祝賀所慶,再則亦可據以略窺幾代學人實事求是的學術追求
本論文集的作者,皆系本所研究員、副研究員。在職及離退休的同仁,由作者自行選文一篇,已經過世的師長,則煩有關專家代勞,亦人自一篇,共得文180篇。惟依然受諸方麵條件的限制,除少數師長外,論文篇幅皆在l萬言以內。因此,若干篇幅稍大的優秀論文皆未得入選,實不能盡稱同仁的代表作。此外,個別研究人員因這樣那樣的緣故,未能如期選送論文,出版在即,只好割愛。
入集論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清,大致以斷代為類,凡作四卷,依次為先秦卷、秦漢魏晉南北朝卷、隋唐宋遼金元卷、明清卷。部分通貫論題,難以朝代斷限者,則冠以綜合之名,統置卷首。
歷史研究是艱苦的創造性勞動,講究字字有根據,句句有來歷。學科的自身特點,規定了歷史研究必須從史料出發,依靠堅實的學術積累,腳踏實地,務實求真,來不得半點的虛假和浮誇。歷史研究又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學術的使命,社會的責任,要求史學工作者立足當代,服務人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我們的學術實踐。我們的研究成果,必須尊重歷史,實事求是。
歷史研究所的50年,是一個艱苦奮鬥的歷史過程。5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史學工作者,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學術事業,在這裡辛勤工作,默默奉獻。日後,我們將一如既往,用我們的創造性勞動成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學習、學習、再學習,奉獻、奉獻、再奉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