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

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前3世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至公元前後的佛教藝術。阿育王所立石柱現存十處。柱頂有獅子、象、牛、馬、寶輪等雕刻,莊嚴華美,以鹿野苑的獅子柱頭為最著名。當時曾建立許多石塔,以藏佛舍利,塔外有石欄圍繞,皆雕有浮雕圖案。今尚存者以北印度山奇大塔較完整,包括三座塔以及祠堂、僧院等,塔門均刻有佛本生和佛傳故事。菩提伽耶大塔,近代已重建,但外繞的石欄,還是古代雕刻的舊物。另一處大塔在巴爾胡特,除東部塔門外,已殘毀,其殘餘石欄現保存在加爾各答的印度博物館。在阿育王以後,巽伽王朝(前187—前75)時期,早期佛教藝術在巴雅、貝德薩、巴爾胡特、山奇等地達到更高成就,主要表現在塔、廟和窟殿中。古印度早期佛教藝術的特點是:凡代表佛的,都沒有佛的形象,而是用塔、聖樹、佛座、法輪、佛足跡、佛發和其他如佛缽、佛衣、三寶標誌等形象來代替。往往以象表佛誕生,馬表出家,座表降魔,菩提樹表成道,法輪表說法,塔表涅槃等。當時的佛教認為佛陀是超人化的,不能具體表現其相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