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勒巴格街道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中心地帶,區域面積4.1平方公里,居民3.1萬人,漢族居民11103人,少數居民18021人,其中:流動人口315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勒巴格街道
- 區域面積:4.1平方公里
- 居民:3.1萬人
- 少數居民:18021人
街道簡介,黨建工作,社會服務,社區建設,
街道簡介
街道黨工委下轄6個社區黨支部,6個非公企業黨支部。現有社區6個,計畫建新建2個社區。轄區企事業單位數97個,其中:地直單位27個、市直單位14個、縣級單位4個、轄區內學校7所。古勒巴格街道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資源,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轄區各地段均屬商業黃金區,擁有全地區規模最大的科技文化活動中心,飲食街、商業街、國際步行街、地下商場、商貿城、星級賓館酒店等非公有制經濟實體,團結廣場、休閒綠地座落其中,是集郵電、通信、金融、保險、購物、娛樂、休閒、觀光為一體的集貿商業區。2012年街道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地委擴大會議和市委七屆一次全會精神,積極應對形勢變化和挑戰,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社會管理創新年”工作要求和街道制定的“構建平安街道,打造首善社區”工作標準,以敢於擔當、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務實高效的作風,確保全年各項工作實現新發展,為古勒巴格街道的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市容面貌的改善、民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做出應有的貢獻。
黨建工作
廣泛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深入開展“一反,兩講,三促”活動,不斷增強危機感、責任感、緊迫感。一是為進一步形成“敢於擔當,創新進取,改變形象”的濃厚氛圍,在全街道廣泛開展“堅定信心,應對各種挑戰,搶抓機遇,促穩定,保發展”大討論活動;二是明確目標,創新發展舉措。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種種不利因素,要確保順利完成兩個責任制(穩定和發展),必須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和發展舉措,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機制。三是要振奮士氣,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要樹立頑強拼搏、爭創一流的精神,攻堅克難、大膽創新的勇氣,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要具有勇爭一流的積極工作態勢,敢於超越先進,做到竭盡全力幹事創業,促進科學發展。四是認真開展“一反,兩講,三促”活動,鞏固科學發展觀活動,理論基礎再上新水平,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以“構建平安街道,打造首善社區”工作標準,狠抓維穩措施,確保轄區安定。堅持以人為本,協調發展,推動“和諧古勒巴格”建設上水平,以創建“服務保障型”、“舒適宜居型”、“文明祥和型”社區為載體,堅持與時俱進、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手段,豐富工作內容,提升工作效果,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建設邁出新步伐。
社會服務
堅持以人為本,協調發展,推動“和諧古勒巴格”建設上水平,以創建“服務保障型”、“舒適宜居型”、“文明祥和型”社區為載體,堅持與時俱進、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手段,豐富工作內容,提升工作效果,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建設邁出新步伐。堅持“民生至上”理念,創建“服務保障型”社區以改善民計民生為主線,以便民、規範、高效為服務宗旨,不斷提高服務民眾服務社區的水平與質量,樹立服務型機關新形象。一是完善救助幫困長效機制。通過組建各類志願者服務隊,在貧困家庭、低收入群體、殘疾人、孤寡老人中開展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做好下崗再就業、居家養老、社會救濟、住房保障以及殯葬嫁娶管理等民計民生工作,進一步完善為民服務內容,在創建和諧社區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強勞動保障隊伍建設,積極探索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服務新模式。街道勞動保障服務所多渠道採集崗位信息,將新增崗位開發與促進再就業結合起來,努力開闢就業門路積極創造就業崗位。各社區與各種困難群體簽訂幫扶責任書,確保幫扶成功,對困難群體中有就業能力和願望的進行就業指導和安置,實施動態管理。三是圍繞提高人口質量主題,全面提升計生工作。
社區建設
加大街道環境整治力度,創建“舒適宜居型”社區。一是發揮城管辦公室職能,提高街道環境管理水平。二是大力開展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推行環境衛生管理責任制,健全考評機制,發揮社區主體作用,發動社區民眾人人參與、巧手扮靚家園。三是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防病除害工作,有效切斷病毒性疾病的傳播途徑,切實做到民眾健康生活有保證。四是加大對“老二條、新三條”道路工程(即:迎賓路、北京路景觀改造,塔納依南路、建設西路、人民路建設)的協調服務和管理。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創建“文明祥和型”社區。一是紮實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和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選樹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先進典型;穩步推進文明小區“五個一”建設,今年新創建2—4個“五個一”文明小區;二是開展形式多樣、寓教於學、寓教於樂、寓教於益的民眾性文化活動,打造民眾文化活動品牌;廣泛開展以提升科學素質,樹立科學精神,崇尚科學文明生活為主題的民眾性系列活動,讓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走進千家萬戶。三是積極適應社會發展社區化,社區教育終身化的發展形勢。充分發揮“市民夜校、社區學堂、家長學校”及轄區內各各類教育機構陣地作用,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