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當人們感到困惑時,能通過其所宣揚的教義,使煩躁的心緒歸於平靜,迷茫的行為得以匡正。《古典金言系列叢書:佛家金言》講述的內容有大千世界、世間善惡、身心修養、聞思修慧、佛家故事、後記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古典金言系列叢書:佛家金言
-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 頁數:369頁
- 開本:32
- 品牌:安徽人民出版社
- 作者:劉良瓊 余秉頤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2031941, 978721203194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古典金言系列叢書:佛家金言》是《古典金言系列》之一,由劉良瓊編著。佛教教義的根本精神,在於止惡揚善、慈悲為懷,提出“善惡有報”,勸告世人“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又認為智慧乃渡過生老病死之海的方舟,能以“聞、思、修”三種途徑獲得終極智慧;並且注重身心修養,從而明心見性、悟道成佛。
圖書目錄
一、大千世界
(一)無造物主
1.諸法由因緣生
2.皆有由緣
3.此有故彼有
4.擊鼓而發聲
5.譬如父子
6.不住自性
7.諸法因緣故生
8.因緣相假
(二)諸行無常
1.五陰和合
2.非別有真主宰
3.不自在故無我
4.生命與身體
5.我執若芭蕉
6.“我”是虛妄之根本
7.諸行無常
8、水流不常滿
9.一切行無常
10.眾生貴賤不足
11.人心平等
(三)因果相續
1.各各為因,各各為果
2.果不俱因
3.從微至著
4.因果有知
5.諸報從業起
6.已作不失
7.橘子因橘而生
二、世間善惡
(一)善噁心生
1.仁者心動
2.色心不二
3.境緣無好醜
4.識性識相
5.心不孤起
6.名色共相依
7.道由心悟
8.外弱內強
9.一念之惡
10.我心自製
11.善惡之源
12.善惡皆從心想生
13.清淨心為善業根
14.心為根本
15.騎牛覓牛
16.張三李四
17.諸苦所因,貪慾為本
18.信為根本
19.風動心搖樹
20.心忍可令諸事不生
21.理因事有
(二)慈悲為懷
1.大慈大悲
2.利他情懷
3.好事與他人
4.善心教化
5.妨慈悲之道
6.應生孝順心
7.慈母最為親
8.聖人陳福以勸善
9.悲母在堂
10.前心作惡,雲覆月
11.枉杖良善,災仇無赦
12.心知畏忌
13.有二白法
14.父母恩深重
15.何名懺悔
16.日儒日佛
(三)善惡有報
1.積善必餘慶
2.從樂入樂
3.吉凶與善惡
4.擊人得擊
5.如影隨形
6.仰天而唾
7.失得相推
8.行好得天報
9.行惡得惡
10.福德反報
11.善自獲福
12.火續不滅
13.利人即是利己
14.禍福自承當
15.善因雖微,獲果甚大
16.理之所窮,唯善與惡
17.立地成佛
三、身心修養
(一)養性之道
1.欲有二患
2.守謙寡慾
3.從貪慾生憂
4.自學養恬休用智
5.功名如雞肋
……
四、聞思修慧
五、佛家故事
後記
(一)無造物主
1.諸法由因緣生
2.皆有由緣
3.此有故彼有
4.擊鼓而發聲
5.譬如父子
6.不住自性
7.諸法因緣故生
8.因緣相假
(二)諸行無常
1.五陰和合
2.非別有真主宰
3.不自在故無我
4.生命與身體
5.我執若芭蕉
6.“我”是虛妄之根本
7.諸行無常
8、水流不常滿
9.一切行無常
10.眾生貴賤不足
11.人心平等
(三)因果相續
1.各各為因,各各為果
2.果不俱因
3.從微至著
4.因果有知
5.諸報從業起
6.已作不失
7.橘子因橘而生
二、世間善惡
(一)善噁心生
1.仁者心動
2.色心不二
3.境緣無好醜
4.識性識相
5.心不孤起
6.名色共相依
7.道由心悟
8.外弱內強
9.一念之惡
10.我心自製
11.善惡之源
12.善惡皆從心想生
13.清淨心為善業根
14.心為根本
15.騎牛覓牛
16.張三李四
17.諸苦所因,貪慾為本
18.信為根本
19.風動心搖樹
20.心忍可令諸事不生
21.理因事有
(二)慈悲為懷
1.大慈大悲
2.利他情懷
3.好事與他人
4.善心教化
5.妨慈悲之道
6.應生孝順心
7.慈母最為親
8.聖人陳福以勸善
9.悲母在堂
10.前心作惡,雲覆月
11.枉杖良善,災仇無赦
12.心知畏忌
13.有二白法
14.父母恩深重
15.何名懺悔
16.日儒日佛
(三)善惡有報
1.積善必餘慶
2.從樂入樂
3.吉凶與善惡
4.擊人得擊
5.如影隨形
6.仰天而唾
7.失得相推
8.行好得天報
9.行惡得惡
10.福德反報
11.善自獲福
12.火續不滅
13.利人即是利己
14.禍福自承當
15.善因雖微,獲果甚大
16.理之所窮,唯善與惡
17.立地成佛
三、身心修養
(一)養性之道
1.欲有二患
2.守謙寡慾
3.從貪慾生憂
4.自學養恬休用智
5.功名如雞肋
……
四、聞思修慧
五、佛家故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