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貿易理論

古典貿易理論

關於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與影響,最早是由英國古典學派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勞動價值學說基礎上,將生產過程的研究作為貿易理論的起點,以地域分工為基礎提出絕對優勢論(absolute advantage)。後來,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在其1817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提出了比較優勢論(comparative advantage)。兩個學說被人們稱為古典貿易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典貿易理論
  • 領域:經濟
  • 角度:生產技術差異
  • 相關書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
古典貿易理論,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

古典貿易理論

從本質上講,古典貿易理論是從生產技術差異的角度,來解釋國際貿易的起因與影響的。只不過,在古典生產函式中,勞動是唯一的生產要素,因此,生產技術差異就具體化為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勞動生產率差異就是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起因。

亞當·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The Wealth of Nations)簡稱《國富論
基本觀點:1.分工帶來社會生產率的提高。
2.分工的原則在於各自幾種生產具有優勢的產品,然後交換。
3.勞動是最主要的生產要素
4.一個國家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取決於其所擁有的先天優勢(自然條件)和後天優勢(技術、 經驗)。

大衛·李嘉圖

《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基本觀點:1.集中力量生產成本相對比較低廉或不利程度相對較小從而相對效率相對較高的產品。
2.勞動是主要的生產要素,勞動和資本在國際間不能自由轉移。
3.一個國家,即使每樣商品都占絕對優勢,也只應生產相對優勢最大的商品。
4.哪怕每樣商品都處於劣勢,也可以通過生產劣勢最小的商品而獲利。
補充,
貿易差額理論早期重商主義強調絕對貿易,禁止金銀外流,主張少買多賣,這種思想稱作貨幣均衡論。
晚期允許貿易一定時期記憶體在逆差,晚期重商主義思想稱作貿易差額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