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哲學

古典哲學

古典哲學又叫德國古典哲學,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資產階級哲學。它提出了包括認識論、本體論、倫理學、美學、法哲學、歷史哲學以及政治哲學等領域的各種重大問題和範疇,標誌著近代西方哲學向現代西方哲學的過渡。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典哲學
  • 外文名:Ancient philosophy 
德國古典哲學,產生和特點,主要成果,歷史影響,

德國古典哲學

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資產階級哲學。創始人為康德,黑格爾為集大成者,費爾巴哈為最後的代表。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成就是黑格爾辯證法中的“合理核心”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核心”。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
古典哲學
工業革命時期歐洲哲學舞台上的主角是德國古典哲學。它提出了包括認識論、本體論、倫理學、美學、法哲學、歷史哲學以及政治哲學等領域的各種重大問題和範疇,標誌著近代西方哲學向現代西方哲學的過渡。在這一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哲學家有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費爾巴哈等人。
德國哲學從I.康德、J.G.費希特、F.W.J.謝林、G.W.F.黑格爾到L.費爾巴哈哲學的發展階段,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之一。

產生和特點

德國古典哲學是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德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獨特條件下產生的。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它的辯證法,反映了英國產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劇的社會變化,但也表現了德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它的理論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
德國古典哲學廣泛吸收了以前哲學家們的思想成果,對它有直接影響的主要是:以R.笛卡爾和B.斯賓諾莎為代表的理性主義學派、17~18世紀英法經驗主義學派和啟蒙運動學派、德國萊布尼茨-沃爾夫學派和以 G.E.萊辛為首的啟蒙運動學派。德國古典哲學家們在總結前人哲學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並探討了一些新的重大哲學問題,把哲學思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但是 ,德國古典哲學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學派。在哲學基本問題上,康德是二元論者,費希特是主觀唯心主義者(另有一種意見認為費希特後來已傾向於客觀唯心主義),謝林和黑格爾是客觀唯心主義者,費爾巴哈則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然而德國古典哲學又有其內在的首尾一貫的發展規律,康德開始了德國哲學的革命,經過費希特和謝林的努力,最後由黑格爾集德國唯心主義之大成,完成了包羅萬象的哲學體系。到了費爾巴哈,德國哲學開始向另一個方向發展。費爾巴哈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進行了批判和清算,重新確立了唯物主義的權威,但同時也充分暴露出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根本缺陷,表明它在原有的基礎上已不可能繼續前進了。這樣,德國古典哲學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宣告終結。
古典哲學古典哲學

主要成果

在馬克思主義產生前,辯證法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得到了最詳盡而全面的探究,雖然這種辯證法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
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大成就,是從世界觀的高度用辯證法代替了形上學。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反對把世界看作固定不變、沒有矛盾的東西,而把它理解為具有矛盾發展的不斷變化的運動過程,這就從根本上推翻了長期以來統治人們頭腦的形上學世界觀。

歷史影響

費爾巴哈對黑格爾的批判宣告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作為德國古典哲學的直接繼承者,馬克思主義這一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登上了世界歷史舞台。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積極成果,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把辯證法從他神秘的哲學體系的束縛下解救出來,同時又批判了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吸取了他的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核心。他們把辯證法與唯物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開闢了哲學史上的新紀元。德國古典哲學的巨大歷史意義在於它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理論前提,成為古典哲學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之一。德國古典哲學對以後資產階級哲學思想的發展也有很大影響,但資產階級哲學家們完全不能正確地分辨德國古典哲學中的精華和糟粕。他們曲解或根本拋棄辯證法,著重發揮了德國古典哲學家們的唯心主義、不可知論以及一切神秘和保守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
古典哲學古典哲學
德國古典哲學是西方哲學思想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它經歷了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兩個發展階段。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他建立了實質上是先驗唯心主義的調和矛盾的哲 學體系和不可知論。費希特從唯心主義立場上繼承和批判了康德,建立了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謝林改造了費希特的主觀唯心主義,建立了客觀唯心主義的同一哲學。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他在批判繼承前輩哲學家的基礎上,創建了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費爾巴哈從人本主義出發,批判了宗教神學和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地解決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建立了人本學唯物主義。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大成就是唯心主義辯證法。康德肯定了人的心理結構和知性範疇的意義,看到了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揭示了理性思維產生矛盾的必然性。費希特揭示了自我”與非我”、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他在自我”既是認識的主體又是行動的主體的規定中,抽象地闡述了精神的能動作用,以及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謝林更明確地敘述了自我”與 非我”、主體與客體的對立統一關係,為黑格爾辯證法的產生作了更為直接的思想準備。黑格爾系統地發揮了康德、費希特和謝林哲學中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全面闡述了辯證法的主要內容,並把它提升為客觀真理和普遍 規律。黑格爾把發展的觀念套用於人類社會,揭示了某些 歷史辯證法,從而在他的哲學中包含了許多歷史唯物主 義思想的萌芽。但是,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因而是不科學、不徹底的。這種體系和方法的深刻矛盾,是德國資產階級既要求革命又害怕實際鬥爭,既反對封建主義又向封建勢力妥協的階級性格的反映。德國古典哲學從康德到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發展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過程,也是德國當時社會關係的必然產物;它為德國1848年資產階級政治革命作了先導。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德國古典哲學,尤其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批判地繼承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核心”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核心”,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