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銅鏡

古代銅鏡

古代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鏡
  • 外文名:Copper mirror
  • 材質:銅
定義,構造,形狀花紋,武德軍十二生肖鏡,

定義

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監。《說文》中說:“監可取水於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在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製成裝水當鏡子用,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到秦朝時期,才開始大量鑄造銅鏡,因為鏡的適用優於鑒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鑒了。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製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質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最為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麵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各種花紋應有盡有。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於民間。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為鏡子的。

構造

所謂銅鏡,大體分為鏡面,即鏡的正面,光亮可以照面;鏡背,上面多鑄有各種紋飾和銘文;鏡鈕,即在鏡背中央,有孔可以繫繩,可用手持或系在鏡台上;鈕座,即鈕的周圍,緊連鈕的裝飾部分。另外還分內區、中區、外區,即指鏡背配置紋飾的各部分;銘帶,即指鑄有銘文的部分,鏡銘即指鏡背上所鑄的銘文。

形狀花紋

銅鏡形狀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葵花形、盾形、瓶形、鐘形、桃子形等。紋飾則各具時代特徵:殷商時期多用葉脈紋、平行線紋、多圈凸弦紋等;西周時期多用重環紋、鳥獸紋等;春秋戰國時期多用山字紋、鳳鳥紋、蟠螭紋等;漢代除繼續沿用戰國鏡紋飾外,最流行的紋飾有規矩紋(博局紋)、草葉紋、星雲紋、連弧銘文紋、蝙蝠形柿蒂連弧紋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則多用獸紋、變形四葉紋、瑞獸紋等;隋唐時期多用瑞獸紋、四神紋、花鳥紋、寶相花紋、海獸葡萄紋、十二生肖像紋等;五代以來由於政局變化,銅鏡鑄造也有明顯的時代差異和獨特的民族風格;至明代銅鏡鑄造業已是江河日下,逐漸被實用的玻璃鏡所代替了

武德軍十二生肖鏡

簡述:1983年出土於四川省巴中縣。現在四川省博物館收藏,是國家一級文物。圓形,素寬沿,圓形鈕,菊花紋鏡鈕座。鏡背面上的紋飾可以分為從裡到外的三圈。內圈為八卦紋,中間的一圈為十二生肖的動物,最外面的一圈為纏枝花瓣紋飾。內圈的八卦紋中間有銘文有楷書“武德軍作院羅真造”。武德軍作院是前蜀官方經營的手工業作坊。由於本歷史階段時間比較短暫,所以該銅鏡就更顯得珍貴,是研究五代十國時期手工業作坊的珍貴文物資料。
武德軍十二生肖鏡武德軍十二生肖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