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蠶業

古代蠶業是古代農業中飼養絹絲昆蟲的重要生產項目。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飼養絹絲昆蟲的國家,據古史傳說,在黃帝時已開始養蠶,長時期內蠶業是僅次於穀物種植業的生產項目。主要飼養家蠶和柞蠶。在棉花傳入長江、黃河流域前,蠶絲一直是中國主要的衣被原料之一,蠶絲織品是農牧區間經濟交流和對外貿易的重要物資。世界許多國家最初的蠶種和養蠶技術都是由中國傳去的。

從《詩經》和 《禹貢》等文獻看,先秦時代蠶桑生產已遍及黃河中下游,蠶桑生產成為個體農家普遍的副業之一。有些個體農家能獨立完成栽桑、養蠶、繅絲和織帛的全過程,形成農桑並重、耕織結合的生產結構。農家生產的絲帛,除少量自己消費外,大部分以賦稅或商品形式轉到地主階級手中。從曹魏到明代,絲綿、絲織品和糧食一樣,是政府徵收賦稅的主要實物。在貨幣不足的時代和流通不發達的地方,絲織品還用作交換媒介或計價單位。明代棉花取代絲麻的地位成為主要的衣著原料,養蠶業在許多地方趨於萎縮,但南方某些地區,尤其嘉興、湖州一帶,蠶桑生產仍保持繁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