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火箭”這個詞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就已出現。在公元228年的三國時期,魏國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裝上火把,當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進攻陳倉(今陝西寶雞東)時,魏國守將郝昭就用火箭焚燒了蜀軍攻城的雲梯,守住了陳倉。“火箭”一詞自此出現。不過當時的火箭只是在箭頭後部綁附浸滿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點燃後用弓弩射至敵方,達到縱火目的的兵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代火箭
  • 外文名:The ancient rocket
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火箭,現代的運載火箭就淵源於古代火箭。古代火箭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同現代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探索相結合,才最終發展成為現代的運載火箭。而說到古代火箭,就不能不提到中國的貢獻。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歷過技術遙遙領先於世界的輝煌時期。中國古代發明的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準確地說,火箭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中國是古代火箭的故鄉。“火箭”這個詞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就已出現。
中國古代最早的實用火箭大約出現在唐末宋初,10世紀時就有火藥用於火箭的記載。北宋的軍官馮繼升、岳義方、唐福等曾向朝廷獻過火箭及火箭製造方法。那時的火箭使用了火藥,但仍由弓弩射出。
中國古代火箭有箭頭、箭桿、箭羽和火藥筒四大部分。火藥筒外殼用竹筒或硬紙筒製作,裡面填充火藥,筒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筒側小孔引出導火線。點火後,火藥在筒中燃燒,產生大量氣體,高速向後噴射,產生向前推力。其實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火藥筒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推進系統。鋒利的箭頭具有穿透人體的殺傷力,相當於現代火箭的戰鬥部。尾端安裝的箭羽在飛行中起穩定作用,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穩定系統。而箭桿相當於現代火箭的箭體結構。中國古代火箭外形圖,首次記載於公元1621年茅元儀編著的《武備志》中。
火箭出現後,在中國被迅速地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10-13世紀,在宋、金、元的戰爭中,已套用了火槍、飛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藥武器。那時的飛火炮和現代的火焰噴射器相似,是一種原始的火箭武器。到了元、明時代,火箭武器在戰爭中又有發展,相繼出現了二虎追羊箭、九龍箭、一窩蜂等火箭,利用了火箭多級串聯或並聯(捆綁)的技術。明代史籍中記載了多種火箭武器,重要的有震天雷炮、火龍出水、神火飛鴉、飛空砂筒、萬人敵等。
火龍出水是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火龍”有龍身、龍頭、龍尾,龍身為約1.6米長的薄竹筒製成,前邊裝一個木製龍頭,後邊裝一個木製龍尾。體內裝有神機火箭數枚,引線全部扭結一起,從龍頭下的孔中引出。龍身下前後共裝4個火箭筒。前後兩組火箭引線各將其引線扭結在一起。前面火箭藥筒底部和龍頭引出的紐結線相連。發射時,先點燃龍身下部的4個火藥筒,推進火龍向前飛行。火藥筒燒完後,龍身內的神機火箭點燃飛出,射向敵人。這種火箭已經套用了火箭並聯(4個火藥筒)、串聯(兩級火箭接力)原理。它既可以射向天空,也可以用於水戰。它用於水戰時可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遠。
中國古代火箭技術連同其他火藥兵器一同傳到了印度、阿拉伯,並經阿拉伯傳到了歐洲。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火箭在戰爭中得到了發展。英國軍官W·康格里夫研製的火箭射程就達到2.5-3公里。
雖然古代火箭、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但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致使古代火箭技術未能在中國發展為現代火箭技術,最終只停留在禮花爆竹之中。儘管歐洲人在中國發明火箭幾百年後才學會使用火箭,但最終還是從歐洲發展起現代火箭技術。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的遺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