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醫學術懿行研究——走近中醫》通過醫家傳紀和醫學名篇、名著介紹古代名醫在學術上的成就和醫德修養,探索古代醫著中的傳統文化現象。
基本介紹
- 書名:古代名醫學術懿行研究:走近中醫
- 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
- 頁數:274頁
- 開本:16
- 品牌:天津科技翻譯
- 作者:周路紅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333323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醫學家德行深厚、學識卓越、技藝精絕,是後世學者的典範,在他們身上散發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濃鬱氣息
記述古代名醫學術懿行與中國傳統文化,集中展示古代醫學家的學術成就和醫德修養。
記述古代名醫學術懿行與中國傳統文化,集中展示古代醫學家的學術成就和醫德修養。
作者簡介
周路紅,1987年7月畢業於山西師大,同年進入山西中醫學院基礎部醫古文教研室,從事教學工作。2002年1月獲聘副教授,擔任教研室主任,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期間發表教學與科研論文20餘篇,參編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一部,精編教材一部,主編專著兩部。主持省級課題一項
圖書目錄
上篇
論古代名醫的學術懿行
古代名醫的仁愛精神
古代醫家的科學精神
論朱丹溪的人格魅力和治學特點
徐靈胎治學特點及其文化意義
從《醉花窗醫案》看王堉的學術造詣
論古醫籍書名中的人文精神
中醫古籍書名的文化意義
《本草綱目》與訓詁學
《本草綱目》與《詩經》
《本草綱目》與詩詞藝術
《本草綱目》與民俗學
基於《本草綱目》比較酒和醋的差異及文化內涵
《本草綱目》與詠茶詩
《本草綱目》對“謹和五味”飲食養生的貢獻
《本草綱目》與《說文解字》
下篇
神醫扁鵲與預防醫學
漢代名醫淳于意與診籍
漢代診脈高手郭玉
外科聖手華佗與運動養生
醫聖張仲景與《傷寒論》
著述大家皇甫謐與《甲乙經》
傳奇煉丹家葛洪與《肘後備急方》
道醫陶弘景與《本草經集注》
藥王孫思邈與醫德修養
食療鼻祖孟詵與《食療本草》
宰輔之後王燾與《外台秘要》
幼科鼻祖錢乙與《小兒藥證直訣》
河間學派創始人劉完素
攻邪派創始人張從正與《儒門事親》
易水學派創始人張元素與《珍珠囊》
補土派代表李杲與脾胃學說
滋陰派創始人朱震亨與丹溪學派
自然科學家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溫補派代表張介賓與水火命門說
清初三大家之喻昌與《寓意草》
俠醫傅山與《傅青主女科》
民間教育家張志聰
溫病學雙傑葉桂與薛雪
醫學評論家徐大椿
論古代名醫的學術懿行
古代名醫的仁愛精神
古代醫家的科學精神
論朱丹溪的人格魅力和治學特點
徐靈胎治學特點及其文化意義
從《醉花窗醫案》看王堉的學術造詣
論古醫籍書名中的人文精神
中醫古籍書名的文化意義
《本草綱目》與訓詁學
《本草綱目》與《詩經》
《本草綱目》與詩詞藝術
《本草綱目》與民俗學
基於《本草綱目》比較酒和醋的差異及文化內涵
《本草綱目》與詠茶詩
《本草綱目》對“謹和五味”飲食養生的貢獻
《本草綱目》與《說文解字》
下篇
神醫扁鵲與預防醫學
漢代名醫淳于意與診籍
漢代診脈高手郭玉
外科聖手華佗與運動養生
醫聖張仲景與《傷寒論》
著述大家皇甫謐與《甲乙經》
傳奇煉丹家葛洪與《肘後備急方》
道醫陶弘景與《本草經集注》
藥王孫思邈與醫德修養
食療鼻祖孟詵與《食療本草》
宰輔之後王燾與《外台秘要》
幼科鼻祖錢乙與《小兒藥證直訣》
河間學派創始人劉完素
攻邪派創始人張從正與《儒門事親》
易水學派創始人張元素與《珍珠囊》
補土派代表李杲與脾胃學說
滋陰派創始人朱震亨與丹溪學派
自然科學家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溫補派代表張介賓與水火命門說
清初三大家之喻昌與《寓意草》
俠醫傅山與《傅青主女科》
民間教育家張志聰
溫病學雙傑葉桂與薛雪
醫學評論家徐大椿
序言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和中華文明的結晶,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醫學之所以有輝煌的過去、持久旺盛的生命力,累積了歷代醫學家的智慧與辛勞;古代醫學家孜孜以求、甘願奉獻的精神值得人們永久敬仰。漢代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開啟了為名醫作傳的先河,唐代醫家甘伯宗的《名醫傳》是我國最早的醫學人物傳記專著,收集自上古時代迄於唐代的名醫一百二十人。古代醫學家德行深厚、學識卓越、技藝精絕,成為後來學者的典範。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中醫學的影響無所不在。古代醫學家的學術思想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在他們身上散發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濃鬱氣息。
本書上篇記述古代名醫學術懿行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論文,下篇概述古代名醫學術懿行,並以史載醫家傳紀和醫學名篇名著集中展示古代醫學家的學術成就和醫德修養,力圖真實準確。
好友趙瓊博士為本書聯繫出版,好友王蓓副教授為本書提供資料,在此一併致謝!
在多年的教學中,接觸到古代醫家的大量資料,感慨良多,僅以此書向古代醫家致敬。學養不深,文章不免粗疏膚淺,敬請同行斧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我們以此話共勉。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中醫學的影響無所不在。古代醫學家的學術思想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在他們身上散發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濃鬱氣息。
本書上篇記述古代名醫學術懿行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論文,下篇概述古代名醫學術懿行,並以史載醫家傳紀和醫學名篇名著集中展示古代醫學家的學術成就和醫德修養,力圖真實準確。
好友趙瓊博士為本書聯繫出版,好友王蓓副教授為本書提供資料,在此一併致謝!
在多年的教學中,接觸到古代醫家的大量資料,感慨良多,僅以此書向古代醫家致敬。學養不深,文章不免粗疏膚淺,敬請同行斧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我們以此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