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詩》,綜合性醫書,53卷。清代張望(棕檀)撰,成書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作者因感古人醫書千萬,學者苦其繁複,不得要領,遂以己意將醫書之要編為七言詩,使讀者易學易記。其中卷1為引書目錄;卷2~4為本草;卷5為脈診;卷6為臟腑;卷7~53順序分述內、婦、兒、外等各科證治方藥。正文中間間有小字注文以闡發醫理。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古今醫詩》
- 作者:張望(棕檀)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作者感於古人醫書眾多,學者苦其繁複,不得要領,遂采輯上至《內經》,下迄清代諸家著述的古今歷代醫書精粹,撰為歌訣韻語,以便讀者記誦。
流傳版本
現存清嘉慶八年(1803)雲南刻本、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等。
作者簡介
張望,清代醫家。字棕檀,江西武寧人。因觀古人醫書千萬,學者苦其繁複,遂將醫學之要編為七言詩,間以小字注發明其旨,編為《古今醫詩》五十三卷(1783年)。周廷蘭編《環秀堂醫書叢刻三種》時,將其醫著縮編成《古今醫詩大全摘要》一卷。
內容簡介
本書系張氏采輯上至《內經》,下迄清代諸家古今歷代醫書精粹,撰為歌訣韻語。卷一為引據書目;卷二至卷四載本草;卷五列脈學;卷六、卷七述古,包括臟腑、經絡、運氣、病因、辨證、治則等;卷八述傷寒;卷九、卷十辨疾,包括辨諸證虛實、寒熱,以及類證之鑑別、辨別病因之不同等;卷十二至卷二十七為內科諸證治法;卷二十八、卷二十九系婦人諸病證治;卷三十系小兒病證治;卷三十一痘疹;卷三十二瘟疫;卷三十三眼科;卷三十四外科;卷三十五跌打損傷;卷三十六雜科;卷三十七針法;卷三十八成方;卷三十九至卷五十一諸方,彙編書中套用方劑;卷五十二評述劉河間、朱丹溪之說;卷五十三論方,羅列古今各家方論。
影響評價
本書為通俗性醫學資料彙編,張氏於編纂之際融會各家之長而予以剪裁,頗便於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