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臨證金鑒:外感熱病卷(套裝上下卷)》為套裝書,分為上下兩冊。淪六氣陰陽,發揮暑溫詳明證冶,辨新感伏邪,斡旋樞機清化痰熱,崇尚六經寒、溫一統,先發制病,早用通利,扭轉截斷重祛邪,先證而冶勿因循。陽虛邪伏,夾陰傷寒、宣洩鬱熱透表邪,傷寒熱病重豆豉,清熱解毒終為主,逐穢分消或涼營,濕重丁熱,即賴附子。
基本介紹
- 書名:古今名醫臨證金鑒:外感熱病卷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頁數:792頁
- 開本:32
- 定價:46.00
- 作者:單書健 陳子華
- 出版日期:2011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3204705, 9787513204705
-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古代醫家經驗
溫熱論
三時伏氣外感篇
濕熱條辨
外感溫病篇
論六氣陰陽,發揮暑溫,詳明證治
辨新感伏邪,斡旋樞機,清化痰熱
溫疫論選要
春溫夏熱病大法
疫疹窮源
瘟疫五辨
治溫十五方
傷寒要義
論虛邪治法
論伏邪暴感辨六經形證
身熱苔黃無汗案
溫證見解
崇尚六經寒溫一統
溫熱案繹
乳蛾非盡屬火“家方”一服可愈
……
下冊目錄:
統論外感熱病
陽虛邪伏夾陰傷寒
神錯不可概謂邪陷心包
心神被擾當辨衛氣營血
邪陷心包,當辨有無兼夾
熱結胃腸,亟宜瀉熱通腑
神昏須細審辨證方應機
熱病厥逆證有四端,或清或透法本不同
溫熱病中陽厥、陰厥辨治發微
挽治險證洞察真偽
救厥脫,綜合調理重去瘀
熱病循六經救厄賴經方
陽氣困郁每仗附子
溫熱扶陽周旋中矩
見微知著擅用附子
濕重於熱即賴附子
宣洩鬱熱透表邪傷寒熱病重豆豉
溫病用豆豉
青蒿清芬治溫佳品靈活配伍或臣或君
風溫
風溫證治
……
文摘
在小兒辨治方面,劉老推崇葉天士《幼科要略》以衛氣營血為綱,以四時溫病為目,認為衛氣營血辨證對小兒溫病辨證論治很有指導作用。葉氏日:“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人營猶可透熱轉氣,如犀角、玄參、羚羊角等物;人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膠、赤芍等。”據此原則劉老遣方用藥的大法是:邪在衛分,多用辛涼透解之法,常用薄荷、竹葉、牛蒡子、銀花、連翹等;邪在氣分,宜清氣泄熱,如山梔子、黃芩、葦莖、葛根、石膏;邪在營(血)分,可清營(血)泄熱,透熱轉氣,如犀角(可用水牛角代)、玄參、羚羊角或犀角地黃湯。此外,劉老根據小兒溫病特點,治療中注意以下幾點:
1.清熱不忘顧護氣津溫病常見耗氣傷津,在小兒發病中尤為突出,因溫為陽邪,易化燥傷陰,而小兒為“純陽”之體,陽常有餘,陰常不足,邪熱每易鴟張。劉老在治療小兒溫病時首先避免用易傷津氣的方法,如防大汗發表傷津,過瀉通腑耗液;禁用苦溫燥烈之品。常清熱養陰並用,做到祛邪不傷正,扶正不戀邪。祛邪之中常輔以太子參、石斛、花粉、沙參、蘆根等清熱養陰之品,尤喜用西洋參補氣生津,不溫不燥。
2.健脾務必化濕化滯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運化功能尚未健全,發病中易夾濕夾滯。劉老認為,補氣要理脾,脾氣旺才能吸收、輸布,不然愈補愈滯,反為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