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人表

古今人表

漢書·古今人表》,是《漢書》中最後的一篇。

本表是新制,在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它以古代人物為經,以品第人物為緯,按九品分了九欄。根據表序“上智”“下愚”的理論及表所分的具體情況來看,品第標準,是以人的品行為主,參之以事功的大小和學術的高低。表名“古今人物”,實際上列古人而無今人(漢代人),其原因也許是:或是為了避嫌,不敢觸犯當今帝王權貴;或記古人以今人,作今人之鑑;或因今人已入紀、傳,多有評論,不必再煩筆墨。以表品第人物,乃是漢魏品評人物之風伊始的一個反映。後世正史都不列人表,可能是由於不敢品評帝王權貴之故。人的性格複雜,一生行事多異,設表框之,不大合適,品評尤不適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今人表
  • 全稱:《漢書·古今人表》
  • 屬於:《漢書》中最後的一篇
  • 類別:新制
序文,表文,圖表,

序文

自書契之作,先民可得而聞者,經傳所稱,唐虞以上,帝王有號,輔佐不可得而稱矣,而諸子頗言之,雖不考乎孔氏,然猶著在篇籍,歸乎顯善昭惡,勸誡後人,故博採焉。孔子日:“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又日:“何事於二,必也聖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又日:“中人之上,可以語上也。”“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傳日:如堯舜,禹、稷、契與之為善則行,鯀、讙兜欲與為惡則誅。可與為善,不可與為惡,是謂上智。桀討,龍逢、比干欲與之為善則誅,於莘、崇侯與之為惡則行。可與惡為,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齊桓公,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中人。因茲以列九等之序,究極經傳,繼世相次,總備古今之略要雲。

表文

自書契之作(1),先民可得而聞者,經傳所稱,唐虞以上,帝王有號謚,輔佐不可得而稱矣,而諸子頗言之,雖不考乎孔氏(2),然猶著在篇籍,歸乎顯善昭惡,勸誡後人,故博採焉(3)。孔子日:“若聖與仁,則吾豈敢(4)?"又日:“何事於二,必也聖乎 (5)!”未知(智),焉得仁(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7)。”又日:“中人之上,可以語上也(8)。”“唯上智與下愚不移(9)。”傳日(10):如堯舜,禹、稷、契與之為善則行,鯀、兜欲與為惡則誅(11)。可與為善,不可與為惡,是謂上智。桀討,龍逢、比干欲與之為善則誅(12),於莘、崇侯與之為惡則行(13)。可與惡為,不可與為善,是謂下愚。齊桓公,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14)。可與為善,可與為惡,是謂中人。因茲以列九等之序,究極經傳,繼世相次(15),總備古今之略要雲。
(1)書契:文字記載。(2)孔氏:孔子。(3)博採:謂不僅記載帝王,還博採臣民。(4)孔子日等句:引語見《論語·述而篇》。謂孔子謙稱不敢當聖與仁。(5)又日等句:引語見《論語·雍也篇》。意謂凡事行仁,必定是聖人。(6)“未知,焉得仁”:見《論語·公冶長篇》。意謂尚未能為智,怎能即為仁。(7)“生而知之者,上也”等句:見《論語·季氏篇》。困:謂處於困境。(8)“中人以上”等句:見《論語雍也篇》。謂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的學問。(9)引語見《論語·陽貨篇》。(10)傳:謂解說經義者。(11)鯀:夏禹之父。兜:傳說中堯舜時的惡。“與”下當有“之”字。(12)龍逢:夏桀之臣。比干:商紂之臣。兩人皆直諫而死。(13)於莘:桀之邪臣。梁玉繩日:“於”當為“乾”,各本俱訛。崇侯:紂之佞臣。(14)豎貂:即寺人貂。(15)繼世相次:謂以世代先後編次。
臧伯石和宣公弟。蔡桓侯封人宣侯子。邾儀父穎考叔鄭公子呂文侯子(1)。展亡駭宋司徒皇父司空牛父(4)公子谷生鄭嚴公寤生武公子。叔段晉鄂侯孝侯子(5)。宰曲沃嚴伯桓叔子。魯隱公(2)惠公子。公子(3)衛桓公完嚴公子。
(1)桓侯、文侯:兩“侯”字當作“公”。(2)魯隱公:《魯世家》名息,《十二諸侯年表》作息姑,《世本》作息姑。(3):音huī(4)司空:《左傳》作“司寇”。(5)孝侯子:《左傳》作“孝侯弟”,《史記》作“孝侯子”。
宋孔父大金子(5)。臧哀伯楚武王冒弟。鄧曼楚武王夫人。曹嚴公亦姑(1)桓公子。秦憲公文公子(4)。班(2)桓王林平王孫,泄父子。衛宣公宋殤公宣公子。華督(3)蔡哀侯公子州吁芮伯魯桓公
(1)嚴公:即莊公。亦姑:《曹世家》作“夕姑”。師古曰:“即射姑也。”(2)班:梁玉繩曰:皇父至(ér)班四人在宋武公世,表次春秋初,嫌太后。 (3)華督:梁玉繩曰:督弒君,當在下下。(4)秦憲公,文公子:據《史記》,“憲”為“寧”之誤。寧公、文公孫。(5)宋孔父,大金子:《潛夫論·志氏姓》雲,“孔父嘉生子木金父。”大金,即木金。木金乃孔父子。此表世次顛倒。
衛太子公子壽隨季良(3)魯施父斗伯比(1)熊率且比宋嚴公馮繆公子。燕宣公十五世。觀丁父晉桓公子。虞公虞叔楚瑕丘(4)桓侯弟。晉哀侯鄂侯子。晉小子侯哀侯子。秦出公曼(2)惠公子。夫人文姜彭生陳厲公桓公弟。
(1)斗伯比已見四等,宜刪其一。(2)出公:《秦本紀》作“出子”,寧公子,德公同母弟。(3)隨季良:隨賢臣。(4)楚瑕丘:王先謙以為《繹史》作“楚屈瑕”,是。
魯申楚保申鄭祭足楚文王武王子騅甥聃甥養甥(4)謝丘章(5)章(1)嚴王佗桓王子。鄧祁侯(3)衛惠公朔宣公子。公子黔牟隨少師魯嚴公同桓公子。鄭昭公鄭厲公突嚴公子。夫人哀姜長狄僑如(2)
(1):音wěi。亦作“”。(2)長狄僑如:梁玉繩曰:“獲僑如,在魯文之世,表列莊公時,非。”(3)鄧祁侯:《史通·品藻篇》謂表居第七,疑今本列第六誤。(4)養甥:《史通》言三甥表列第六,疑今本列第五誤。(5)謝丘章:其人不詳,有說是魯人。
齊寺人費(4)辛甲(1)石之紛如左公子泄(2)潘和(3)秦武公(5)出公兄。燕桓公十六世。忽厲公兄。高渠彌鄭子(6)昭公弟。右公子職(8)周公黑肩連稱管至父齊襄公兒(7)公子無
(1)辛甲:辛甲前列三等,此是“辛伯”之訛。(2)左公子泄:梁玉繩曰:原表蓋皆七等,訛入中下。(3)潘和:即卞和。(4)費:音bì。(5)武公:寧公長子。(6):音wěi。(7)兒:上當有“諸”字。(8)職:此似宜與左公子泄(六等)並列。
管仲鮑叔牙召忽王青二友(2)高齊桓公小白襄公弟。蕭叔大心齊公子糾魯公孫隱(4)顓孫王子克紀侯紀季齊伯氏寺人貂(5)易牙雍人稟(1)鮒里乙(3)宋愍公捷南宮萬子游猛獲(6)知
(1)雍人稟:當作“雍稟人”。“稟”乃“”之誤。雍(《齊世家》作雍林),邑名,齊大夫(渠邱)之食邑。據《齊世家》,雍林人殺無知,而告齊大夫。(2)王青:“王登”之訛。二友:即仲章、胥已,見《韓非子·外儲》。當在戰國時。(3)鮒里乙:《荀子·宥坐篇》作“付里乙”。(4)魯公孫隱:即《左傳》公子偃。“隱”、“偃”聲近字通。(5)寺人貂:梁玉繩曰:此下四人,不當居七等。(6)猛獲:《宋世家》無此人。
隰明寧戚宋仇牧魯曹劌(4)王子成父賓須亡麥丘人(5)輪邊(7)石祁子原繁曹公夷嚴公子。宋桓公御說愍公弟。常之巫(1)衛公子開方王胡齊嚴王子。南宮牛鄭子嬰齊(2)子子(3)。傅瑕晉愍侯(6)哀侯弟。曲沃武
(1)常之巫:當作“棠巫”。棠,地名。巫,官名。齊桓公時人,見《呂覽·知接篇》。參《管子·小稱篇》及《史記索隱》引。(2)嬰齊:《鄭世家》作 “嬰”。“齊”字衍。(3)子:《鄭世家》“子”為“弟”。(4)曹劌(guì):《史記》作“曹沫”。(5)麥丘人:齊桓公所遇者,見韓外傳》十、《新序·雜事篇》。(6)愍侯:國滅無謚,“愍”當在“侯”下,侯名也。愍、緡,古字通。(7)輪邊:即輪扁。
楚粥拳平陵老(1)愚公(3)陳公子完佗子。息媯秦德公武公弟。秦宣公德公子。燕嚴侯(4)十七世。陳宣公杵臼嚴公弟。息侯惠王母涼(5)公嚴公子(2)王子頹國邊柏
(1)平陵老:齊桓公時人,見《說苑·貴德篇》。(2)嚴公子:當作“莊伯子”。(3)愚公:齊桓公時人。《說苑·政理篇》。(4)侯:《世家》作“公”。(5)母涼:此據《世本》。《史記》作“閬”。其下當補“王子”三字。
宰孔魯公子季友虢史周內史過楚屈完虢叔(1)魯御孫召伯廖齊仲孫湫鄭文公厲公子。強秦成公宣化弟曹昭公班鄭高克公孫素(3)陳轅濤塗楚申侯魯公子般(4)魯閔公啟楚杜敖(2)文王子。陳太子禦寇魯公子牙圉人犖公子慶父
(1)虢魯公子般:太子不當稱公,“公”字衍。叔:翟雲升曰:殺王子頹之虢叔,與第三別。(2)杜敖:即堵敖。(3)公孫素:錢大昕曰:即《詩序》公子素,作詩刺文公高克者。(4)
魯公子奚斯(1)衛弘夤荀息宋公子目夷卜偃辛廖梁餘子養罕夷許夫人先丹木羊舌大夫史蘇魯公(5)公子,作詩(2)。衛戴公黔牟子(3)。趙夙(4)畢萬畢公後。士臣猛足(6)嚴公子。史華龍滑奚齊卓子卜衛懿公惠公子。晉獻公武公子。優施梁五晉驪姬
(1)魯公子奚斯:即《左傳》之公子魚。(2)作詩:此“作詩”二字,當移至五等許夫人下,明其為賦《載馳》之許夫人。(3)黔牟子:據《衛世家》,載公為黔牟弟之子。(4)趙夙:此當有“叔帶五世孫”五字。(5)魯公:此當有“嚴公子”三字。(6)臣:乃“晉”之訛。猛足,嚴太子申生之臣。
宮之奇百里奚奄息(4)中行申生狐突秦繆公成公弟。秦繆夫人公孫枝由余蹇叔楚逢伯衛寧嚴子富辰晉冀芮慶鄭韓簡鄭叔詹皇武子井伯衛文公戴公弟。宋襄公桓公子。蔡嚴侯穆侯子。燕襄公趙孟(1)夙子,生衰。蔡繆公(3)許公襄王鄭(5)東關五虞公(2)為晉所滅,太王后。虢公為晉所滅,王季後。鄭子華曹共公 (6)昭公子。惠後王子帶。
(1)陣:《趙世家》作“共孟”。(2)虞公:此與第七等之虞公,相距四十餘年。(3)“公”:當作“侯”,見《左傳》。當有“哀侯子”三字。(4)奄息、中行、針虎:均見《詩·秦風·黃鳥》。(5)襄王鄭:當有“惠王子”三字。(6)曹共公:表中復見,疑此為衍文。
針虎燭之武內史叔興卜徒父禽息(4)王廖(5)負羈妻曹豎侯(1)楚子玉斗宜申十八世。梁卜招父衛元叔武晉惠公獻公子。里克(2)虢射宋襄公成公子(6)梁伯晉懷公惠公子。楚成王惲(3)潘崇
(1)曹豎侯:姓侯,名,見《左傳》。(2)里克:王先謙疑其不在七等。(3)懷:《左傳》作“頹”。當有“杜敖弟”三字。(4)禽息:諫秦穆公者。參《後漢書·朱穆傳》注、《循吏傳》引《韓詩外傳》。(5)王廖:《秦本紀》作“內史廖”,《說苑·尊賢篇》作“王子廖”。(6)宋襄公,成公子:前已有宋襄公,此誤倒。當作“宋成公,襄公子”。
寧武子狐偃趙衰(2)衰妻介子推推母舟之僑晉文公獻公子。夫人姜氏魏畢萬了顛頡胥臣賈佗董因豎頭須成大心欒悼子(1)晉李離(3)寺人披(5)曹文公壽共公子。燕桓公十九世(8)。針嚴子倉葛鄭繆公蘭文公子。石(7)陳繆公宣公子。齊孝公桓公子。鄭子臧衛成公文公子。曹共公昭公子(4)。齊公子無詭(6)齊昭公孝公子(9)。
(1)悼子:“貞子”之訛。即欒枝。(2)趙衰(cuì):《趙世家》雲“共孟子”。(3)李離:晉文公之理。過聽殺人,自拘,伏劍死。(4)曹共公,昭公子:見前,重出。此誤增。(5)寺人披:《晉世家》作“履”。(6)無詭:《左傳》作“無虧”。(7)石(chuò):據《左》,鄭繆公立後六十餘年,始見《傳》,當移列鄭公孫夏下。(8)燕桓公:夏燮曰:“燕之謚桓者有三,此十九世,以《史記》世家世次考之,則魯文公時也。(9)齊昭公,孝公子:據《左傳》、《史記》,昭公,乃桓公子,考公弟。
荀林父先軫狼陽處父(2)寧嬴臾駢鄭弦高齊國嚴子周內史叔服孟明視西氣術(5)士會(6)繞朝石癸(9)秦康公繆公子。晉襄公文公子。邾文公宋子哀邾子且(8)陳共公繆公子。魯文公(3)周匡王班(7)齊君舍周頃王王臣(1)夏父不忌(4)宋昭公胥申父狐射姑楚繆王
(1)王臣:《史記·周本紀》作“壬臣”。(2)陽處父:《史通》所見本在第四等。(3)魯文公:當有“公子”三字。(4)不忌:錢大昕曰:古讀“弗” 如“不”。《左傳》作“弗忌”。(5)西氣術:錢大昭:“氣”,古“乞”字。三帥無白乞丙,蓋脫。(6)士會:《史通》謂《表》在五等。(7)周:此字衍。當有“頃王子”三字。(8)邾子且:宜補“邾文公子”四字。(9)石癸:即石甲父。
叔仲惠伯宋方叔嘉子(6)。樂豫董孤公孫壽 (1)盪意諸(4)公冉務人卜楚丘(8)晉趙盾衰子。宋伯夏叔子(13)。魯公孫敖蔡文公嚴公子(9)單襄子靈輒祁彌明(11)昭公子(2)。單伯魯叔孫得臣秦共公康公子。晉成公墨臀靈公弟(12)。秦桓公魯宣公(5)邴閻職晉趙穿(10)商臣(3)齊懿公商人(7)晉靈公夷皋襄公子。
(1)公孫壽:宋公子盪之子。(2)齊君舍:《齊世家》雲,被殺。大昕以為不當在六等。(3)商臣:當有“成王子”三字。(4)盪意諸:公孫壽之子,死昭公之難。(5)魯宣公:當有“文王子”三字。(6)方:通“防”。據《潛夫論·志氏姓》,方叔,嘉曾孫。(7)商人:當有“昭公弟”三字。(8)卜楚丘:魯掌卜大夫。(9)文公,嚴公:兩“公”字當作“侯”。(10)趙穿:此與上二人弒君,疑在九等。(11)祁彌明:即《左傳》之提彌明。(12)靈:乃 “襄”之誤,參《左傳》、《史記》。(13)叔:即方(防)叔。
令尹子文楚賈申叔時楚嚴王穆王子。王孫滿葳尹克黃魏顆鄭子良(1)士貞子泄冶孔達王子伯廖晉解陽共公子。衛穆公速逢大夫王札子魯公子歸生(7)周定王榆(2)宋文公鮑昭公弟。翟豐舒(5)召伯(6)鄭靈公(3)公子旭生子公(4)晉先陳靈公共公子。夏姬孔寧儀行父
(1)鄭子良:先謙引注繩祖云:表於鄭穆氏不盡列,未必及大季子良,疑此乃楚子良之誤,故與令尹子文、楚子越上下接近。楚司馬子良,子文之弟、越椒之父。(2)周:此字衍。榆:《周本紀》作“瑜”。當有“匡王弟”三字。(3)鄭靈公:先謙曰:官本有“穆王子”三字,是。(4)公子歸生,子公:王先謙曰:二人弒靈公,當在九等。(5)翟豐舒:王先謙曰:射傷君目,為晉所殺,疑不在七等。(6)召伯:即召戴公。(7)魯公子歸生:此公孫歸父之誤,見《春秋》經傳(梁玉繩說)。
鳴犢竇王良柏樂(4)陽城胥渠(7)周舍田果(3)行人燭過(5)趙簡子武子孫(1)。韓悼子宣子子(6)。邾悼公(2)頓子。鬍子中行寅杞隱公悼公子(8)。
(1)簡子:據《史記》世家,趙武之孫,“子”字衍。(2)邾悼公:《補註》引張雲曰:“悼公,莊公之父,不應列莊公後,此必隱公益也,見《春秋》經傳。益,莊公子。”(3)田果:疑為“田卑”之訛(梁玉繩說)。(4)王良、柏樂:《補註》引梁玉繩曰:“王良、柏樂,本四小字,誤為大字,三名一人,班雙注以定其疑耳!郵無恤見《左傳》,字子良,故亦稱郵良,《孟子》、《秦策》稱王良,《晉語》稱伯樂,本書敘傳稱良樂。案《列子·說符篇》秦穆時有伯樂善相馬,蓋因無恤善御,故以蒙之。王良亦星名,因字子良,又目為王良也。”(5)行人燭過:趙簡子臣。(6)悼子:“貞子”之誤。據《史記》世家,宣子卒,子貞子代立。(7)陽城胥渠:趙簡子時人。(8)悼公子:據《世家》,悼公之前有十世。據表注“悼公子”,知悼公必已列入,疑傳寫脫去。
范蠡越勾踐允常子。大夫種後庸(6)諸稽到(9)扁鵲(1)董安於田饒(4)仇汜(5)榮聲期(7)燕簡公二十九世嚴先生秦悼公齊國夏桑掩胥魯哀公(8)薛襄子(2)小邾子齊悼公陽生(10)杞隱公子(3)。曹伯陽為宋所滅。公孫強
(1)扁鵲:姓秦,名越人。(2)薛襄子:“子”當為“公”,見《春秋》定公十二年。(3)隱公子:據《杞世家》為隱公弟。(4)田饒:或作陳饒。 (5)仇汜:魯之恭士。(6)後庸:《吳語》作“舌庸”。(7)聲:乃“啟”之訛。(8)魯哀公:《魯世家》名將,《世本》作蔣。當有“定公子”三字。 (9)到:毛本、殿本作“郢”。(10)齊悼公陽生:當有“晏孺子兄”四字。
葉公子高苦成皋如計然楚芋尹文隰斯彌市南熊宜僚惠公弟。(1)燕獻公三十世。楚白公勝齊晏孺子(2)高昭子(3)楚惠王章鮑牧田恆陳乞子(4)。諸御鞅(6)田乞完六世孫。齊簡公壬(5)子我(7)
(1)弟:據《秦本紀》,當作“子”。(2)晏孺子:即安孺子。當有“景公子”三字。(3)高昭子:《補註》引梁玉繩曰:“高昭子,即高張,已見前。此陳昭子之訛,故與田恆上下相連,非重出也。陳昭子,乞之子,恆之兄,見《左傳》名莊。”(4)田恆,陳乞子:王先謙以為當在九等。(5)齊簡公壬:當有 “悼公子”三字。(6)諸御:官名。(7)子我:梁玉繩曰:“子我,置陳恆之下,蓋誤。”
達巷黨儀封人大陸子方(3)嚴善(6)魯太師(7)公明賈屈固(1)檀弓公儀仲子皋魚昭王子。申鳴(2)孔文子(4)太叔疾陳轅頗衛太叔遺衛出公輒(5)渾良夫孔悝子行
(1)屈固:即《左傳》之“固”。(2)申鳴:楚昭王臣。(3)大陸子方:即東郭賈。見《左傳》。(4)孔子文:“南文子”之訛。文子之父郢,字子南,故為南氏。(5)衛出公輒:當有“蒯聵子”三字。(6)嚴善:即莊善。(7)太師:非師摯。樂官名。
朱張少連(5)人(1)長沮桀溺丈人何蕢陳亢(2)子服景伯林放顏亡父顏倫顏夷(9)蔡成公昭公子(3)齊平公驚簡公子(6)。厥黨童子(8)原壤石氣狐(4)衛簡公蒯聵(7)
(1)達巷黨人:即項。(2)陳亢:即陳了亢、陳子禽。子亢、子禽,皆陳亢之字。參考夏燮、孫仁國說。(3)成公、昭公:兩“公”字當作“侯”。(4) 狐:即孟。孟、壺聲近,壺狐字通。(5)少連:錢大昕曰:表無柳下惠,必刊本脫漏。(6)驚:毛本作“”,是。《田齊世家》雲簡公弟。(7)蒯聵:前九等已有蒯聵,此重複。夏燮云:“以時代考之,當是公孫班師之誤。”(8)厥黨童子:即闕黨童子。(9)顏夷:以上三人皆善御者,見《韓詩外傳》二。
孟之反楚狂接輿師襄子(8)陳司敗陳子禽(4)陽膚尾生高(9)陳棄疾(1)工尹商陽(5)齊禽敖革子成(2)周元王赤敬王子(10)。晉出公定公子。叔孫武叔衛公孫朝尾生(6)互鄉童衛侯起(3)石國(7)陽虎
(1)陳棄疾:疑是《檀弓》之陳棄疾。(2)革子成:即,棘子成。(3)衛侯起:《衛世家》、《諸侯年表》作“衛君起”。(4)陳子禽:即陳亢。(5) 工尹:楚官名。(6)尾生:即微生畝。(7)國:毛本為“圃”,是。(8)師襄子:衛樂師。(9)禽敖:即黔敖。(10)周:此字衍。赤:《周本紀》作 “仁”。《索隱》引《世本》作“赤”。
大連顏丁顏柳周丰采桑羽(12)師已(2)牟公肩(6)衛視夷(9)申棖(1)師冕戴之(5),南郭惠子姑布子卿(8)宋子韋(10)公輸般餓者陳子亢(3)陳尊已秦厲共公公之魚宋桓匡人(11)子昔(4)公山不狃(7)杞愍公愍公為楚所滅。
(1)申棖:《弟子傳》作“申黨”。(2)師已:“師乙”之訛。(3)陳子亢:即陳亢。(4)(xī):即佛。(5)鄭:“宋”之訛。(6)公肩:即公肩假。(7)公山不狃:即公山不擾。(8)姑布子卿:善相人。(9)視夷:即式夷。(10)宋子韋:宋景公之史。(11)匡人:梁玉繩曰:當列下下。 (12)採桑羽:“羽”乃“女”之訛。採桑女,見《列女傳·陳辨女篇》。或疑採桑羽即採桑戶(孫國仁《漢書人表略校》)。
樂正子春石史留(1)豫讓青子(6)趙襄子離朱(2)陳太宰喜(5)吳行人儀鄭魁累(8)悼公子。鄭共公醜哀公弟(7)。晉定公昭公子。(9)貞定王元王子。(3)晉哀公公子。杞公(4)鄭哀公易吳王夫差太宰
(1)史留:即史籀。(2)離朱:疑“離”為“楊”之訛。或以為《孟子》及《楚辭·九章》之“離類”。(3)貞定王:名介。見《周本紀》。(4)喜:乃 “之省”。(5)杞公:據《陳杞世家》,公與愍公先後位置倒誤。(6)青子:豫讓之友,自殺於汾水梁下。見《呂覽·序意篇》。(7)哀:疑“聲”之誤。據《史記》世家,共公醜,乃聲公之弟、襄公之叔。(8)鄭:此字衍。《左》哀傳作“魁壘”。“累”、“壘”通。(9)晉定公,昭公子:晉定公,乃頃公之子,昭公之孫,見前八等表中。此復出。夏燮疑此表“定公”二字當為“桓子”或“戴子”之誤,蓋即昭公子之雍也。
子服子(2)惠子(4)公房皮(7)簡子子。知過(3)鮑焦墨翟禽屈(8)燕考公桓三十一世(5)。魏桓子獻子曾孫。忌(1)智伯齊宣公平公子(6)。蔡元侯聲公子。蔡聲侯產成侯子蔡侯齊為楚所滅。杞簡公
(1)晉哀公忌:據《六國年表》,出公後次哀公忌,次懿公驕。忌早死未立,所謂“哀公”或是追謚。而表不列懿公,蓋傳寫脫去。(2)子服子:《補註》引梁玉繩曰:“子服它生椒,椒生回,回生何,表獨缺回一代,此必回也。”錢大昕曰:“魯繆公臣有子服厲伯,見《論衡·非韓篇》。《藝文志》有子晚子。 ‘晚’、‘服’字形亦相似。”(3)知過:即知果。見《趙策》、《晉語》。(4)惠子:即司寇惠子。見《檀弓》。(5)考:疑為“孝”。表雲三十一世,蓋據《世本》世次。(6)齊宣公:《齊世家》名積,《六國年表》又名就匝。(7)公房皮:梁玉繩曰:“《廣韻注》,楚公子房之後。或雲,《御覽》八百二十八引《尸子》,有宋公斂皮,疑是此人,‘房’字訛。”(8)禽屈:即禽滑。墨翟弟子。
我子田俅子韓康子貞子子(2)。高赫(6)原過(7)任章(10)田襄子悼子子(3)。魯悼公出公子(8)聲侯子。衛悼公出公叔子(4)。衛敬公悼公子。春為楚所(1)。思王叔襲定王子(5)。周考哲王嵬(9)思王弟。
(1)杞簡公春:據《杞世家》,此表脫出公一代。(2)韓康子,貞子子:據《史記·韓世家》,康子乃貞子之曾孫。徐廣雲,貞子生康子,班氏亦同。《索隱》據《世本》,以為貞子與康子之間,尚有簡子、莊子。故夏燮云:“以康子為貞子之曾孫者,蓋《世本》之語竄入《史記》世家中,班氏所見,蓋史遷原本也。”(3)悼子子:當作“恆子”。參《史記》世家。(4)叔子:毛本作“叔父”,是。(5)思王叔襲,定王子:據《周本紀》,定王崩,哀王去疾立,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自立。表蓋以哀王在位日短而不載。(6)高赫:《趙世家》作“高共”,徐廣雲,一作“赫”。趙襄子臣。(7)原過:趙襄子臣。(8)悼公:哀公之子。夏燮疑哀公始謚為“出”,故表據之。(9)周:此字衍。考哲:考王之謚。(10)任章:魏桓子臣。
段乾木田子方(6)隨巢子胡非子魏文侯桓子孫。中山武公周桓公子。韓武子康子子。公季成(2)司馬庾(4)燕成公三十二世。秦躁公厲公子。趙獻侯襄子兄孫。西周桓公考王弟。魯元公悼公子。周威公桓公子(5)。秦懷公躁公子(1)。衛懷公敬公弟(3)。周威烈王考王子(7)。
(1)躁公子:梁玉繩雲,當為“躁公弟”。(2)公季成:魏文侯母弟。見《新序》四。(3)衛懷公,敬公弟:梁玉繩云:“懷公上為敬公子昭公糾,正位六年,懷公弒之。表脫昭公。懷為敬弟,史無明文,未詳所出”。(4)司馬庾:見《淮南子·修務篇》,注云:秦大夫,或作“唐”。(5)周:此字上脫“西”字。見《周本紀》。(6)段乾木,田子方:並見《魏世家》,為魏文侯師。(7)周:此字衍。見《周本紀》。
寧越(2)太史屠黍(4)翟黃(7)李克魏成子(3)躬吾君(8)司馬喜(1)司馬期(9)趙桓子襄子弟。楚簡王。惠王子。燕愍公東周惠公威公子(5)。秦靈公懷公孫。鄭幽公共公子。宋昭公景公子(6)。晉幽公
(1)司馬喜:見《中山策》,三相中山。(2)寧越:古牟人。周威王師之。(3)魏成子:“成”疑作“文”。梁玉繩云:“公季成在五等,即魏成子也。疑 ‘成’當作‘文’。魏文子相襄王,見《魏策》,表誤列文侯時耳。”(4)太史屠黍:晉出公之太史。(5)東周惠公,威公子:王先謙曰:“《周紀》:威公卒,子惠公立,乃封其少子於鞏,號東周惠公。此注威公子,則‘東’當作‘西’,蓋表‘西周惠公,威公子’下,當別有‘東周惠公,惠公子’一條,傳寫吳刪並為一,下四等有四周武公,是西周惠公之子。表不應缺西周公一代,尤其明證矣。”(6)景公子:《左傳》、《史記》皆未言景公有子。(7)翟黃:魏文侯上卿。(8)躬吾君:“躬”乃“番”之誤。(9)司馬期:見《中山策》。《說苑·正議篇》作“司馬子棋”。
任座(1)李悝(5)趙倉堂(8)屈侯鮒西門豹(10)牛畜荀徐越趙公仲達(3)田大公和(6)秦簡公厲公子(9)。韓景侯三十三世。樂陽(4)趙烈侯獻侯子。燕公衛慎公敬公子(7)。懿公子(2)。楚聲王簡王子。
(1)任座:魏文侯直臣。見《呂覽·自知篇》、《說苑·奉使篇》。(2)晉幽公,懿公子:此據《六國年表》。(3)公仲達:“達”乃“連”之訛。公仲連,相趙烈侯。(4)樂陽:即樂羊。(5)李悝:魏文侯相。(6)田和:田常(陳恆)曾孫。據《田齊世家》,襄子與田和之間有莊子一民,表脫。又脫注“莊子子”三字。(7)敬公子:據《衛世家》,當作“敬公孫”。(8)趙倉堂:即趙倉唐。見《魏世家》。(9)厲公子:據《秦本紀》,簡公,乃厲公之孫。 (10)西門豹:魏國鄴令。見《魏策》、《呂覽·樂成篇》。
子思(5)公儀休泄柳申詳魯穆公元公子。費惠公顏敢(10)王慎(11)長息虔武侯子(1)。孫子(3)南宮邊(6)列子(9)三十四世。秦惠公簡公子(4)。趙武公列侯弟。韓烈侯景侯子。晉列侯幽公子(7)。宋悼公昭公子。楚悼王聲王子。元安王(2)威烈王子。鄭繚公駘(8)鄭相駟子陽
(1)武侯:當為“武子”。見《韓世家》。(2):音máng。(3)孫子:此是道家。《藝文志》道家有《孫子》十六篇,六國時人。梁玉繩曰:見《莊子·達生篇》,名休。(4)秦惠公,簡公子:見《秦本紀》。此又一惠公。 (5)子思:孔子孫,名。見《孔子世家》。王先謙曰:“表無伯魚,亦必刊本脫漏。”(6)南宮邊:魯穆公時人。《說苑·至公篇》作“南宮邊子”。(7)列侯:當作“烈侯”。見《晉世家》。(8)繚:梁玉繩云:史作公,《集解》“”或作“繚”,皆諡法所無,疑“繆”字之訛。(9)列子:名禦寇。(10)顏敢:“敢”乃“般”之誤。(11)王慎:“慎”、“順”古字通。
公明高嚴仲子聶政聶政姊孟勝徐弱(7)魏武侯文侯子。陽成君(3)大監突(6)徐子(9)吳起(1)韓文侯(2)趙敬侯烈侯子。魏惠王武王子(4)。齊桓侯和侯子(10)。韓相俠累宋休公悼公子。晉孝公列公子(5)。秦出公惠公子(8)。韓哀侯文侯子。齊康公為田氏所滅。鄭康公乙(11)
(1)吳起:見《史記·吳起列傳》。(2)韓文侯:南監本、閩本、景本有注“列侯子”。(3)陽成君:荊臣。見《呂覽·上德篇》。(4)武王;當作“武侯”。見《魏世家》。(5)列:同“烈”。(6)大監突:《呂覽·當賞篇》作“監突”,秦大夫。(7)孟勝、徐弱;並見《呂覽·上德篇》。孟勝、墨者,為荊之陽成君而死,其弟子徐弱亦死之。(8)出公:《秦本紀》作“出子”。(9)徐子:《魏策》為“外黃徐子”。《藝文志》儒家有《徐子》四十二篇。 (10)桓侯:當作“桓公”,田午。和:即田和。“侯”字衍。(11)鄭康公乙:此據《鄭世家》。
孟子白圭(1)鄒忌孫臏田忌齊威王田桓侯子(2)。章子(5)大成午(7)趙成侯敬侯子。燕桓公三十五世。秦獻公靈公子。楚肅王悼王子。韓懿侯哀侯子。魯共公繆公子。龐涓宋辟公周夷烈王喜元安王子(6)。為韓所滅。晉靖公任伯(3)為韓魏所滅(4)。
(1)白圭:戰國時有兩白圭。《貨殖傳》之白圭,當魏文侯時,為魏取中山。此周人,白姓,圭名。《魏策》載魏昭王時白圭魏人,白姓,丹名,圭字。表列孟子、魏惠王之間,當是魏人白圭。(2)田桓侯:“侯”當作“公”。(3)靖公任伯:《晉世家》作:靜公俱酒“。(4)為韓魏所滅:晉為三家所滅,此脫 “趙”字。(5)章子:即匡章。見《孟子》、《齊策》。(6)周:此字衍。(7)大成午:《趙世家》作“大戊午”。徐廣曰:“戊”一作“成”。
趙良太史儋商鞅申子(2)屈宜咎(5)甘龍杜摯子桑子(3)趙肅侯成侯子。秦孝公獻公子。韓昭侯懿侯子。燕文公桓公子,三十六世。休公子。衛聲公慎公子。楚唐蔑(1)衛成公聲公子(4)。周顯聖王扁夷烈王子。
(1)蔑:亦作“”。見《楚世家》、《韓世家》。(2)申子:名不害。(3)子桑子:疑有誤。錢大昕曰:若是子桑伯子,似時代不當在此。翟雲升曰:疑《呂覽·寡為篇》“子華子”之訛,或《荀子·正論篇》“子宋子”之訛。宋子,宋也。(4)衛成公:“公”當為“侯”。《衛世家》名速,《世本》作不逝。 (5)咎:《韓世家》作“”,《說苑·權謀篇》作“咎”。
鐸椒敖子華(5)史舉(9)被雍(1)昭奚恤江乙(4)沈尹華(6)馮赫(10)安陵(2)蘇秦張儀齊宣王辟強威王子。楚宣王肅王子(3)。魯康公(7)宋剔成君辟公子。嚴(8)
(1)被雍:《補註》引翟雲升曰:即《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之“被離”。(2)安陵:見《說苑·權謀篇》。即《燕策》之楚安陵君壇。(3)子:當作 “弟”。參《楚世家》。(4)江乙:見《楚策》。梁玉繩云:《韓子·七術》作“江乞”。(5):當作“莫”(梁玉繩說)。(6)沈尹華:荊威王學書於華。見《呂覽·去宥篇》。(7)魯康公:當補“共公子”三字。(8)嚴:即莊。見《西南夷列傳》。(9)史舉:上蔡監門,甘茂師事之,見《楚策》。(10)馮赫:即《楚策》之“馮郝”。
閭丘光(1)閭丘(8)顏(10)淳于昆辯(3)司馬錯犀首(7)公中用(9)史起盪疑(12)靖郭君(2)於陵仲子(4)秦惠王孝王子(6)。魏襄王惠王子。韓宣王(13)魯景公康公子。唐尚楚威王(5)衛平公成公子(11)。衛嗣君慎靚王
(1)閭丘光:“光”疑“先“之訛。漢人稱先生,每單稱先。齊宣王時有閭丘先生。見《說苑·善說篇》。(2)靖郭君:孟嘗君父田嬰。(3)昆辯:“昆” 當作“貌”。見《呂覽》。(4)仲子:官本作“子仲”,是。見《齊策》、《孟子》。《高士傳》雲,陳仲子,齊人,適楚,居於於陵。(5)楚威王:當有“宣王子”三字。(6)惠王:亦作“惠文君”。孝王:當作“孝公”。(7)犀首:即公孫衍。(8)閭丘:齊宣王時人。見《新序》。(9)用:“朋”之訛。見《韓策》。(10)顏(chù):見《齊策》。(11)不公,成公:兩“公”字當為“侯”。(12)盪:“薄”之訛。見《呂覽·務本》、《韓子·七術篇》。(13)宣王:即宣惠王。見《韓世家》。
王升(2)尹文子(3)番君(4)唐易子(6)如耳西周武魏哀王襄王子(5)。韓襄王宣王子。蘇代昭王子(1)。燕易王三十七世。周昭文君(8)赧王延慎靚王子(9)。平公子魯平公景公子。燕王噲三十八世。子之顯王子越王無強勾踐十世(7)為楚所滅。
(1)昭王:當作“昭侯”。(2)王升:“升”乃“斗”之誤。《齊策》有王斗先生。(3)尹文子:《藝文志》名家有尹文子。(4)番君:疑即《趙世家》之“番吾君”。(5)哀王,襄王子:哀王即襄王,表誤分為二人。參《通鑑考異》。(6)唐易子:見《韓子·外儲說右》。(7)十世:據《越世家》,止七世。據《紀年》,為十世。(8)周昭文君:亦曰“周文君”。見《東周策》。(9)郝王:錢大昕曰:周自思王以後,七傳皆在第八,不應郝王轉列六等,故知此葉大率誤超二格。
屈原漁父(7)昭廷公(1)陳軫占尹(5)應豎(8)秦武王蘇厲宋遺(6)上官大夫(9)烏獲馬犯周景(4)令尹子椒子蘭(10)楚懷王威王子(2)。靳尚魏昭王哀王子(11)。夫人鄭袖(3)
(1)西周武公:當有“惠公子”三字。(2)楚懷王:錢大昕云:燕噲王應居下下,即楚懷、靳尚,亦當與鄭袖同等,而誤入第七。均應即下兩格。(3)夫人鄭袖:王光謙曰:懷王之幸夫人,但稱夫人,無所系屬,亦楚懷本列九等之確證。(4)周景:當作“周最”。翟雲升曰:或《秦始皇紀》“翟景”之訛。(5)占尹:錢大昕曰:當是楚辭之太卜鄭詹尹。“占”、“詹”,古字通。(6)宋遺:楚懷王時勇士。(7)漁父:見《屈原傳》。(8)應豎:疑即《周策》“陽豎”。(9)上官大夫:見《屈原傳》。錢大昕云:當在第七格。(10)子蘭:即令尹子蘭。梁玉繩曰:當在下下。(11)哀王:當作“襄王”。
肥義(11)樗子裡(6)惠王子(1)任鄙(7)公羊子榖梁子(12)軋子(2)子(4)沈子(8)孟說(3)戚子(9)根牟子(10)魯愍公平公子(5)。楚頃襄王趙武靈王肅侯子李兌田不禮
(1)秦武王:錢大昕曰:武王、任鄙、烏獲,皆宜與孟說(第六)同等。(2)軋子:即夾子。“軋”乃“夾”的假字。(3)孟說(yuè):見《周本紀》。(4)子:即鄒子。“”乃“鄒”的假借。(5)愍公:《魯世家》作“文公”,《世本》作“愍公”。(6)樗里子:名疾。秦庶長:名疾。秦庶長。 (7)任鄙:秦力士。(8)沈子:魯人,善《春秋》,《榖梁傳》、《公羊傳》稱“子沈子”。(9)戚子:“戚”疑“臧”之訛。見《宋策》。(10)根牟子:梁玉繩曰:《廣韻注》、根牟子,古賢者,著書,出《風俗通》。(11)肥義:錢大昕雲,肥義在二等,非班氏原文,以孔父、仇牧、荀息之例證之,可見。 (12)公羊子、榖梁子:並見《藝文志》。
甘茂滕文公(5)萬章告子薛居州樂正子高子(8)仲梁子(10)北宮子魯子公扈子尸子(6) 捷子(7)鄒衍(9)田駢(11)申子(1)慎子(3)嚴周(4)惠施公孫龍魏公子牟孤(12)懷王子。衛懷君嗣君子。齊襄王愍王子。代君章(2)齊愍王宣王子。淖齒宋君偃為齊所滅
(1)申子:此非申不害。梁玉繩曰:《呂覽·審應篇》有周申向,亦稱申子,乃不害之族,疑此是。(2)代君章:武靈王至代君章,並見《趙世家》。(3)慎子:名到。(4)嚴周:即莊周。 (5)滕文公:見《孟子》。錢大昕云:魏文侯、魯繆公、費惠公、燕昭王,皆四等,文公亦當與彼同科。此刊本之誤。(6)尸子:見《榖梁傳》,名佼。又見《藝文志》。(7)捷子:齊人。見《孟荀傳》、《藝文志》。“捷”,與“接”同。(8)高子:自萬章至高子,並見《孟子》。(9)鄒衍:齊人。見《田齊世家》、《孟荀傳》。(10)仲梁子:先秦儒公為八,有仲梁氏之儒。(11)田駢:齊人。見《齊策》、《莊子·天下篇》等。(12)狐:即狐。見《齊策》。

圖表

古今人表
上上聖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太昊帝宓羲氏
女媧氏
倉頡
昌若
中康
後夔玄妻
共工
炎帝神農氏
共工氏
五鳩
根圉
斟灌氏
閼伯
歡兜
黃帝軒轅氏
容成氏
昌仆
女艾
有扔君
後緡
斟尋氏
實沈
三苗
少昊帝金天氏
大廷氏
敤首
武羅
皇仆
孔甲
女志
顓頊帝高陽氏
柏皇氏
齧缺
柏因
差弗
太康
蚩尤
帝嚳高辛氏
中央氏
董父
虎髡
毀隃
瞽叟
有扈氏
陶唐氏
栗陸氏
石戶之農
虞後氏杼
公非
羿
帝禹夏後
驪連氏
北人亡擇
辟方
昆吾
商均
寒浞
帝湯殷商氏
赫胥氏
雒陶
報丁
高圉
蔡侯宮
羲和
文王周氏
尊盧氏
續身
虞公遂
報乙
夷竢
衡父
逢門子
武王
沌渾氏
柏楊
逢公柏陵
報丙
亞圉
共王伊扈
周公
昊英氏
東不訾
費昌
主壬
雲都
晉成侯
柏封叔
末喜
孔丘
有巢氏
秦不虛
終古
主癸
公祖
陳慎侯
祭公
於莘
朱襄氏
昭明
外丙
慶節
蔡厲侯
辛繇靡
妲己
葛天氏
奚仲
中壬
伯邑考
馮辛
魯厲公
魯幽公
費仲
陰康氏
相土
沃丁
楚熊麗
庚丁
晉厲侯
推侈
飛廉
亡懷氏
六卿
大庚
虞侯
芮伯
衛頃侯
葛伯
惡來
東扈氏
不窋
小甲
芮侯
巢伯
楚熊延
尹諧
左強
帝鴻氏
棄子
雍己
吳周章
季勝
蔡武侯
武丁
管叔鮮
悉諸
少康
孟獻
杜伯
秦女妨
衛釐公
大丁
蔡叔
少典
二姚
中衍
楚熊狂
楚子繹
楚熊勇
昭王瑕
烈山氏
中丁
虞中
孟會
晉靖侯
祿父
房後
歸臧氏
祖辛
杞東樓公
蔡中胡
邾顏
齊哀公
宋煬公
方雷氏
沃甲
邘侯
衛康叔
夏父
密康公
齊胡公
嫘祖
不降
祖丁
陳韓侯
稱申公
蔡夷侯
懿王堅
魯魏公
肜魚氏
劉累
南庚
齊丁公
蔡伯
陳釐公
孝王辟方
楚熊摯
嫫母
關龍逢
劉姓豕韋
楚熊亶
晉獻侯
夷王燮
宋厲公
封鉅
仲尵
祖庚
魯公伯禽
宋公稽
晉穆侯
齊武王
齊獻公
大填
老彭
膠鬲
凡伯
衛孝伯
齊成公
杞題公
厲王胡
大山稽
義伯
微中
蔣侯
陳柏公
魯孝公
曹幽伯
衛巫
九牧
中伯
商容
邢侯
陳孝公
陳武公
陳幽公
楚熊嚴
風后
卞隨
師涓
茅侯
造父
蔡釐侯
齊厲公
伯御
鬼臾區
務光
梅伯
胙侯
徐隱王
燕頃侯
魯懿公
衛共伯
封胡
尹陟
邢侯
祭侯
鉛陵卓子
齊嚴侯
叔術
晉殤公
孔甲
臣扈
鬼侯
晉侯燮
楚熊錫
陳夷公
曹戴伯
幽王宮湦
岐伯
外壬
伯達
秦旁皋
宋緡公
陳平公
曹惠伯
褒姒
泠淪氏
河亶甲
伯適
楚熊艾
衛靖伯
魯惠公
虢石父
女祿
巫賢
中突
宋微中
楚摯紅
秦文公
皇父卿士
嬌極
大彭
中曶
魯孝公
衛貞伯
楚寧敖
司徒皮
吳回
豕韋
叔夜
齊乙公
魯獻公
鄭武公
太宰冢伯
后土
陽甲
叔夏
晉武公
燕惠公
燕ai'hou
膳父中術
蓐收
小辛
季隨
秦大幾
宋釐公
內史掫子
玄冥
小乙
季騧
魯煬公
曹夷伯
趣馬蹶
祖己
成叔武
齊癸公
魯慎公
師氏歶
孝己
霍叔處
秦大雒
齊文公
帥味
祖伊
檀伯達
楚熊盤
晉釐公
允格
太師摯
蘇忿生
衛嗣伯
楚熊紃
台駘
亞飯乾
滕叔繡
秦非子
衛武公
窮蟬
三飯繚
原公
秦嬴
宋惠公
大款
四飯缺
郜子
秦侯
燕釐侯
柏夷亮父
鼓方叔
雍子
史伯
宋戴公
綠圖
播鞉武
豐侯
宋父
楚若敖
僑極
少師商
郇侯
秦仲
晉文侯仇
姜原
擊磐襄
唐叔虞
魯武公
趙叔帶
簡逷
虢中
應侯
秦嚴公
宋武公
陳豐
虢叔
右史戎夫
楚熊霸
衛嚴公
娵訾
粥熊
祝雍
宋世子士
陳文公
祝融
辛甲
邘叔
蔡夷侯
宋宣公
陸𥿫
周任
商子
奄父
楚蚠冒
女潰
史扁
穆王滿
鄭桓公友
廖叔安
向摯
呂侯
秦襄公
赤松子
邑姜
君牙
文子
柏招
大姬
祭公謀父
辛有
句望
曹叔振鐸
密母
帝摯
毛叔鄭
共伯和
女皇
虞閼父
嘉父
羲仲
陳胡公滿
談大夫
羲叔
衛康叔封
寺人孟子
和仲
聃系載
伯陽父
和叔
君陳
史伯
倉舒
芮伯
師服
隤敱
師伯
虢文公
檮㪦
毛公
大臨
師氏
尨降
龍臣
咎繇
中桓
仲容
南宮髦
叔達
康王釗
柏奮
宋弗父何
仲堪
芮良夫
叔獻
召虎
季仲
方叔
柏虎
南中
仲熊
中山父
叔豹
申伯
季熊
尹吉甫
尹壽
韓侯
披衣
蹶父
方回
張中
王兒
程伯休父
巢父
許繇
子州支父
娥皇
女英
姞人
柏譽
柏翳
女趫
公劉
有莘氏
大丁
伊尹
咎單
太甲
大戊
巫鹹
祖乙
盤庚
甘盤
武丁
傅說
大王亶王
姜女
泰伯
中雍
王季
大任
微子
箕子
比干
伯夷
叔齊
大姒
大顛
閎夭
散宜生
南宮适
祭公
師尚父
畢公
太師疵
少師強
成王誦
召公
史佚
周宣王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