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計數-11-20以內數的認識》是純真國小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為江魏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人計數-11-20以內數的認識
- 提供學校:純真國小
- 主講教師:江魏魏
- 類 別:微課
課程簡介,設計思路,
課程簡介
本節微課選自北師大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加與減(二)第一課時《古人計數》。本節微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這節微課對本節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能夠認識11~20以內的各數。能夠初步了解 “10個一是1個十”,感受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的價值。能夠找到生活中11-20以內的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設計思路
本節微課是學生學習古人計數正式課之前的引領微課,旨在學生激發學生探究的學習興趣,並對20以內的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擺小棒、數一數、想一想、說一說的活動中,充分的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的價值。 1.激趣引入環節。先通過談話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思考: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計數的嗎?接著,本節課以《自然傳奇》中一段《人類進化之旅》的一段視頻導入。用這一小段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視頻情境中,學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同時,為了增加學生的知識面以及進一步印證古人用石頭計數,引用了劉禹錫在《嶺表紀蠻》中表述的苗族人用石頭記錄一個人一生的年齡的語句。 2.探究新知環節。在這節微課中,使用皮影客創設了兩個打獵回來的兄弟爭論誰打的獵物多的情境。將學生置於矛盾衝突中,並想辦法幫忙解決這個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擺小棒、自己數小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動手實踐的活動經驗。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驗證一下,弟弟打的野豬比哥哥多,初步認識了“10個一是1個十”。 3.加入拓展探究環節。學生在探究後,讓學生再次思考能不能仿照弟弟的方法,把自己擺的13根小棒,讓其他人一眼就看出來呢?再次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不斷的思考中,再次感受“10個一是1個十”,把10根零散的小棒捆成一捆。 讓學生自己驗證這種方式能不能快速準確的知道有多少根小棒。在學生不斷地實踐過程中,再一次感受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的價值。同時,在20的認識上,教師採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兩個十是20。並讓學生找出生活中有哪些11-20以內的數,進一步認識11-20各數。 4.回顧總結環節。通過不同的計數方式可以表示11,那么能不能用兩個大小、形狀、重量完全一樣的珠子表示11呢?設定這一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探究。 5.自我反思環節 在學習完之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任務單上寫一寫本節課的收穫,以及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地方,方便學生進行課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