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一中位於古丈縣城西邊最高處,與枝柳鐵路和省道1828線相鄰,南接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吉首,北通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周圍群山環抱,茶園星羅棋布。校園四季花木競秀,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與濃郁的文化氣息相得益彰。學校從創建至今,四遷校址,五易校名
基本介紹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硬體設施,師資力量,辦學成績,校園文化,校訓,師 訓,辦學精神,辦學思想,學校榮譽,歷屆領導,
辦學歷史
古丈縣立初級中學的建立
(1943年至1948年)
抗日戰爭時期,隨著大量難民沿著湘川公路西移,幾所國立學校和一些名牌私立中學遷來湘西。此時根據省里安排臨近各縣也相繼成立了初級中學。於是,古丈各界人士雙景五、田海樓、唐漢臣、張世炎等倡議,成立“古丈縣立初級中學”,得到縣長的支持,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十月報請湖南省教育廳立案。
十一月二十四日縣政府第四次常會決定:將國民兵營房作為縣立初級中學校址。
十二月十二日,縣府教字539號訓令:派雙景五任古丈縣立初級中學代校長。
1943年二月二十四日,國民兵營房(即武官衙門)改建成校舍竣工。
三月一日,古丈縣立初級中學正式成立,即日起,開學上課。招收兩個班,計一百餘名學生,十四個教職工。
縣中成立後,由首任校長雙景五題了“苦學力行”的校訓,由國文老師向遠宜(又名肖離)與第二任校長肖涵熙合作,作了校歌。《校歌》的歌詞是:“武陵之巔,洞庭之源,五溪十萬雲山,莘莘學子,無慮萬千,納於大麓,盡我俊賢。唯我教育,方開瘴雨蠻煙,抗戰建國,重責何辭雙肩。努力向前!努力向前!重責何辭雙肩”。
縣中是當時古丈最高學府,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識界,正如歌詞所講“重責何辭雙肩”的前提下,本著服務桑梓,為桑梓育人的思想,大多為其關心。可說是有錢的出錢,有智的獻智。當時凡古丈知名人士,基本都在學校里任過職或任過教(含兼課)。凡是到縣中任職的知識分子,俸米只拿外籍教師的一半,尤其是進步老師向遠宜等的積極活動,對學生更有感染。向遠宜又名肖離,古丈白洋溪人,北大學生,他和他愛人肖鳳當時都是由陝北輾轉來到湘西。他在學校教過國文、地理、音樂、體育等課程,還任過一屆教導主任。他到校後曾引導學生鬧過一次學潮,矛頭是對準當時警察局無理扣壓學生。他要求學生要經常寫日記。他還號召學生去他宿舍看他寫的大量日記和在陝北時自辦報紙等。他所教的歌,基本是反映陝北一帶勞動人民奮起抗戰的歌曲。尤其是由於他積極活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注意,他被迫離開古丈前的傍晚給臨時招攏來的一群學生突擊教唱的《不要皺著眉頭》一歌,更是激發青年學生要向困難作鬥爭,尋求光明出路的戰鬥號角。
當時縣中的學生,看到各界人士這樣熱愛桑梓教育,大多能自覺刻苦讀書。
古丈縣立初級中學的停辦
(1949年到1951年)
古丈縣立初級中學的恢復
(1951年到195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百廢待興。一九五一年,由於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努力(如決定撥地方糧六萬斤大米作修建費)、省教育廳的支持(如撥一千萬元作開辦費),復校條件具備。暫用沒收楊家大院作臨時校舍(原校舍被縣人民政府駐用),極其艱苦地於九月一日正式復校,由縣長和文玉兼任校長。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根據省教育廳的指示,校名改為“湖南省古丈初級中學”。人事、經費都由省統一規劃,州直接分配。教育廳檔案直發學校,一切按檔案精神辦事。
復校後的學校,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學校,一切都以嶄新的面貌出現,條件雖然很差,但師生的精神都很振奮。
全面抓質量時期
(1953年至1957年)
1953年秋,新修縣人民政府大廈落成,駐用校舍讓出,學校始由楊家大院遷回原校舍。校址因處市區中心無發展餘地,經呈報縣委、縣人民政府批准,省教育廳備案,1957年暑假,學校校址和縣人民政府住地對換。
此時,學校認真抓德、智、體、美、技全面發展。
在德育方面:
首先,是大力開展時事政策教育。
其次,是認真開展學習反映英雄人物的好書活動。每學期都必須讀一至二本。
再次,是以徐建春、馮健、邢燕子、董加耕等為榜樣,生動地向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和社會主義理想前途教育。
第四,堅決執行少數民族政策,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經濟和政治待遇 。這個時期,少數民族學生除享受助學金外,另還享受少數民族學生書籍補助費和少數民族新生入學困難補助費。
第五、利用紀念節日和傳統佳節有機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第六,認真貫徹《中學生守則》。
在智育方面:
學校提出了“教學是學校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的口號。
1、要求教師要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同頭的年級成立了備課小組,鼓勵教師自製教具,進行直觀教學。
2、開展互相聽課,定期舉行公開教學、示範教學等觀摩教學活動。
3、公布考試成績,開展評優生和最優生活動,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減免學費。
4、組織各科課外活動小組,建植物園,辦動物角,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在體育方面:
首先是抓美德教育,大力開展尊師愛生活動。其次是美化環境,校園內開闢花園。再次是抓生活美,寢室內要求疊被、用具置放規範。在教師和學生中,號召穿花衣服。為了整理衣冠,在學校大門中,還特地擺一面大穿衣鏡。
在綜合技術教育方面:
一是自然科學教研組定期向校務會議作匯報;二是請老師作如何進行綜合技術教育的專題講座。
大搞教育革命時期
(1958年至1966年)
從1957年到1966年這個階段,學校情況變化較大。具體如校址更動、學校搬遷、校名三易,規模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政治運動頻繁。學校工作,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一)在黨支部領導下,進行學校工作
一九五七年春,學校成立了黨支部,此後,學校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一切重要工作都基本由黨支部研究決定。
(二)反右以後,政治運動接連不斷。從一九五七年暑假大鳴大放開始,緊接著就是鬥爭右派。斗右派告一段落後,就開展雙反,橫掃五氣、批地方民族主義、交心談心、紅專辯論、撥白旗等。這些一直拖到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三日止。一九五九年又搞反右傾、鼓幹勁。一九六0年搞雙革、三反;一九六一年反五風;一九六二年起社教運動又來了,運動雖系假期和晚上進行,但對教學影響很大。
1958年,學校由教育廳直管和委託州代管全部下放到縣管,成為縣直單位。同年,學校開始辦高中,自行改名為“湖南省古丈中學”,但仍用原初級中學校印。1960年5月,教育廳下文:校名定為“湖南省古丈縣第一中學”,同時頒發木質和鋼質校印各一枚。
在過“反五風”後,對58年以來受衝擊和處分的教師,又進行了回頭看。並基本上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甄別平反,不過不夠徹底,大都留有尾巴。通過座談,不過吐了一些怨氣。
在調整、鞏固充實的基礎上,教學上提出了“精雕細刻”的口號,對前段那種大刀闊斧的作法,有所克制。提出加強基本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師生中均提倡苦練基本功,教法提倡“少而精、啟發式、反對滿堂灌”。
教學必須結合政治思想教育,但要文道結合,以文載道。
教師的進修,也提到議事日程,提出了“教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口號。允許業務水平低的教師,多學文化,少學政治,因而函授教育走上正規。
學校在“文革”中
(1966年至1977年)
一九六六年春,就開始批判《海瑞罷官》,首先是上語文課結合進行,五月發展到利用政治、語文、歷史授課時間停課進行。由批《海瑞罷官》發展到批“三家村”,暑假髮展到停課鬧革命,大斗大串連,1968年9月14日校革命委員會成立,從此學校在軍代表、工人代表和革委會的共同領導下,一方面大搞早請示、晚匯報,升忠字旗、跳忠字舞、唱語錄歌、背老三篇;另一方面搞大清、大查、大清洗。
八月開始實行推薦升學,恢復招生。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九日的校革委第十次擴大會議,根據上級指示精神決定:廢除校長制、校務委員制、教總兩處制、教研組長制、班主任制。重新成立政治、教改、後勤三組。改三三學制為二二學制。改全日制為半工半讀。開設毛著、數學、理化、生產勞動、軍體等課程。實行“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原則,並決定課堂教學要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每堂課要有針對性地學習毛主席語錄。自編教材,取消升學考試,實行推薦與選拔相結合的制度,推薦升學必須要貫徹階級路線,把全校學生編成營、連、排,進行軍訓。
經縣革委批准,一九六九年二月,古丈坪國小和古丈一中合併,開始辦九年一貫制。國小五年一貫,中學二、二分段。是年三月招生,實行春季始業,兩年制國中班。(1975年5月,古丈坪國小全部撤回原校,取消九年一貫制)
1972年,根據四級辦學精神,縣革委會下文,校名更為“湖南省古丈縣第一中學”,與農村完中同級,成為局以下事業機構。
1972年通過批判極左思潮,大抓了一下教學質量,正確地提出了“上好社會主義文化課”的號召。要求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即課堂教學與開展教改的關係;階級鬥爭與上文化課的關係;學習書本知識與參加實踐的關係。劃清“為革命而教為革命而學”與“智育第一”的界限;“以學為主”與“兼學別樣”的界限;搞清“課堂教學”與“下廠、下鄉”的關係;正確識破“課堂中心,教材中心與教師中心”的問題,做到教學、科研、生產勞動三結合。這樣一來教育形勢明顯好轉。縣裡以本校為主還召開了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場會。接著又恢復了高考。但由於張鐵生的“白卷行動”,這屆高考作廢。
振興時期的古丈一中
(一)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粉碎“四人幫”以後,從一九七七年開始就深揭狠批“四人幫”鼓吹的“寧要沒有文化的勞動者,不要有文化的剝削者和精神貴族的謬論。接著恢復了高考和考試制度,取消推薦升學的制度。
一九七八年八月任命羅忠清同志和彭朝南同志為副校長,從本學期起恢復國中三年學制,八一年起恢復高中三年學制。十一月學校定為全州重點中學之一,同時派來團級軍官毛輝品同志任校長,同年學生會組織也恢復。另外如新《中學生守則》、《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討論稿》相繼貫徹,逐步把學校工作納入以教學為主的軌道。
(二)落實政策,尊師重教。落實政策的工作早在一九七二年就已進行,但阻力仍大,一次落實一個方面,基本都留有尾巴,有些還是留的大尾巴,直到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縣裡成立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辦公室後,才基本搞清楚。
通過落實政策,不僅被落實人員本人心情舒暢,整個教師隊伍都為之歡欣鼓舞。八十年代還推薦了具有一定威望的教師分別為州、縣政協委員,選舉了具有代表性的兩名教師為州、縣人民代表。外地教師張佳厚還被選為州黨代表,同時又被評為優秀教師,在省級第一個教師節大會上受到表彰。一九八八年楊玖華老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受到省教委和國家教委的表彰。
(三)加強兩個文明建設,突出辦學重點。德育工作方面先後開展了以五講、四美、三熱愛為中心內容的文明禮貌活動,多渠道、多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以及“學雷鋒,樹新風”的活動。
智育方面,花的精力則更大,先後進行了辦快慢班、實驗班和重點班的試點,積極摸索教學經驗,探求辦學規模。與此同時又開展了教改課、優秀課的評比活動。從一九八五年下學期開始,劉文海校長親自到湖北省天門等地聯繫,派出教師到天門中學和武漢師大附中學習,吸取外地先進教學經驗。另外又積極創造條件,從無到有地進行電化教學,理、化、生實驗也由教室正式搬到實驗室里進行上課。為交流教學經驗,教導處還不定期地編輯《教學簡訊》。
(四)加強高中畢業班進行文、理分科教學,高考的恢復,各種考試制度的建立,學校里的讀書好學空氣驟然高漲。古丈地區文化教育向來落後其他地區,可大中專升學標準全省統一,於是我校從一九七八年起,到高中二年級就進行文、理分科教學。從一九八一年起就斷斷續續辦高中補習班,或插復讀生。寒暑假都用一月以內的時間給畢業班學生補課,晚自習延長時間等,目的是想通過增加學習時間,以提高教學質量。
總的來說,自撥亂反正以後,學校的發展變化是突飛猛進的,就拿高中畢業生升大中專來說,從一九七七年起,年年都有考取的,其中,一九七七年最少也錄取大中專三十二人,最多是一九八八年達七十八人。1986年以後,學校面貌也大為改觀,新的教學大樓、辦公大樓,配上全套的新的辦公、學習桌凳,為進一步辦好古丈一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從2008年秋季開始,學校分為一校兩區,老校區為本部高中部,新校區為國中部。兩校區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本部校區春暉亭、百米畫廊、宣傳窗、人物雕塑等無不體現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新校區布局合理,校舍嶄新,已成為全縣中國小校建設的亮點。兩校區共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老校區有全州一流的語音智慧型廣播系統和電子監控系統,有10間長郡直播教室和一間多媒體教室。新校區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已逐步添置到位。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學班級54個,在籍學生3000餘人。其中高中部35個,學生2000餘人;國中部19個,學生1000餘人。在崗教職工達231人,其中高中部162人,國中部69人。
辦學成績
近年來,學校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省州有關部門和省市兄弟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幫扶下,堅持“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辦學思想,“以優美的環境陶冶學生心靈,以科學的手段培養學生成才”的辦學精神,狠抓制度建設和民主管理,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先後榮獲了“省級文明單位”、 “省級園林式單位”、 “湖南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學校”、 “州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州示範性高中督導評估優秀學校”、“州學習型學校”等多項榮譽。高考本科上線率和錄取率逐年穩步上升,這裡曾出過全州文科狀元胡嵐,圓夢清華的翟民。學校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素質教育成效顯著。一年一度的藝術節、班級籃球賽,使藝體人才不斷湧現。學校男女籃球隊曾在全州中學生籃球運動會中先後獲得冠軍,多項田徑比賽項目獲得好名次。2006年近千名學生參加湖南電視台電視劇《血色湘西》的拍攝演出,播出後獲得廣泛好評。學校教科研活動開展如火如荼,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有700多人次獲州級以上獎勵。特別是課題研究,學校2007年共有6個國家級子課題在評選中分獲一二三等獎,一個課題獲省立項。
如今國中部的整體搬遷,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學校行政班子決心團結一心,不畏艱難,集中民智,創新發展,堅持走“以人為本”、“質量立校”、“科研強校”之路,努力向“環境優美、管理科學、師資精良、質量全優”的省級示範性中學邁進。
校園文化
校訓
愛國 團結 嚴謹 勤奮
師 訓
團結 敬業 博學 創新
辦學精神
以優美的環境陶冶學生心靈
以科學的手段培育學生成才
辦學思想
全面發展 學有特長
學校榮譽
學校經過六十年的發展,現有校園面積67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是建校初期的四十餘倍;現有36個班,教職工148人,學生2200人,是建校初期的十餘倍。學校培育了著名歌唱家何紀光、文壇驕子肖離、“扶貧司令”彭楚政等傑出人才。學校的發展也受到了省、州、縣各級領導的重視,湖南省副省長許雲昭、原副省長唐之享、教育廳廳長張放平、原廳長蔣作斌都曾到校視察,對少數民族地區能有此等有特色的學校大加讚賞,學校的發展大大推動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古丈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學校連續四年被評為省“優秀考點”,2002年被評為湖南省“文明衛生先進單位”,2003年被評為州“雙文明建設模範單位”。
歷屆領導
古丈縣立初級中學校長:
雙景五:1943年3月至1943年7月;
肖涵熙:1943年8月至1944年7月;
雙景五:1944年8月至1945年10月;
宋子封:1945年10月至1947年2月;
向楚才:1947年3月至1948年1月;
孫習林:1948年2月至1949年2月;
肖俊:1949年3月至1949年4月;
從復校至今歷任學校負責人是:
和文玉(縣長兼校長)1951年到1952年8月。
向元好(縣長兼校長)1952年9月到1952年11月。
高天章(校長)1952年12月到1957年2月。
羅忠清(副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57年2月到1959年2月。
張 弦(黨支部書記兼校長)1959年2月到1962年9月。
張建德(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62年9月到1968年9月。
向文貴(革委會主任兼黨支部書記)1968年9月到1978年8月
毛輝品(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78年11月到1982年2月。
羅忠清(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82年2月到1984年2月。
魯開文(黨支部書記)1984年3月到1985年9月。
劉文海(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85年3月到1989年12月(黨支部書記從88年開始)。
劉 澍(校長兼書記)1990年4月到1993年8月。
杜新民(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93年12月至2005年7月(黨支部書記從1998年開始)。
向水林(校長兼黨支部書記)2005年8月至2012年7月
民國時期行政人員名單:
校長:雙景五 肖涵熙 宋子封 向楚材 肖俊 田錫疇
教導主任:肖涵熙 楊子愚 向遠宜 黃華耀 游廉夫 包遵泉
鄧德儉 黃費充
教導員:伍秉衡 杜桂善 向龍洋 田九候 李祖璽 劉敦耕
孫習蓮 劉叔威
訓育主任:姚澤深 楊涵昌
訓育員:危昌鏞 張信之
事務主任:張家懷 楊寶渠 劉靜安 謝再祥
會計:向萬選
庶務:劉芷芳 吳明舉 張世濟 程子漢
1943年上期
校長:雙景五;教導主任:肖涵熙;事務主任:張加懷;
訓育主任:姚澤深
1943年下期到1944年上期
校長:肖涵熙;教導主任:楊子愚;事務主任:楊寶渠;
訓育主任:楊涵昌
1944年下期到1945年上期
校長:雙景五;教導主任:黃華耀;訓育主任:姚澤深;
會計:向萬遠
1945年上期到1946年下期
校長:宋子封;教導主任:游廉夫、包遵泉;訓育員:危昌鏞
會計兼庶務:吳明舉
1947年上期到1947年下期
校長:向楚才;教導主任:鄧德儉;訓育員:危昌鏞;
會計兼庶務:張世濟
1948年上期到1948年下期
校長:孫習林;教導主任:黃費充;事務主任:劉靜安
訓育員:包昌鏞
1949年3月
校長:肖俊;代教導主任:田九候
1949年9月
代校長:田錫疇;教導主任:黃華耀;事務主任:謝再祥
共和國成立後
1951年下期到1952年上期
縣長兼校長:和文玉;教導主任:李惠;事務員:潘清政
1952年下期
縣長兼校長:向元好;副校長:李惠;副教導主任:陳天培
代總務主任:李正常
1953年上期到1956年下期
校長:高天章;副教導主任:田正才;總務主任:李正常
1957年上期到1958年下期
副校長:羅忠清;副教導主任:田正才;代總務主任:吳盛通(58年8月止)、張龍選(58年9月始)
1959年上期到1962年下期
校長:張弦;副校長:羅忠清;第一副教導主任:何紀元(1960年起);副教導主任:田正才;總務處負責人:張龍選(1960年暑假止);總務主任:梁清平(1961年下期起)。
1962年下期到1968年上期
校長:張建德;副校長:羅忠清;副教導主任:田正才、何紀元;
總務主任:梁清平(1963年上期止)。
1968年下期到1978年上期
革命委員會主任:向文貴(縣機械廠工人);副主任:張建德(74年上期止)、向開友(74年下期始)、龍士斌、田紹懷(國小部負責人)、候章玉(學生);教改組長:龍仕斌;後勤組長:魯選科;副組長:向丁電;後勤負責人:龔海鑫(1975年11月始);副 校長:陳明佑(1978年4月至7月)。
1978年下期到1981年下期
校長:毛品輝;付校長:羅忠清、彭朝南;教導主任:龔海鑫;
副教導主任:向光榮。
1982年上期到1983年下期
校長:羅忠清;副校長:彭朝南、李光浩、龔海鑫;教導主任:李光浩(兼);副教 導主任:田九候;副總務主任:黃自勉。
1984年下期到1985年上期
副校長:劉文海(84年下學期起主持工作)、彭朝南、劉澍;教導主任:向光榮;副 教導主任:田九候;副總務主任:張印桃、黃自勉。
1985年上期到1989年下期
校長:劉文海;副校長:彭朝南、劉澍(1986年上期止)、李定基(株州支教隊負責人86年9月到88年7月);教導主任:胡運安(1989年上期止)、杜新民(1989年下期起);副教導主任:田九候(1988年上期止)、吳良松(1989年下期起);總務主任:向文貴;副總務主任:黃自勉;政教處主任和校長辦公室主任:魯清仲(1986年下期起為政教處主任,1987年下期起為辦公室主任)。
名譽校長:羅忠清(1986年上期起)。
1989年至1990年
校長、黨支部書記:劉文海;副校長:彭朝南;辦公室主任:魯清仲
教導處副主任:杜新民;教導處副主任:吳良松;總務主任:向文貴
總務處副主任:黃自勉
1990年至1991年
校長:劉澍;黨支部書記:向開友;副校長:彭朝南;
政工股長:胡運安;教導處主任:杜新民;教導處副主任:吳良松;
總務處主任:魯清仲
1992年至1993年
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劉澍;副校長:彭朝南、胡運安;
教導主任:杜新民;副教導主任:吳良松;副教導主任:張光秀
總務主任:張太輝;政工股長:羅春秋;政工股副股長:向如平
1993年至1994年
副校長:胡運安(主持工作)、杜新民;教導主任:吳良松
副教導主任:向如平、張光秀;總務主任:張太輝
校長辦公室主任:黃庭謙。
1995年至1996年
校長:杜新民;黨支部書記:胡運安(1997年退休);副校長:彭朝南
教導主任:向水林;政工股長:汪祖喜;總務主任:孔慶國;
教導處副主任:張光秀、向如平;總務副主任:陳明剛。
1997年至1998年
校長:杜新民;副校長兼教導主任:向水林;總務主任:孔慶國;
教導處副主任:張光秀、向如平;政教處主任:王家海;
副總務主任:陳明剛。
1998年至2003年
校長:杜新民; 副校長兼教導主任:向水林;
副校長兼工會主席:黃全鋼;總務主任:孔慶國;
副教導主任:張光秀、向如平;
政教處主任:王家海; 政教處副主任:王永輝。
2003年至2004年
校長:杜新民;副校長兼教導主任:向水林;
副校長兼工會主席:黃全鋼;總務主任:王永輝;
教導處副主任:張光秀、向如平。
國中部主任:劉朝勝;
政教處主任:王家海;政教處副主任:向庭軍。
2004年至2005年
校長:杜新民;副校長兼教導主任:向水林;
副校長兼工會主席:黃全鋼;校長助理:向如平
總務主任:王永輝;政教處主任:向庭軍。
國中部主任:劉朝勝。
2005至2006學年度
校長:向水林;副校長兼工會主席:黃全鋼;
副校長兼政教主任:向庭軍;
校長助理:向如平 ;
校長辦公室主任:劉朝勝;
總務主任:王永輝;副主任:田志林;
政教處副主任:楊自健;
教務處副主任:張雄飛、瞿愛萍;
黨支委成員:肖力牛 楊伏梅。
2006至2007學年度
校長:向水林;副校長兼工會主席:黃全鋼;
副校長兼政教主任:向庭軍;
校長助理:向如平
校長辦公室主任:劉朝勝;
總務主任:王永輝,副主任:田志林;
政教處副主任:楊自健;
教務處副主任:張雄飛、瞿愛萍;
黨支委成員:肖力牛 楊伏梅。
2007至2008學年度
校長:向水林
副校長兼工會主席:黃全鋼
副校長兼政教主任:向庭軍
副校長:石菊柳
校長助理:向如平
校長辦公室主任:劉朝勝
總務主任:王永輝,副主任:田志林
政教處副主任:楊自健。
教務處主任:張雄飛 副主任:瞿愛萍。
黨支委成員:肖力牛 楊伏梅。
2008至2009學年度
校長:向水林
副校長兼工會主席:黃全鋼
副校長兼政教主任:向庭軍
副校長:石菊柳
紀檢書記兼校長辦公室主任:劉朝勝
校長助理:向如平 向乃旺
總務主任:王永輝,副主任:田志林 張波
政教處副主任:楊自健 向艾平。
教務處主任:張雄飛 副主任:瞿愛萍 田超。
黨支委成員:肖力牛 楊伏梅。
2009至2010學年度(2010年春季)
校長(教育局長):向水林
黨支部書記:黃全鋼
常務副校長兼政教主任:向庭軍
副校長:石菊柳
副校長兼辦公室主任:劉朝勝
紀檢書記:魯廣
工會主席:王永輝
校長助理:向如平 向乃旺
總務副主任:田志林 張波
政教處副主任:楊自健 向艾平
教務處主任:張雄飛 副主任:田超 李賢明
教科室主任:瞿愛萍
黨支委成員:肖力牛 楊伏梅。
2010至2011學年度(2010年秋季)
校長(教育局長):向水林
黨支部書記:黃全鋼
常務副校長兼政教主任:向庭軍
副校長:石菊柳
副校長兼辦公室主任:劉朝勝
紀檢書記:魯廣
工會主席:王永輝
校長助理:向如平 向陽(國中部古丈民中校長 )
總務副主任:田志林 王建華 張波(國中部)
政教處副主任:楊仕艾 向艾平(國中部)
教務處主任:張雄飛 周小明(國中部)
教科室主任:李慶華(國中部)
國中部校辦主任:田超
黨支委成員:陳春輝 楊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