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中國》中口號並不一定只存在於口頭,也並不一定由民眾眾口齊聲呼喊,口號也不可以在於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呈現皇帝的奏摺當中。口號也可以存在於一位富有開闊創新的文學家所撰寫的詩序當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來自底層的血統懷疑論。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古老民族在燕然山下的吶喊。水能載舟,亦能覆卉——靠陰謀崛起的千古明君。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從乞丐到君王。師夷長技以制夷——破落帝國的勵志格言。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國民大革命的徹底失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基本介紹
- 書名:口號中國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頁數:304頁
- 開本:16
- 品牌:經濟日報出版社
- 作者:紀陶然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1809308, 78018093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口號中國》是由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紀陶然,男,河北廊坊人。專欄作家、評論人。長期為各類媒體撰稿,作品以歷史文學、文化評論、藝術鑑賞為主,涉及文學、歷史、考古、傳奇、典藏、地理、音樂等多個領域。在國家、省市級報刊、網路媒體發表各類文章一百餘萬字。
圖書目錄
百家爭鳴,其命維新——先秦篇
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有日出就有日落
尊王攘夷——將國家託付給仇人
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而討不庭——春秋爭霸的暫時休戰
小國寡民無為而治——民族的治創良藥
愛人——看上去很美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民辦教育理論家
兼愛非攻——知義而不合宜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改革者的美好時光
遠交近攻——點滴蠶食,終成鯨吞
帝國威嚴,明月雄關——秦漢篇
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始皇帝的千秋大夢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來自底層的血統懷疑論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一個流氓的發家史
和親誓盟——女人,斬首行動的利器
反秦之敝,與民休息——大亂之後有大治
誅晁錯,清君側——清君還是清君側?
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百家雖黜,儒術亦黜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古老民族在燕然山下的吶喊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大漢將軍氣吞萬里如虎
再受命——歷史將書生推到前台
劉氏復起,李氏輔之——重整乾坤的善意謊言
復高祖舊業——大目標成就大事業
退功臣而進文吏——吐故納新、不傷和氣
柔道治國——光武皇帝的中興之術
蒼天巳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不是宗教的力量
悠悠亂世,瀟瀟風骨——魏晉南北朝篇
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用人才
計資定品——門閥時代的選官制度
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出師未捷身先死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不作尋章摘句老雕蟲
越名教而任自然——打了千年的啞謎
若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祖生擊楫至今傳
王與馬,共天下——一千七百年前的“馬王配
胡漢分治——十六國的統治之術
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南方之幸,北方之哀
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少年天子的漢化革新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擲向佛祖的匕首
江山再統,盛世輝煌——隋唐五代篇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土崩瓦解、獨夫授首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靠陰謀崛起的千古明君
不立文字——越無文字,越是經典
將兵入朝,討楊國忠——叛臣與奸臣的合力
患難相恤,暴掠不作——天可汗的萬年
滅佛——會昌法難的前前後後
天補均平——我花開後百花殺
東夢華,大漠雄風——宋元篇
先易後難、先南後北——掃平十國的統一戰爭
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藩鎮勢力的終結
興文教,抑武事——以文治國的利與弊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氣魄
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祓“擠兌”出來的不二法門
還我河山——八千里路雲和月
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泱泱大國的兒皇帝
存天理、滅人慾——被誤讀的朱子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開河變鈔禍根源
明月清風,大江東去——明清篇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從乞丐到君王
安養生息一大亂之後要大治
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地方反叛的唯一成功案例
四夷順則中國寧——大航海時代的中華帝國
役歸於地,計畝徵收——中興中衰只一步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晚明儒家異教徒
均田免賦——十七世紀初的話語英雄
城存與存,城亡與亡——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背父救國——只忠不孝的民族英雄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不僅僅是髮式的問題
反清復明——沒有結束的叛亂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人口激增的開始
火耗歸公——大清國的高薪養廉政策
改土歸流——少數民族地區政策的調整
嚴禁鴉片——毒品與一個古老帝國的命運
華夏巨變,帝國殘陽——晚清篇
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六朝金粉中的農民起義巔峰
師夷長技以制夷—-破落帝國的勵志格言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舊瓶裝新酒,換湯不換藥
習兵戰不如習商戰——洋務派的救亡理論
變法自強——資產階級維新運動
實業救國——從狀元到實業家
扶清滅洋——一場讓人笑不出來的鬧劇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從改良到革命
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假立憲真專制的自白書
中華共和萬歲——武昌城頭第一槍
山重水複,柳暗花明——民國篇
五族共和——民主不分民族
護國討袁——八十三天皇帝夢的破滅
打倒孔家店——燒了孔家店,救出孔子來
內除國賊,外抗強權——弱國外交引發的愛國運動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尋找革命合伙人
打倒列強除軍閥——打倒舊軍閥,請來新軍閥
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一國民大革命的徹底失敗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一語道破天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十世紀最準確的預言
北上抗日——堪稱奇蹟的戰略大轉移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到敵人後方去——敵人後方是戰爭最前線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鐵絲網在這裡失效
和平、民主、團結——沒有一廂情願的和平
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將革命進行到底——痛打落水狗
雄關漫道,曲折探索——新中國篇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中國的聲音、大國的姿態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大國地位的奠基石
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欲速則不達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被誇大的主觀能動性
向雷鋒同志學習——永遠的榜樣
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標竿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言興邦
小平您好!——不僅是問候語的變遷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只爭朝夕
貧困山區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種樹——失衡後的平衡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種植希望的工程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秉承歷史,繼往開來
五講四美三熱愛——精神文明的力量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有重點的全面發展
要想富,先修路——走出去
眾志成城,抗震救災汶川挺住,中國加油!——真愛暖人間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見證中國,擁抱世界
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和為貴,一脈相承
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有日出就有日落
尊王攘夷——將國家託付給仇人
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而討不庭——春秋爭霸的暫時休戰
小國寡民無為而治——民族的治創良藥
愛人——看上去很美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民辦教育理論家
兼愛非攻——知義而不合宜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改革者的美好時光
遠交近攻——點滴蠶食,終成鯨吞
帝國威嚴,明月雄關——秦漢篇
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始皇帝的千秋大夢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來自底層的血統懷疑論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一個流氓的發家史
和親誓盟——女人,斬首行動的利器
反秦之敝,與民休息——大亂之後有大治
誅晁錯,清君側——清君還是清君側?
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百家雖黜,儒術亦黜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古老民族在燕然山下的吶喊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大漢將軍氣吞萬里如虎
再受命——歷史將書生推到前台
劉氏復起,李氏輔之——重整乾坤的善意謊言
復高祖舊業——大目標成就大事業
退功臣而進文吏——吐故納新、不傷和氣
柔道治國——光武皇帝的中興之術
蒼天巳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不是宗教的力量
悠悠亂世,瀟瀟風骨——魏晉南北朝篇
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用人才
計資定品——門閥時代的選官制度
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出師未捷身先死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不作尋章摘句老雕蟲
越名教而任自然——打了千年的啞謎
若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祖生擊楫至今傳
王與馬,共天下——一千七百年前的“馬王配
胡漢分治——十六國的統治之術
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南方之幸,北方之哀
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少年天子的漢化革新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擲向佛祖的匕首
江山再統,盛世輝煌——隋唐五代篇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土崩瓦解、獨夫授首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靠陰謀崛起的千古明君
不立文字——越無文字,越是經典
將兵入朝,討楊國忠——叛臣與奸臣的合力
患難相恤,暴掠不作——天可汗的萬年
滅佛——會昌法難的前前後後
天補均平——我花開後百花殺
東夢華,大漠雄風——宋元篇
先易後難、先南後北——掃平十國的統一戰爭
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藩鎮勢力的終結
興文教,抑武事——以文治國的利與弊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氣魄
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祓“擠兌”出來的不二法門
還我河山——八千里路雲和月
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泱泱大國的兒皇帝
存天理、滅人慾——被誤讀的朱子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開河變鈔禍根源
明月清風,大江東去——明清篇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從乞丐到君王
安養生息一大亂之後要大治
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地方反叛的唯一成功案例
四夷順則中國寧——大航海時代的中華帝國
役歸於地,計畝徵收——中興中衰只一步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晚明儒家異教徒
均田免賦——十七世紀初的話語英雄
城存與存,城亡與亡——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背父救國——只忠不孝的民族英雄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不僅僅是髮式的問題
反清復明——沒有結束的叛亂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人口激增的開始
火耗歸公——大清國的高薪養廉政策
改土歸流——少數民族地區政策的調整
嚴禁鴉片——毒品與一個古老帝國的命運
華夏巨變,帝國殘陽——晚清篇
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六朝金粉中的農民起義巔峰
師夷長技以制夷—-破落帝國的勵志格言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舊瓶裝新酒,換湯不換藥
習兵戰不如習商戰——洋務派的救亡理論
變法自強——資產階級維新運動
實業救國——從狀元到實業家
扶清滅洋——一場讓人笑不出來的鬧劇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從改良到革命
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假立憲真專制的自白書
中華共和萬歲——武昌城頭第一槍
山重水複,柳暗花明——民國篇
五族共和——民主不分民族
護國討袁——八十三天皇帝夢的破滅
打倒孔家店——燒了孔家店,救出孔子來
內除國賊,外抗強權——弱國外交引發的愛國運動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尋找革命合伙人
打倒列強除軍閥——打倒舊軍閥,請來新軍閥
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一國民大革命的徹底失敗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一語道破天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十世紀最準確的預言
北上抗日——堪稱奇蹟的戰略大轉移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到敵人後方去——敵人後方是戰爭最前線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鐵絲網在這裡失效
和平、民主、團結——沒有一廂情願的和平
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高唱凱歌埋葬蔣家王朝
將革命進行到底——痛打落水狗
雄關漫道,曲折探索——新中國篇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中國的聲音、大國的姿態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大國地位的奠基石
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欲速則不達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被誇大的主觀能動性
向雷鋒同志學習——永遠的榜樣
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標竿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言興邦
小平您好!——不僅是問候語的變遷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只爭朝夕
貧困山區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種樹——失衡後的平衡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種植希望的工程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秉承歷史,繼往開來
五講四美三熱愛——精神文明的力量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有重點的全面發展
要想富,先修路——走出去
眾志成城,抗震救災汶川挺住,中國加油!——真愛暖人間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見證中國,擁抱世界
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和為貴,一脈相承
文摘
他哪裡知道,幾捆茅草雖然不值幾個錢,可代表了對周王室的尊崇。其他諸侯看到齊國這么為周王賣命,連幾捆茅草的小事都不惜出兵打仗,誰也不敢不聽齊國的號令了。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諸侯長的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
“攘夷”則是聯合中原各個諸侯國的力量,共同抵禦北方遊牧部落的進攻和阻遏楚國向北發展的勢頭,同時進攻齊國的東鄰東方萊夷各小國,擴大齊國的版圖。
公元前664年,北方的山戎攻打燕國,燕國趕忙向齊國求救。桓公、管仲一點也沒耽誤,率領軍隊擊退山戎,救了燕國。燕國國君莊公對齊桓公十分感激,親自送桓公歸國,不覺送人齊國境內。桓公說:“諸侯之間相送不出境。我不能壞了規矩。”於是燕國國君送到了哪裡,齊桓公就將哪裡的土地送給了燕國。這件事在諸侯中引起轟動,大家更是對齊桓公敬重有加。
齊桓公之後,其他大國為了爭取諸侯的領導權,在其主持會盟期間,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號召。在隨後的孔子時代,“尊王攘夷”被儒家吸收,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高度評價了管仲“尊王攘夷”之功:“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如其仁,如其仁”。就是說沒有管仲的“尊王攘夷”,中原人民就要穿少數民族的衣服了。真是仁德啊。“仁”是孔子評價人和事的最高概念,與孔子同時的歷史人物中當此譽者也就管仲一人。可見在孔子心目中,管仲“尊王攘夷”的成就有多高。
其實,與其說成就“尊王攘夷”的是管仲,倒不如說是齊桓公。在皇權得不到約束的封建專制時代,任人唯親就成了一種無法避免的必然現象。誰不想自己身邊的大臣都是自己的親信?誰聽說過把相國的重任託付給剛剛還要殺死自己的仇人的呢?雄才大略的齊桓公不拘一格,大膽啟用了本當處死的管仲,終於成就了一番大業。
同樣留名青史的還有知人讓賢的鮑叔牙。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得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兩人一起掙的錢先還了自己欠的一些債,這錢還沒入賬就給花了。這如果放到現在,會計學名詞叫“坐支”,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管仲二話不說就接受了,沒有一點推辭。
“攘夷”則是聯合中原各個諸侯國的力量,共同抵禦北方遊牧部落的進攻和阻遏楚國向北發展的勢頭,同時進攻齊國的東鄰東方萊夷各小國,擴大齊國的版圖。
公元前664年,北方的山戎攻打燕國,燕國趕忙向齊國求救。桓公、管仲一點也沒耽誤,率領軍隊擊退山戎,救了燕國。燕國國君莊公對齊桓公十分感激,親自送桓公歸國,不覺送人齊國境內。桓公說:“諸侯之間相送不出境。我不能壞了規矩。”於是燕國國君送到了哪裡,齊桓公就將哪裡的土地送給了燕國。這件事在諸侯中引起轟動,大家更是對齊桓公敬重有加。
齊桓公之後,其他大國為了爭取諸侯的領導權,在其主持會盟期間,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號召。在隨後的孔子時代,“尊王攘夷”被儒家吸收,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高度評價了管仲“尊王攘夷”之功:“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如其仁,如其仁”。就是說沒有管仲的“尊王攘夷”,中原人民就要穿少數民族的衣服了。真是仁德啊。“仁”是孔子評價人和事的最高概念,與孔子同時的歷史人物中當此譽者也就管仲一人。可見在孔子心目中,管仲“尊王攘夷”的成就有多高。
其實,與其說成就“尊王攘夷”的是管仲,倒不如說是齊桓公。在皇權得不到約束的封建專制時代,任人唯親就成了一種無法避免的必然現象。誰不想自己身邊的大臣都是自己的親信?誰聽說過把相國的重任託付給剛剛還要殺死自己的仇人的呢?雄才大略的齊桓公不拘一格,大膽啟用了本當處死的管仲,終於成就了一番大業。
同樣留名青史的還有知人讓賢的鮑叔牙。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得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兩人一起掙的錢先還了自己欠的一些債,這錢還沒入賬就給花了。這如果放到現在,會計學名詞叫“坐支”,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管仲二話不說就接受了,沒有一點推辭。
序言
做關於中國口號的文章,源於很多人對口號的誤讀。
一提到口號,人們一般認為那只是帶有綱領性和鼓動性的簡短句子,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產物。其實,口號的內涵並非如此狹隘。口號是它所屬於的那個時代、那個領域的大勢所趨、發展所向。口號並不一定只存在於口頭,也並不一定由民眾眾口齊聲呼喊。口號也可以存在於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呈給皇帝的奏摺當中;口號也可以存在於一位富於開拓創新的文學家所撰寫的詩序當中……
正因如此,口號或許婦孺皆知,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在當時,這句口號可以召集百萬之眾,使東漢王朝瞬時陷於崩潰。口號亦可以只流行於一個小團體之中,如“點鐵成金”,它只為江西詩派的詩人們所熟識,奉為圭臬。口號也許在當時還是國家的高度機密,如“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只迴響在兩位政治家的帷幄之中、口齒之間,是奪取天下的法寶,秘不示人。
一條從歷史的嘈雜聲音中穿透而出並為我們現代人所側目的口號,它所共有的特點應該是集中濃縮地表現一種觀點、一種思想。而這種觀點和思想正好反映了那個時代、那個領域所亟待解決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問題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案在今天看來或許很高明,或許有缺陷,但不管如何它都代表了那個時代本民族最優秀人才的最高智慧,代表了他們為解決歷史發展遇到的問題所進行的艱苦努力;這種解決方案在當時也許成功了,也許失敗了,但是都對當時的歷史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並對後世歷史的走向產生著深遠彌長的影響,甚至直到今天。
我想,這是一句經典口號所應當具有的意義。
去年夏天寓居北師大的時候,我將上述想法與好友李奉明進行了溝通,沒想到一拍即合。我們又與奉明的好友謝天武交換了意見。隨後,天武為這本書的出版多方奔走,付出很多艱辛。
一提到口號,人們一般認為那只是帶有綱領性和鼓動性的簡短句子,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產物。其實,口號的內涵並非如此狹隘。口號是它所屬於的那個時代、那個領域的大勢所趨、發展所向。口號並不一定只存在於口頭,也並不一定由民眾眾口齊聲呼喊。口號也可以存在於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呈給皇帝的奏摺當中;口號也可以存在於一位富於開拓創新的文學家所撰寫的詩序當中……
正因如此,口號或許婦孺皆知,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在當時,這句口號可以召集百萬之眾,使東漢王朝瞬時陷於崩潰。口號亦可以只流行於一個小團體之中,如“點鐵成金”,它只為江西詩派的詩人們所熟識,奉為圭臬。口號也許在當時還是國家的高度機密,如“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只迴響在兩位政治家的帷幄之中、口齒之間,是奪取天下的法寶,秘不示人。
一條從歷史的嘈雜聲音中穿透而出並為我們現代人所側目的口號,它所共有的特點應該是集中濃縮地表現一種觀點、一種思想。而這種觀點和思想正好反映了那個時代、那個領域所亟待解決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問題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案在今天看來或許很高明,或許有缺陷,但不管如何它都代表了那個時代本民族最優秀人才的最高智慧,代表了他們為解決歷史發展遇到的問題所進行的艱苦努力;這種解決方案在當時也許成功了,也許失敗了,但是都對當時的歷史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並對後世歷史的走向產生著深遠彌長的影響,甚至直到今天。
我想,這是一句經典口號所應當具有的意義。
去年夏天寓居北師大的時候,我將上述想法與好友李奉明進行了溝通,沒想到一拍即合。我們又與奉明的好友謝天武交換了意見。隨後,天武為這本書的出版多方奔走,付出很多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