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代謝功能與牙周病致病機制的關係研究

《口腔微生物代謝功能與牙周病致病機制的關係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張翼飛擔任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腔微生物代謝功能與牙周病致病機制的關係研究
  • 項目負責人:張翼飛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牙周病是發生在牙周支持組織的菌斑相關性疾病,之前的研究認為菌群失調是發生牙周病的根本原因,但這一疾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得到徹底的認識。由於口腔微生物與口腔環境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因此,代謝類型與口腔菌群在宿主體內是共生狀態還是致病狀態密切相關,這也符合目前廣受關注的生態性菌斑假說理論。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口腔微生物群落與健康對照相比有較高的代謝活性和代謝功能多樣性,提示牙周病等菌斑相關性疾病與口腔菌斑微生物代謝功能間存在一定相關性。本研究旨在運用Biolog表型晶片系統結合分子生物學技術,探索菌群失調性疾病與代謝功能失調的相關性;從代謝功能角度初步闡述菌群失調的機制;考察同種臨床分離病原菌不同基因型的毒力/致病性與代謝功能的內在聯繫。

結題摘要

本課題首先運用Biolog碳源代謝表型微孔板,考察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志願者齦下菌斑的代謝功能差異,接著從牙周炎患者疾病部位和健康部位分別分離牙周炎相關病原菌中間普氏菌和變黑普氏菌臨床株,通過全基因組比較分析疾病來源與健康來源的普氏菌的差異基因及引起菌株間毒力差異的可能機制,第三部分通過體外培養不同混合生物膜模型,模擬牙周炎和健康狀態下的牙周齦下菌斑形成, 考查在牙周可疑致病菌存在下對菌群組成的變化的影響, 同時運用轉錄組測序考查不同混合生物膜中的基因表達變化,為“菌群失調”表型和功能改變建立聯繫。研究結果表明,牙周炎患者和健康受試者的牙周齦下菌群微生物在代謝功能上存在顯著差異;疾病來源與健康來源的普氏菌在尤其是脂多糖,莢膜多糖的合成相關、信號傳導、蛋白酶及毒素等相關因子上存在差異,疾病組在能量代謝方面更豐富,有新的代謝通路,在環境適應性、侵襲及組織破壞方面有更多特異表現;體外生物膜模型中,加入牙齦卟啉單胞菌後其它菌的轉錄活性明顯受到抑制;加入中間普氏菌會降低Pg的轉錄活性,而具核梭桿菌的轉錄活性增強了,說明具核梭桿菌與中間普氏菌有協同作用,牙齦卟啉單胞菌與具核梭桿菌的競爭中,後者占有優勢;鏈球菌等細菌基本是作為基質出現,當有其它活力較高的細菌加入時,這類細菌的轉錄活性基本喪失。本課題從群體代謝水平、菌株水平、菌株在群體中的特定作用等三方面全面探索了口腔微生物引發牙周炎的機制問題,脫離了以往單純考察疾病與健康狀態下菌群組成差異的局限,進一步揭示了菌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以及特定菌個體在引發疾病過程中的作用,為更有效的預防、治療及控制牙周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