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包含了兒童口腔醫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臨床、口腔黏膜病學、口腔修復學、口腔組織病理學、臨床內科綜合、臨床外科綜合、社區口腔預防、生物化學、實踐技能、衛生法規、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藥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醫學心理學、預防口腔醫學、預防醫學等內容。
生物化學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一、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 1.胺基酸與多肽 | (1)胺基酸的結構與分類 (2)肽鍵與肽鏈 |
2.蛋白質的結構 | (1)一級結構概念 (2)二級結構—α螺旋 (3)三級和四級結構概念 | |
3.蛋白質結構與功能 的關係 | (1)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2)蛋白質高級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 |
4.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 蛋白質變性 | |
二、核酸的結構與 功能 | 1.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 (1)核苷酸分子組成 (2)核酸(DNA和RNA) |
2.DNA的結構與功能 | (1)DNA鹼基組成規律 (2)DNA的一級結構 (3)DNA雙螺旋結構( 。com) (4)DNA高級結構 (5)DNA的功能 | |
3.DNA變性及其套用 | (1)DNA變性和復性的概念 (2)核酸雜交 | |
4.RNA結構與功能 | (1)mRNA (2)tRNA (3)rRNA | |
三、酶 | 1.酶的催化作用 | (1)酶的分子結構與催化作用 (2)酶促反應的特點 (3)酶-底物複合物 |
2.輔酶與酶輔助因子 | (1)維生素與輔酶的關係 (2)輔酶作用(3)金屬離子作用 | |
3.酶促反應動力學 | (1)Km和Vmax的概念 (2)最適pH值和最適溫度 | |
4.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 抑制作用 | (1)不可逆抑制 (2)可逆性抑制 | |
5.酶活性的調節 | (1)別構調節 (2)共價修飾 (3)酶原激活 (4)同工酶概念 | |
6.核酶 | 核酶的概念 | |
四、糖代謝 | 1.糖的分解代謝 | (1)糖酵解的基本途徑、關鍵酶和生理意義 (2)糖有氧氧化的基本途徑及供能 (3)三羧酸循環的生理意義 |
2.糖原的合成與分解 | (1)肝糖原的合成 (2)肝糖原的分解 | |
3.糖異生 | (1)糖異生的基本途徑和關鍵酶 (2)糖異生的生理意義 (3)乳酸循環 | |
4.磷酸戊糖途徑 | (1)磷酸戊糖途徑的關鍵酶和重要的產物 (2)磷酸戊糖途徑的生理意義 | |
5.血糖及其調節 | (1)血糖濃度 (2)胰島素的調節 (3)胰高血糖素的調節 (4)糖皮質激素的調節 | |
五、生物氧化 | 1.ATP與其他高能化合物 | (1)ATP循環與高能磷酸鍵 (2)ATP的利用 (3)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
2.氧化磷酸化 | (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兩條呼吸鏈的組成和排列順序 (3)ATP合酶 (4)氧化磷酸化的調節 | |
六、脂類代謝 | 1.脂類的生理功能 | (1)儲能和供能 (2)生物膜的組成成分 (3)脂類衍生物的調節作用 |
2.脂肪的消化與吸收 | (1)脂肪乳化及消化所需酶 (2)一脂醯甘油合成途徑及乳糜微粒 | |
3.脂肪的合成代謝 | (1)合成的部位 (2)合成的原料 (3)合成的基本途徑 | |
六、脂類代謝 | 4.脂肪酸的合成代謝 | (1)合成的部位 (2)合成的原料 |
5.脂肪的分解代謝 | (1)脂肪動員 (2)脂肪酸β-氧化的基本過程 (3)酮體的生成、利用和生理意義 | |
6.甘油磷脂代謝 | (1)甘油磷脂的基本結構與分類 (2)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 | |
7.膽固醇代謝 | (1)膽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和關鍵酶 (2)膽固醇合成的調節 (3)膽固醇的轉化 | |
8.血漿脂蛋白代謝 | (1)血脂及其組成 (2)血漿脂蛋白的分類及功能 (3)高脂蛋白血症 | |
七、胺基酸代謝 | 1.蛋白質的生理功能及營養作用 | (1)胺基酸和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2)營養必需胺基酸的概念和種類 |
2.蛋白質在腸道的消化、吸收及腐敗作用 | (1)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 (2)胺基酸的吸收 (3)蛋白質的腐敗作用 | |
3.胺基酸的一般代謝 | (1)轉氨酶 (2)胺基酸的脫氨基作用 (3)曠酮酸的代謝 | |
4.氨的代謝 | (1)體內氨的來源 (2)氨的轉運 (3)體內氨的去路 | |
5.個別胺基酸的代謝 | (1)胺基酸的脫羧基作用 (2)一碳單位的概念、來源、載體和意義 (3)甲硫氨酸循環網 (4)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謝 | |
八、核苷酸代謝 | 1.核苷酸代謝 | (1)兩條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徑的原料 (2)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謝產物 (3)兩條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徑的原料 (4)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謝產物 |
2.核苷酸代謝的調節 | (1)核苷酸合成途徑的主要調節酶 (2)抗核苷酸代謝藥物的生化機制 | |
九、遺傳信息的傳遞 | 1.遺傳信息傳遞的概述 | 中心法則 |
2.DNA的生物合成 | (1)D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DNA的複製 (3)逆轉錄 (4)DNA的損傷與修復 | |
3.RNA的生物合成 | (1)RNA生物合成的概念 (2)轉錄體系的組成及轉錄過程 (3)轉錄後加工過程 | |
十、蛋白質生物 合成 | 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概述 | (1)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概念 (2)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和遺傳密碼 (3)蛋白質生物合成與醫學的關係 |
十一、基因表達調控 | 1.基因表達調控的概述 | (1)基因表達的概念及基因表達調控的意義 (2)基因表達的時空性 (3)基因的組成性表達、誘導與阻遏 (4)基因表達的多級調控 (5)基因表達調控的基本要素 |
2.基因表達調控的基本原理 | (1)原核基因表達調控(乳糖操縱子) (2)真核基因表達調控(順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 | |
十二、信息物質、 受體與信號轉導 | 1.細胞信息物質 | (1)概念 (2)分類 |
2.受體 | (1)受體分類和作用特點 (2)G蛋白 | |
3.膜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機制 | (1)蛋白激酶A通路 (2)蛋白激酶C通路 (3)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路 | |
4.胞內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機制 | 類固醇激素和甲狀腺素的作用機制 | |
十三、重組DNA 技術 | 1.重組DNA技術的概述 | (1)重組DNA技術相關的概念 (2)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
2.基因工程與醫學 | (1)疾病相關基因的發現 (2)生物製藥 (3)基因診斷 (4)基因治療 (5)遺傳病的防治 | |
十四、癌基因與 抑癌基因 | 1.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 (1)癌基因的概念 (2)抑癌基因的概念 |
2.生長因子 | (1)生長因子的概念 (2)生長因子的作用機制 | |
十五、血液生化 | 1.血液的化學成分 | (1)水和無機鹽 (2)血漿蛋白質 (3)非蛋白質含氮物質 (4)不捨氮的有機化合物 |
2.血漿蛋白質 | (1)血漿蛋白質的分類 (2)血漿蛋白質的來源 (3)血漿蛋白質的功能 | |
3.紅細胞的代謝 | (1)血紅素合成的原料、部位和關鍵酶 (2)成熟紅細胞的代謝特點 | |
十六、肝膽生化 | 1.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 | (1)肝臟生物轉化的概念和特點 (2)生物轉化的反應類型及酶系 (3)影響肝臟生物轉化作用的因素 |
2.膽汁酸代謝 | (1)膽汁酸的化學 (2)膽汁酸的代謝 (3)膽汁酸代謝的調節 | |
3.膽色素代謝 | (1)游離膽紅素和結合膽紅素的性質 (2)膽色素的腸肝循環 |
牙周病學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一、概述 | 1.牙周疾病的病因學 | (1)始動因子——牙菌斑 (2)局部和全身促進因素 (3)牙周組織的防禦機制 |
2.牙周疾病的檢查 | (1)牙周組織檢查 (2)驗及咬合功能的檢查 (3)影像學等其他檢查 | |
二、牙齦疾病 | 1.慢性齦炎 |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鑑別診斷 (4)預後 (5)治療原則 (6)治療方法 (7)預防 |
2.青春期齦炎 |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與方法 (5)預防 | |
3.妊娠期齦炎 |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鑑別診斷 (4)治療 (5)預防 | |
4.白血病的齦病損 | (1)病因及病理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鑑別診斷 (4)治療 | |
5.藥物性牙齦增生 | (1)病因及病理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鑑別診斷 (4)治療原則 (5)治療方法 (6)預防 | |
6.遺傳性牙齦纖維瘤病 | (1)病因及病理t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鑑別診斷 (4)治療 | |
7.壞死性潰瘍性齦炎 | (1)病因 (2)病理 (3)檢查 (4)臨床表現 (5)診斷及鑑別診斷 (6)治療 | |
8.急性齦乳頭炎 |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鑑別診斷 (4)治療 | |
9.急性多發性齦膿腫 | (1)臨床表現 (2)診斷及鑑別診斷 (3)治療 | |
三、牙周炎 | 1.慢性牙周炎 | (1)病因及病理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鑑別診斷 (4)預後判斷 (5)治療原則 (6)治療計畫 (7)治療方法 |
2.侵襲性牙周炎 | (1)命名的變遷 (2)病因及危險因素 (3)病理 (4)類型及臨床特點 (5)診斷及鑑別診斷 (6)預後判斷 (7)治療原則 (8)治療計畫 (9)治療方法 | |
四、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 1.掌跖角化-牙周破壞綜合徵 | (1)病因 (2)臨床表現 (3)診斷 (4)治療原則 |
2.Down綜合徵 | (1)病因 (2)臨床表現 | |
3.愛滋病 | (1)病因 (2)牙周組織的臨床表現 (3)牙周病損的治療 | |
五、牙周炎的伴發病變 | 1.根分叉病變 | (1)定義 (2)發病因素 (3)臨床表現 (4)治療原則 (5)治療方法 |
2.牙周膿腫 | (1)發病因素 (2)臨床表現 (3)診斷及鑑別診斷 (4)治療 | |
3.牙周一牙髓聯合病變 | (1)牙周組織和牙髓的解剖通道 (2)臨床類型及表現 (3)治療原則 | |
六、種植體周圍組織病變 | (1)病因 (2)臨床表現 (3)治療原則 | |
七、牙周醫學 | (1)基本概念 (2)牙周疾病與全身疾病和健康的關係 (3)伴全身疾病患者的牙周治療 |
藥理學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一、藥物效應動力學 | 1.不良反應 | (1)副反應 (2)毒性反應 (3)後遺效應 (4)停藥反應 (5)變態反應 (6)特異質反應 |
2.藥物劑量與效應關係 | (1)半數有效量 (2)治療指數 | |
3.藥物與受體 | (1)激動藥 (2)完全激動藥 (3)部分激動藥 (4)拮抗藥 | |
二、藥物代謝動力學 | 1.吸收 | 首過消除 |
2.分布 | (1)血腦屏障 (2)胎盤屏障 | |
3.體內藥量變化的時間過程 | 生物利用度 | |
4.藥物消除動力學 | (1)一級消除動力學特點 (2)零級消除動力學 | |
三、膽鹼受體激動藥 | 毛果芸香鹼 | (1)對眼和腺體的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四、抗膽鹼酯酶藥和膽鹼酯酶復活藥 | 1.易逆性抗膽鹼酯酶藥 | (1)藥理作用 (2)新斯的明臨床套用 |
2.難逆性抗膽鹼酯酶藥 | (1)毒理作用機制 (2)急性中毒症狀 | |
3.膽鹼酯酶復活藥 | 碘解磷定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
五、M膽鹼受體阻斷藥 | 阿托品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3)不良反應及中毒 |
六、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 | 1.去甲腎上腺素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3)不良反應 |
2.腎上腺素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
3.多巴胺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
4.異丙腎上腺素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
七、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 1.α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 (1)酚妥拉明藥理作用 (2)酚妥拉明臨床套用 |
2.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3)不良反應及禁忌證 | |
八、局部麻醉藥 | 1.局麻作用及作用機制 | (1)局麻作用 (2)作用機制 |
2.常用局麻藥 | (1)普魯卡因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2)利多卡因臨床套用 (3)丁卡因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 |
九、鎮靜催眠藥 | 1.苯二氮 類 | (1)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2)作用機制 |
十、抗癲癇藥和抗驚厥藥 | 1.苯妥英鈉 | (1)作用機制 (2)臨床套用 |
2.卡馬西平 | 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
3.苯巴比妥、撲米酮 | 臨床套用 | |
4.乙琥胺 | 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 |
5.丙戊酸鈉 | 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 |
6.硫酸鎂 | 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
十一、抗帕金森病藥 | 1.左旋多巴 | (1)體內過程 (2)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2.卡比多巴 | 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
3.苯海索 | 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
十二、抗精神失常藥 | 1.氯丙嗪 | (1)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2)不良反應 |
2.丙米嗪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
3.碳酸鋰 | 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 | |
十三、鎮痛藥 | 1.嗎啡 | (1)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2)臨床套用 (3)不良反應 |
2.哌替啶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3)不良反應 | |
十四、解熱鎮痛抗炎藥 | 1.阿司匹林 | (1)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2)不良反應 |
2.對乙醯氨基酚 | (1)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2)不良反應 | |
3.布洛芬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com) | |
十五、鈣拮抗藥 | 1.鈣拮抗藥分類及藥名 | (1)選擇性鈣拮抗藥 (2)非選擇性鈣拮抗藥 |
2.鈣拮抗藥的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
十六、抗心律失常藥 | 1.抗心律失常藥的分類 | (1)Ⅰ類 鈉通道阻滯藥 (2)Ⅱ類 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3)Ⅲ類 選擇性延長復極的藥物 (4)Ⅳ類 鈣拮抗藥 |
2.利多卡因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
3.普萘洛爾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
4.胺碘酮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
5.維拉帕米 | 臨床套用 | |
十七、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藥物 | 1.強心苷類 | 地高辛的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 抗心衰的作用機制 | |
十八、抗心絞痛藥 | 1.硝酸甘油 | (1)藥理作用 (2)作用機制 |
2.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
3.鈣拮抗藥 | 抗心絞痛作用及臨床套用 | |
十九、抗動脈粥樣硬化藥 | HMG-CoA還原酶抑制藥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3)不良反應 |
二十、抗高血壓藥 | 1.利尿藥 | (1)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2)臨床套用( om) |
2.β受體阻斷藥 | 抗高血壓作用及作用機制 | |
3.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 (1)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2)臨床套用 (3)不良反應 | |
4.氯沙坦 | 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 |
5.鈣拮抗藥 | (1)藥理作用 (2)不良反應 | |
二十一、利尿藥及脫水藥 | 1.高效利尿藥 | (1)藥理作用 (2)不良反應 |
2.中效利尿藥 | 噻嗪類利尿藥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 | |
3.低效利尿藥 | (1)螺內酯藥理作用 (2)螺內酯不良反應 | |
4.脫水藥 | (1)甘露醇藥理作用 (2)甘露醇臨床套用 | |
二十二、作用於血液及造血器官藥物 | 1.肝素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2.香豆素類抗凝血藥 | (1)藥理作用 (2)藥物相互作用 | |
3.抗血小板藥 | 阿司匹林藥理作用、作用機制及臨床套用 | |
二十二、作用於血液及造血器官藥物 | 4.纖維蛋白溶解藥 | 鏈激酶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5.促凝血藥 | 維生素K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 |
6.抗貧血藥 | (1)鐵劑臨床套用 (2)葉酸藥理作用 (3)維生素B12藥理作用 | |
7.血容量擴充劑 | 右旋糖酐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
二十三、組胺受 體阻斷藥 | 1.H1受體阻斷藥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
2.H2受體阻斷藥 | 雷尼替丁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
二十四、作用於呼吸系統的藥物 | 平喘藥 | (1)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藥理作用 (2)茶鹼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3)色甘酸鈉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二十五、作用於消化系統藥物 | 抗消化性潰瘍藥 | 奧美拉唑藥理作用、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
二十六、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 糖皮質激素 | (1)藥理作用 (2)臨床套用 (3)不良反應 |
二十七、甲狀腺激素及抗甲狀腺藥 | 抗甲狀腺藥 | (1)硫脲類藥理作用 (2)硫脲類臨床套用 (3)硫脲類不良反應 |
二十八、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 | 1.胰島素 | (1)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2)臨床套用 |
2.口服降血糖藥 | 磺醯脲類藥理作用、作用機制及臨床套用 | |
二十九、β-內醯胺類抗生素 | 1.青黴素類 | (1)青黴素G的抗菌作用、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2)氨苄西林 (3)阿莫西林 |
2.頭孢菌素類 | (1)第一代頭孢菌素特點及臨床套用 (2)第二代頭孢菌素特點及臨床套用 (3)第三代頭孢菌素特點及臨床套用 | |
三十、大環內酯類及林可黴素類抗生素 | 1.紅黴素 | (1)抗菌作用 (2)臨床套用 |
2.林可黴素類 | 林可黴素、克林黴素的抗菌作用及臨床套用 | |
三十一、氨基苷類抗生素 | 1.氨基苷類抗生素的共性 | (1)抗菌作用及其作用機制 (2)不良反應 |
2.常用氨基苷類 | (1)慶大黴素臨床套用 (2)妥布黴素臨床套用 (3)阿米卡星臨床套用 | |
三十二、四環素及氯黴素 | 1.四環素類 | (1)四環素抗菌作用、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2)多西環素抗菌作用、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3)米諾環素抗菌作用、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
2.氯黴素 | (1)抗菌作用 (2)臨床套用 (3)不良反應 | |
三十三、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 | 1.喹諾酮類 | 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的抗菌作用、作用機制及臨床套用 |
2.磺胺類 | (1)抗菌作用 (2)作用機制 | |
三十四、抗真菌藥和抗病毒藥 | 1.抗真菌藥 | 氟康唑的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2.抗病毒藥 | 利巴韋林的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
三十五、抗結核病藥 | 1.異煙肼 | (1)臨床套用 (2)不良反應 |
2.利福平 | (1)臨床套用 (2)不良反應 | |
3.乙胺丁醇 | 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
三十六、抗瘧藥 | 1.主要用於控制症狀的抗瘧藥 | (1)氯喹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2)青蒿素藥理作用及臨床套用 |
2.主要用於控制復發和傳播的抗瘧藥 | 伯氨喹藥理作用、臨床套用及不良反應 | |
3.主要用於病因性預防的抗瘧藥 | 乙胺嘧啶藥理作用和臨床套用 | |
三十七、抗惡性腫瘤藥 | 1.抗腫瘤藥的分類 | (1)干擾核酸合成 (2)破壞DNA結構與功能 (3)嵌入DNA及干擾轉錄過程而阻止RNA合成 (4)干擾蛋白質合成 (5)影響激素平衡而抑制腫瘤 |
2.常用藥物 | (1)環磷醯胺臨床套用 (2)氟尿嘧啶臨床套用 |
醫學倫理學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一、緒論 | 1.道德 | (1)道德的概念和構成要素 |
(2)道德的本質和特徵 | ||
(3)道德的類型 | ||
(4)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 ||
2.倫理學 | (1)倫理學的概念和類型 | |
(2)倫理學的基本理論 | ||
3.醫學倫理學 | (1)醫學倫理學的概念 | |
(2)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 ||
(3)醫學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 ||
(4)醫學倫理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 ||
(5)學習醫學倫理學的意義和方法 | ||
二、醫學道德的規範體系 | 1.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 | (1)不傷害原則 |
(2)有利原則 | ||
(3)尊重原則 | ||
(4)公正原則 | ||
2.醫學道德的基本 規範 | (1)醫學道德規範的含義和本質 | |
(2)醫學道德規範的形式和內容 | ||
3.醫學道德的基本範疇 | (1)權利與義務 | |
(2)情感與良心 | ||
(3)審慎與保密 | ||
三、醫療活動中的人際關係道德 | 1.醫患關係道德 | (1)醫患關係的含義、性質和特點 |
(2)醫患關係的基本內容及其模式 | ||
(3)醫患雙方的道德權利與道德義務 | ||
(4)和諧醫患關係的道德保障 | ||
2.醫務人員之間關係道德 | (1)醫務人員之間關係的含義 | |
(2)處理好醫務人員之間關係的意義 | ||
(3)協調醫務人員之間關係的道德要求 | ||
四、預防醫學道德 | 1.預防醫學的含義和特點 | (1)預防醫學的含義 |
(2)預防醫學的特點 | ||
2.預防醫學的道德原則 | (1)全社會參與原則 | |
(2)社會公益原則 | ||
(3)社會公正原則 | ||
3.預防醫學某些領域中的道德要求 | (1)疾病防治的道德要求 | |
(2)食品衛生監督的道德要求 | ||
(3)職業性損害防治的道德要求 | ||
(4)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道德要求 | ||
(5)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道德要求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 ||
五、臨床醫學實踐道德 | 1.臨床診療的醫學道德原則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 (1)整體性原則 |
(2)最最佳化原則 | ||
(3)知情同意原則 | ||
(4)協同一致原則 | ||
2.臨床診斷過程中的醫學道德要求 | (1)詢問病史的道德要求 | |
(2)體格檢查的道德要求 | ||
(3)輔助檢查的道德要求 | ||
3.臨床治療過程中的醫學道德要求 | (1)藥物治療的道德要求 | |
(2)手術治療的道德要求 | ||
(3)其他治療的道德要求 | ||
4.臨終關懷的醫學道德 | (1)臨終關懷的含義和特點 | |
(2)臨終關懷的道德意義和要求 | ||
5.人體死亡的醫學道德 | (1)人體死亡標準的歷史演變和腦死亡標準的道德意義 | |
(2)安樂死 | ||
六、醫學科研的道德 | 1.醫學科研道德的含義和要求 | (1)醫學科研中的道德含義 |
(2)醫學科研中的道德要求 | ||
2.人體實驗的醫學道德 | (1)人體實驗的含義和類型 | |
(2)人體實驗的道德價值 | ||
(3)人體實驗的道德原則 | ||
(4)人體實驗的倫理審查 | ||
七、醫學高科技倫理 | 1.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倫理 | (1)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含義和分類 |
(2)人工授精和體外授精—胚胎移植引發的倫 | ||
理問題 | ||
(3)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的倫理原則 | ||
2.人體器官移植倫理 | (1)人體器官移植的含義和分類 | |
(2)人體器官移植引發的倫理問題 | ||
(3)人體器官移植的國際倫理準則 | ||
(4)我國人體器官移植的倫理準則 | ||
3.研究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倫理 | (1)研究性克隆的含義和倫理爭論 | |
(2)生殖}生克隆的含義和倫理爭論 | ||
(3)我國“人胚胎幹細胞研究指導原則” | ||
八、醫學道德的修養和評價 | 1.醫學道德修養 | (1)醫學道德修養的含義和意義 |
(2)醫學道德修養的內容 | ||
(3)醫學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 | ||
2.醫學道德評價 | (1)醫學道德評價的含義和意義 | |
(2)醫學道德評價的標準 | ||
(3)醫學道德評價的依據 | ||
(4)醫學道德評價的方式 |
醫學免疫學
2014年口腔執業醫師《醫學免疫學》考試大綱 | ||
單元 | 細目 | 要點 |
一、緒論 | 緒論 | (1)基本概念 |
(2)免疫系統的組成 | ||
(3)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 | ||
(4)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 | ||
二、抗原 | 1.基本概念 | (1)抗原及其特性 |
(2)抗原表位 | ||
(3)T細胞抗原表位和B細胞抗原表位 | ||
(4)共同抗原 | ||
(5)交叉反應 | ||
(6)耐受原與變應原 | ||
2.抗原的分類 |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 |
(2)胸腺依賴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賴性抗原(TI-Ag) | ||
(3)異嗜性抗原、異種抗原、同種異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獨特型抗原 | ||
3.超抗原 | (1)概念 | |
(2)種類 | ||
(3)與普通抗原的區別 | ||
(4)與臨床疾病的關係 | ||
4.佐劑 | (1)概念 | |
(2)種類 | ||
(3)作用機制 | ||
五、免疫球蛋白 | 1.基本概念 | (1)免疫球蛋白(Ig) |
(2)抗體(Ab) | ||
2.免疫球蛋白的結構 | (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 | |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區 | ||
(3)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 ||
3.免疫球蛋白的類型 | (1)免疫球蛋白的類及亞類 | |
(2)免疫球蛋白的型及亞型 | ||
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 (1)免疫球蛋白V區的功能 | |
(2)免疫球蛋白C區的功能 | ||
5.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 (1)IgG的特性和功能 | |
(2)IgM的特性和功能 | ||
(3)IgA的特性和功能 | ||
(4)IgE的特性和功能 | ||
(5)IgD的特性和功能 | ||
6.抗體的製備 | (1)多克隆抗體 | |
(2)單克隆抗體 | ||
(3)人源化抗體 | ||
六、補體系統 | 1.基本概念 | (1)補體的概念 |
(2)補體系統的組成 | ||
2.補體系統的激活 | (1)經典激活途徑 | |
(2)旁路激活途徑 | ||
(3)凝集素激活途徑 | ||
3.補體激活的調節 | (1)補體的自身調控 | |
(2)補體調節因子的調控 | ||
4.補體的生物學功能 | (1)膜攻擊複合物介導的生物學作用 | |
(2)補體活性片段介導的生物學作用 | ||
5.補體和臨床疾病 | (1)補體與疾病的發生 | |
(2)補體與疾病的診治 | ||
七、細胞因子 | 1.基本概念 | 細胞因子 |
2.細胞因子的種類 | (1)白細胞介素 | |
(2)干擾素 | ||
(3)腫瘤壞死因子 | ||
(4)集落刺激因子 | ||
(5)趨化因子 | ||
3.細胞因子受體 | 基本概念 | |
4.細胞因子的功能 | 概述 | |
5.細胞因子與疾病 | (1)疾病的發生 | |
(2)疾病的診斷 | ||
(3)疾病的治療 | ||
八、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 1.白細胞分化抗原 | CD分子的概念及套用 |
2.黏附分子 | 概念及功能 | |
九、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及其編碼分子 | 1.基本概念 | (1)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
(2)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 | ||
2.HLA複合體及其產物 | (1)HLA複合體的定位和結構 | |
(2)HLA複合體的分類 | ||
(3)HLA複合體的遺傳特徵(多基因性、多態性、單元型遺傳、共顯性遺傳、連鎖不平衡) | ||
(4)HLA編碼的產物 | ||
3.HLA-Ⅰ類抗原 | (1)結構 | |
(2)分布 | ||
(3)主要功能 | ||
4.HLA-Ⅱ類抗原 | (1)結構 | |
(2)分布 | ||
(3)主要功能 | ||
5.HLA在醫學上的意義 | (1)HLA與同種器官移植的關係 | |
(2)HLA與輸血反應的關係 | ||
(3)HLA與疾病的相關性 | ||
(4)HLA的生理學意義 | ||
十、免疫應答 | 1.基本概念 | (1)免疫應答 |
(2)免疫應答的類型 | ||
(3)免疫應答的過程 | ||
2.固有免疫應答 | (1)概念 | |
(2)固有免疫的識別 | ||
(3)組成 | ||
(4)功能 | ||
(5)與疾病的關係 | ||
3.適應性免疫應答 | (1)概念 | |
(2)分類 | ||
(3)特點 | ||
4.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 (1)TD抗原誘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 |
(2)TI抗原誘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 ||
(3)體液免疫應答的一般規律 | ||
5.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 (1)T細胞活化的雙識別、雙信號 | |
(2)Th1細胞的效應 | ||
(3)Th2細胞的效應 | ||
(4)Th17細胞的效應 | ||
(5)CTL的細胞毒效應 | ||
十一、黏膜免疫 | 1.基本概念 | (1)黏膜免疫 |
(2)黏膜相關淋巴組織 | ||
2.黏膜免疫系統的組成 | (1)細胞 | |
(2)分子 | ||
3.黏膜免疫系統的功能 | (1)誘導免疫耐受 | |
(2)抗感染 | ||
(3)與腸道菌群的關係 | ||
(4)參與免疫調節 | ||
十二、免疫耐受 | 1.基本概念 | (1)免疫耐受 |
(2)中樞免疫耐受 | ||
(3)外周免疫耐受 | ||
2.免疫耐受的形成與維持 | (1)影響因素 | |
(2)形成機制 | ||
(3)維持與終止 | ||
3.免疫耐受與臨床 | (1)建立免疫耐受 | |
(2)打破免疫耐受 | ||
十三、抗感染免疫 | 1.概述 | 抗感染免疫基本概念 |
2.機制 | (1)抗感染固有免疫 | |
(2)抗感染適應性免疫 | ||
3.病原體的免疫逃逸機制 | (1)宿主機制 | |
(2)病原體機制 | ||
十四、超敏反應 | 1.基本概念 | (1)超敏反應 |
(2)超敏反應的分型 | ||
2.Ⅰ型超敏反應 | (1)Ⅰ型超敏反應的特點 | |
(2)Ⅰ型超敏反應的變應原、變應素和細胞 | ||
(3)Ⅰ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 ||
(4)臨床常見的Ⅰ型超敏反應性疾病 | ||
(5)Ⅰ型超敏反應的防治原則 | ||
3.Ⅱ型超敏反應 | (1)Ⅱ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 |
(2)臨床常見的Ⅱ型超敏反應性疾病 | ||
4.Ⅲ型超敏反應 | (1)Ⅲ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 |
(2)臨床常見的Ⅲ型超敏反應性疾病 | ||
5.Ⅳ型超敏反應 | (1)Ⅳ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 |
(2)臨床常見的Ⅳ型超敏反應性疾病 | ||
十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1.基本概念 | (1)自身免疫的概念 |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 ||
2.自身免疫的組織損傷機制 | (1)自身抗體介導 | |
(2)自身反應性T細胞介導 | ||
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誘因 | (1)隱蔽抗原的釋放 | |
(2)自身抗原的改變 | ||
(3)分子模擬 | ||
(4)淋巴細胞的多克隆激活 | ||
(5)表位擴展 | ||
(6)免疫調節異常 | ||
(7)遺傳相關因素 | ||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 | (1)基本治療原則 | |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策略 | ||
十六、免疫缺陷病 | 1.基本概念 |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
(2)免疫缺陷病的分類 | ||
2.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 (1)B細胞缺陷 | |
(2)T細胞缺陷 | ||
(3)聯合免疫缺陷 | ||
(4)吞噬細胞缺陷 | ||
(5)補體系統缺陷 | ||
3.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 概念及種類 | |
十七、腫瘤免疫 | 1.腫瘤抗原 | (1)腫瘤抗原的概念 |
(2)腫瘤抗原的分類 | ||
2.機體抗腫瘤免疫的效應機制 | (1)體液免疫機制 | |
(2)細胞免疫機制 | ||
3.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 | (1)與腫瘤細胞有關的因素 | |
(2)與宿主免疫系統有關的因素 | ||
4.腫瘤的免疫治療 | (1)非特異性免疫治療 | |
(2)主動免疫治療 | ||
(3)被動免疫治療 | ||
十八、移植免疫 | 1.基本概念 | (1)自體移植、同種異基因移植、異種移植 |
(2)宿主抗移植物反應、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 ||
2.同種移植排斥反應的類型及機制 | (1)類型 | |
(2)機制 | ||
3.延長移植物存活的措施 | (1)組織配型 | |
(2)免疫抑制 | ||
(3)誘導耐受 | ||
十九、免疫學檢測技術 | 1.抗體的檢測及套用抗體進行的檢測 | (1)概念 |
(2)血凝抑制 | ||
(3)凝集反應和血型的鑑定 | ||
(4)免疫螢光 | ||
(5)放射免疫 | ||
(6)酶免疫(ELISA和免疫組化) | ||
(7)免疫電鏡 | ||
(8)免疫沉澱 | ||
(9)免疫印跡 | ||
2.免疫細胞的分離 | 常用方法 | |
3.免疫細胞的特異性、數量和功能檢測 | (1)流式細胞術 | |
(2)增殖試驗 | ||
(3)細胞毒實驗 | ||
(4)細胞凋亡實驗 | ||
(5)晶片技術 | ||
(6)細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檢測 | ||
二十、免疫學防治 | 1.免疫治療 | (1)概念 |
(2)分類 | ||
(3)套用 | ||
2.免疫預防 | (1)人工免疫的概念 | |
(2)人工免疫的分類 | ||
(3)疫苗的種類及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