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缺紙

口缺紙,別名索引紙,因為最早的口取紙上面塗著一層膠水,用嘴舔一下後可以粘在帳頁或紙張的旁邊用來寫注釋或編號之類(所以叫口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缺紙
  • 別名:口缺紙
  • 發明者:R.斯坦頓.艾利
  • 發明年代:20世紀30年代
口取紙
別名索引紙,因為最早的口取紙上面塗著一層膠水(那時沒有不乾膠),用嘴舔一下後可以粘在帳頁或紙張的旁邊用來寫注釋或編號之類(所以叫口取)
不乾膠口取紙是20世紀30年代由美國人R.斯坦頓.艾利發明的。開始使用手工製作,後來,艾利先生髮明了第一台塗布機和標籤生產設備並開始機械化生產。
不乾膠標籤也叫自粘標籤、及時貼、即時貼、壓敏紙等,是以紙張、薄膜或特種材料為面料,背面塗有粘合劑,以塗矽底紙為保護紙的一種複合材料,並經印刷、模切等加工後成為成品標籤。套用時,只需從底紙上剝離,輕輕一按,即可貼到各種基材的表面,也可使用貼標機在生產線上自動貼標。
民間又叫“口缺紙”或者“口曲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