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孵非鯽

口孵非鯽

口孵非鯽麗魚科,原為熱帶魚類,生活於淡水,耐低氧。主要以植物和有機碎屑為食。性成熟早,3-4個月便可繁殖,每年可產卵3-5次。產卵量因個體大小不同而異,為80-1400粒。雌魚產卵後,將受精卵吸入口腔內孵化,孵出不久的幼魚在雌魚保護下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口孵非鯽
  • 拉丁學名:Emberizaspp
  • :動物界
  • :口孵非鯽
口孵非鯽簡介,鑑別特徵,原產地,中國分布現狀,擴散原因和危害,控制方法,

口孵非鯽簡介

中文名: 口孵非鯽
拉丁名: Oreochromis spp.Gunther
英文名: Tilapia,Mouth-brooding Cichlid
中文異名: 羅非魚、福壽魚、非洲鯽、越南魚、吳郭魚、麗鯛
: 鱸形目
目拉丁名: Perciformes
: 麗魚科
科拉丁名: Cichlidae

鑑別特徵

體中等大,側扁,長橢圓形,全長100-250mm。頭中等大,吻短鈍,口前位。由於有數個物種,例如奧利亞口孵非鯽Oreochromis aureus、莫三比克口孵非鯽O.mossambicus(Peters)及尼羅口孵非鯽O.niloticus(Linnaeus)等被廣泛引進作雜交養殖,故在分類上造成一定困難。

原產地

撒哈拉沙漠以南、南非以北的江河湖泊。

中國分布現狀

由於不耐低溫,只能在中國南方(包括台灣)自然分布。

擴散原因和危害

1957年,莫三比克口孵非鯽從越南被引入中國養殖,尼羅口孵非鯽是於1978年從非洲引進華東,而奧利亞口孵非鯽於1981年引入。這幾種口孵非鯽引入我國用作養殖信用,後從魚塘逃逸到野外。它們適應環境能力強,能生活於鹹淡水及不同環境的水體中,由此可沿海岸線擴散到沿海江河中;雜食性,生長快,繁殖力強,耐低氧及污染環境,因此在華南地區已野化為常見種。口孵非鯽都有強烈的地盤及護幼習性,經常形成巨大種群,排擠甚至殺死較弱小的當地魚種。對土著鯉科魚類影響最大,在湖泊和濕地還會影響水鳥的生存。

控制方法

暫無控制方案。由於休閒性水族養魚業的興起,可以預計口孵非鯽及其他麗魚科物仍會繼續擴散。建議進一步研究其生物學選擇性和對當地生物及生態環境的危害影響;還可在生態價值高的湖泊進行清除,例如用專門的誘食籠。建議我國立法禁止所有引進口孵非鯽到非原產地天然水體的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