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內入路升支斜行截骨術

口內入路升支斜行截骨術

口內入路升支斜行截骨術用於下頜骨畸形的手術矯正治療。 下頜骨及下牙槽神經

基本介紹

  • 別名:經口內下頜升支斜行截骨術
  • 中醫病名:口內入路升支斜行截骨術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1.切口,2.顯露升支外側骨面,3.斜行截骨,5.下頜後退、重建咬合,6.固定與縫合,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口內入路升支斜行截骨術

別名

經口內下頜升支斜行截骨術

分類

口腔科/正頜外科手術/下頜骨畸形的手術矯正/下頜升支截骨術

ICD編碼

76.6405

概述

口內入路升支斜行截骨術用於下頜骨畸形的手術矯正治療。 下頜骨及下牙槽神經

適應症

口內入路升支斜行截骨術適用於:
1.下頜骨前突畸形伴牙弓發育過度,需二者同期後退,以矯正畸形恢復功能者。
2.一側髁狀突頸部過長導致不對稱的下頜前突畸形。
3.略微縮短下頜升支長度者。
4.與其它術式並用矯正伴有下頜前突複雜性牙頜畸形

禁忌症

咬關係正常,僅頦部發育過大;磨牙區關係正常,僅前牙弓發育過大均不適於本手術。

術前準備

1.完成必須的術前矯治,並留有頜間固定之帶鉤的固定矯治器
2.利用X線頭顱定位側位片進行測量,模擬手術進行剪裁移動,以提供截骨部位,移動距離和方向,預測術後效果。
3.在模型外科基礎上製作術中的板。

麻醉和體位

經鼻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病人取仰臥位。

手術步驟

1.切口

自下頜磨牙咬合面上方1.0cm處,沿升支前緣、外斜嵴作黏膜切口,向下外方延伸至第1磨牙遠中頰部,切口深達骨面。

2.顯露升支外側骨面

用剝離器在骨膜下進行顳肌和咬肌附麗區的廣泛分離,充分顯露升支前緣、外側骨面、乙狀切跡、髁狀突頸。但升支後緣、內側的軟組織不作分離。將升支牽開器置入並嵌合於升支後緣,以便牽引、固定、並保護軟組織。

3.斜行截骨

截骨線有兩種。低位斜行截骨線是從乙狀切跡中點至下頜角;高位斜行截骨線是從乙狀切跡中點至升支後緣中點,相當於喙突後緣向後下方的延長線。用電動長柄扇形擺動鋸按設計的截骨線同時切開內外側骨板。用分離器將近中骨片撬引向外側,使之重疊於遠中骨片的外側面。近中骨片下緣內側附麗的翼內肌,重疊的部分剝離,後邊的肌肉保留。

5.下頜後退、重建咬合

將板戴入上頜牙,將升支離斷後下頜骨後退達到板記錄的咬合關係。

6.固定與縫合

二者斷端之間可作骨間固定。檢查確定重建咬合關係後,髁狀突位於關節窩內、近中骨片重疊於遠中骨片外側時做頜間固定。口內縫合黏膜傷口。

術中注意要點

1.防止損傷下頜孔內重要結構 升支外側骨面顯露後,下頜孔的位置恰好投射在外側面的骨隆突上,因此截骨線的設計在其後上方,以免損傷下牙槽動脈和神經。
2.防止近中骨片損傷血管神經 在截骨完成後的各種操作中,時時注意防止近中骨片向內側移位,其銳利邊緣損傷血管和神經,留心觀察把近中骨片擺放在遠中骨片的外側面。
3.採用可靠的固定方法,防止髁狀突移位。

術後處理

口內入路升支斜行截骨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術後套用抗生素7~10d。
2.全流飲食。
3.頜間固定6~8周,解除固定後暫留牙弓夾板。
4.若需術後正畸治療,術後2~3個月後開始。

併發症

1.損傷下牙槽神經引起半側牙齒、下唇麻木。
2.髁狀突移位術後出現顳頜關節功能紊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