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山蘭若圖》是中國清代畫家王鐸晚年所作的綾本水墨畫,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此畫構圖飽滿,山巒重疊,草木豐蔚。行筆縱姿,隨意點染,不著皴擦。逸筆草草,不拘繩墨。屬文人筆墨遊戲的風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叢山蘭若圖
- 作者:王鐸
- 創作年代:清代
- 現收藏地:首都博物館
- 幅式:立軸
- 材質:綾本
- 畫作類型:水墨畫
- 規格:縱167厘米,橫51厘米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畫為筆墨山水。在章法上此圖為典型的三段式構圖格局。遠景為高山峻岭,層巒疊嶂,主峰峻拔峭立,尤為得勢,其勢欲刺青天。山頂煙雲繚繞,迷濛茫茫,山間草木叢生。中景山岩嶙峋,兩旁高低有勢的煙嵐雲岫與此遙相呼應,貫為一體。峰下流泉迂迴,從林間迤邐而過,于山腳左下傍石偎成一小潭,碧水盈盈,生氣勃勃。近處橫臥的巨石和稍遠石峰的峭立形成對比,延伸了空間。近景山石和坡岸上樹木叢生,枝葉繁密,有數間屋宇掩映其間。自山腳而起的石徑沿山石逶迤而上,將臥石與石峰聯繫起來。山間小道,屋線索分明,又時隱時現,活躍了山林的氣氛。遠景的山峰、雲山,布置深遠,與近景遙相呼應。右畫家署款:“王鐸,庚寅端陽為敬口詞壇。”下鈐“王鐸之印”白文印。
創作背景
由自題可知,該圖作於庚寅年,“庚寅”是清順治七年(1650),王鐸時年60歲。
藝術鑑賞
整個畫面意境深邃開闊,氣魄宏偉。此圖畫家王鐸以如此嫻熟而剛健有力、茂密清勁的線條,縱橫揮掃,描繪岀山壑、坡石、密樹、溪泉、板橋、屋宇、草舍等將秋高氣爽、泉回山移的景致,描繪得淋漓盡致。此畫以近景山石和叢林這種逼近的景物為主體。近景山石與遠景石峰的用筆方硬堅重。山石設墨濃重。樹木多用橫筆點葉。偶有細筆夾葉,色調較淺,遠筆大膽,雖畫的是山水,而滿嶂滿壑都是縱橫交叉的線條。樹幹勁拔,有筆有墨,骨肉勻稱,若隱若現於樹葉的濃蔭之中,增添了幽深杳茫之感。畫水用戰筆。遠景幾抹淡墨,用筆超脫豪放,使雲山淡隱,更具一種靈妙別致風韻。整個畫面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令人目不暇接。
名家點評
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郭忠信:《叢山蘭若圖》用撲朔迷離的筆墨描繪了一個似乎無人跡無塵囂的世外禪迷的仙境。構圖呈高遠形式,飽滿繁密,山巒重疊,草木豐蔚,山勢走向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清澈透明的流水靜靜的淌漾,亦莊亦諧,活潑流利,自然和協。近景古松雜樹行筆縱姿,中遠景樹木植被隨意點染,不著皴擦,逸筆傲然而結構嚴謹,流脈自然。屬文人筆墨山水的典範之作。
作者簡介
王鐸(1592—1652),明末清初書法家。字覺斯,號嵩樵,孟津(今屬河南)人。明天啟進士,累官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入清,官至禮部尚書。工楷、行、草書。得力於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於布局。有《擬山園帖》集刻其法書。山水宗荊、關,亦善畫梅、竹、蘭、石,別成一格。傳世作品有《叢山蘭若圖》《深山幽居圖》等。王鐸以書法名世,亦長於繪畫,格調得前人風格。山水、花卉之作別饒削致。畫名為書名所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