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家壩村在雙甸鎮的東南部,南與德銀村接壤,東與岔河鎮興發村相鄰,主要以岔紅河為界(河東有兩個村民小組),北與鎮東村相連,以如泰運河為界,西與雙南居委會、鎮前村為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叢家壩村
- 隸屬:江蘇南通如東縣雙甸鎮
- 面積:6020畝
- 下轄:35個村民小組
- 人口:4004人
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經濟,歷史,
地理環境
叢家壩村在的東南部,南與德銀村接壤,東與岔河鎮興發村相鄰,主要以岔紅河為界(河東有兩個村民小組),北與鎮東村相連,以如泰運河為界,西與雙南居委會、鎮前村為鄰,以江海河為界。全村方圓9平方多公里。
行政區劃
全村2010年居民1131戶,總人口4004人,總地面積6020畝,承包面積5212畝。有35個村民小組。村委會設有黨支部,有黨員122人。居民以漢族人為主,還有侗族、苗族等。全年農、副、工三業總產值4億元。
村委會多次獲獎:2003年獲縣委、縣政府“社會治安安全村”;2003-2004年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村”;2005年被南通市依法治縣領導組授予“民主法治示範村”;2006年被江蘇省依法治省領導組授予“民主法治示範村”;2001-2005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2008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綠化工作先進村”、縣關心下一代先進村。先後被雙甸鎮黨委、政府評為創業型黨組織、徵兵、安全生產、計畫生育、河道整治、農民培訓、服務業、有線電視入戶、農村工作綜合考核等先進單位。
村委會多次獲獎:2003年獲縣委、縣政府“社會治安安全村”;2003-2004年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村”;2005年被南通市依法治縣領導組授予“民主法治示範村”;2006年被江蘇省依法治省領導組授予“民主法治示範村”;2001-2005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2008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綠化工作先進村”、縣關心下一代先進村。先後被雙甸鎮黨委、政府評為創業型黨組織、徵兵、安全生產、計畫生育、河道整治、農民培訓、服務業、有線電視入戶、農村工作綜合考核等先進單位。
經濟
全村工業經濟蓬勃發展。大小企業42家,其中紡織業36家,有織機2018台(其中噴氣織機108台),知名企業有:祥旺紡織、長壽紡織、文賢紡織、隆盛紡織、天佳織造、叢家壩漿紗廠、貝萊紡織、興德建材企業。全村有個體工商戶180戶。
全村農業經濟穩步推進。夏季以種植大、小麥為主。秋季以水稻為主。同時創辦“悠然生態園”40畝,“國富生態園”100畝,均以生產優質葡萄為主。2組叢建創辦了“叢家壩養豬專業合作社”,年產肥豬一千多頭,9組馬興華創辦了“江海畜牧專業合作社”,年產肥豬700多頭。13組包克成、19組任乃華均為養雞大戶,年產肉雞一萬多羽。
境內中部有省334複線3公里通過。有硬質水泥路3條11.5公里。戶戶通砂石路。村有社區衛生服務站。
新中國成立前,此地知名地名有叢家壩、任家莊、萬順橋、新港橋、瀹波橋、虹工橋、許家享堂、葛家大場、太平橋、叢家渡、湯家橋、張氏回春堂藥店、叢家家祠等。新中國成立前後,村範圍內曾稱:英雄村、錦風村、德興村、趙吳村、路北村、叢家壩村、叢家壩鄉。合作社時期曾稱幸福七社。1958—1983年稱11、10、9、18大隊,1983—1999年稱叢家壩村、萬順橋村、任莊村、新港橋村。1999年萬順橋村併入叢家壩村、新港橋村併入任莊村。2003年2月,住莊村併入叢家壩村。
全村農業經濟穩步推進。夏季以種植大、小麥為主。秋季以水稻為主。同時創辦“悠然生態園”40畝,“國富生態園”100畝,均以生產優質葡萄為主。2組叢建創辦了“叢家壩養豬專業合作社”,年產肥豬一千多頭,9組馬興華創辦了“江海畜牧專業合作社”,年產肥豬700多頭。13組包克成、19組任乃華均為養雞大戶,年產肉雞一萬多羽。
境內中部有省334複線3公里通過。有硬質水泥路3條11.5公里。戶戶通砂石路。村有社區衛生服務站。
新中國成立前,此地知名地名有叢家壩、任家莊、萬順橋、新港橋、瀹波橋、虹工橋、許家享堂、葛家大場、太平橋、叢家渡、湯家橋、張氏回春堂藥店、叢家家祠等。新中國成立前後,村範圍內曾稱:英雄村、錦風村、德興村、趙吳村、路北村、叢家壩村、叢家壩鄉。合作社時期曾稱幸福七社。1958—1983年稱11、10、9、18大隊,1983—1999年稱叢家壩村、萬順橋村、任莊村、新港橋村。1999年萬順橋村併入叢家壩村、新港橋村併入任莊村。2003年2月,住莊村併入叢家壩村。
歷史
叢家壩是古老出名的村莊。他的得名來源於元末明初萬戶候叢八五公文秀,叢江南遷來此地。其子叢英官居海寧游擊將軍。遷來此地住在壩上,由於子孫繁衍,村莊擴大,人們習慣地稱此地為叢家壩。叢家自古以來,做官的人很多,有“三斗三升芝麻官”之說。明嘉慶年間,叢佳,曾任淳安、鹹寧縣教渝。清順治年間,叢中蘊,字含英,順治14年中舉,曾任淮安府教授。清順治年間,叢沄,字雲起,曾任望江縣教渝。清康熙45年(公元1706年)叢方菡,字愛周,考中進士,為二甲第48名,曾任四川德陽縣知縣。在16組叢漢昌家門口,至今仍保留著一塊長方形白玉石坊,長約1.5米,寬約0.4米,上面刻有“節孝坊”三字,落刊“道光二十年三月建”。根據《叢氏宗譜》載:“任太君節孝坊,坊在李家橋發苦公墓前,道光辛丑孫世昕,敕建”。此坊建於公元1841年,據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
此地,早在1910年由舉人劉復基創辦了叢家壩國小,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劉季平曾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代部長,陶行之研究會首屆會長。劉明凡曾任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福建師範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繆楚璜曾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委員,首任研究員。繆寶書曾為核工業部核能專家。劉爽曾任全國總工會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劉沖曾任四川省外經貿副廳長,劉誠曾任布泰州市科協副主席,繆小星現任新華日報社主編。繆青現任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叢斌生物學博士,美國康乃爾大學生物研究院工作。叢周鐸,北京武警指揮學校原正團級教官。
此地,早在1910年由舉人劉復基創辦了叢家壩國小,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劉季平曾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代部長,陶行之研究會首屆會長。劉明凡曾任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福建師範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繆楚璜曾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委員,首任研究員。繆寶書曾為核工業部核能專家。劉爽曾任全國總工會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劉沖曾任四川省外經貿副廳長,劉誠曾任布泰州市科協副主席,繆小星現任新華日報社主編。繆青現任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叢斌生物學博士,美國康乃爾大學生物研究院工作。叢周鐸,北京武警指揮學校原正團級教官。
2011年村委會黨支部書記葛自乾、主任叢剛遠、農經員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