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變質沉積鐵礦床

鐵礦床成因類型之一。前寒武紀(特別是太古宙和古元古代)沉積或火山—沉積鐵礦經受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作用而形成的鐵礦床。這類鐵礦床主要分布在地台和地盾區,時空分布相當廣泛,礦床時代最老的已知約30億年,以26億~18億年最多。分布於加拿大、美國、巴西、委內瑞拉、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南非、印度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受變質沉積鐵礦床
  • 外文名: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iron deposit
  • 學科:礦床地質學
  • 總量:占世界總儲量約65%以上
釋文:礦石總量估計達幾千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約65%以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鐵礦石來源。呈層狀,但有時受強烈褶皺而變形,使礦體形態複雜化。有些礦床規模十分巨大,鐵礦的儲量可達幾十億至幾百億噸。長度可達幾十至幾百千米。由於這類礦床的礦石由磁鐵礦、赤鐵礦、矽質或石英的條帶所組成,因此統稱為條帶狀鐵礦(BIF),或鐵燧岩和鐵英岩等。原生礦大多為貧礦,全鐵(TFe)約25%~35%,但由於風化作用、熱液作用,以及一部分原生沉積作用形成的富礦,其礦石的品位可達到55%~70%。富礦也可達幾億、幾十億乃至幾百億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