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西京

反西京位於河南省,流行於河南沁陽、博愛、濟源等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西京
  • 外文名:The xiking
  • 地區:河南省
  • 流行於:河南沁陽、博愛、濟源
植根懷慶,歷史溯源,

植根懷慶

懷梆系河南省古老的稀有地方劇種,因起於舊懷慶府(今沁陽)一帶,故名懷梆,俗稱懷慶梆子、老懷梆、小梆(班)戲、懷調,主要流行於河南沁陽、博愛、濟源、孟州、溫縣、武陟、修武、原陽、獲加、焦作、新鄉一帶。其前身是由圍桌說唱祈雨演變而來的海神戲,形成於明洪武、永樂年間。

歷史溯源

焦作這塊黃土地自古多情。這裡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搖籃。它豐厚的文化積澱為懷梆的醞釀、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據《舊唐書·音樂志》和唐崔令欽著的《教坊記》記載,隋末出現於河內郡的歌舞戲《踏搖娘》,應是懷梆的雛形,也是中國戲劇發展史上最早的戲劇表演雛形之一。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詔封道教上清派創始人魏華存為紫虛元君,欽差河北巡查使尉遲恭在陽洛山(神農山的支脈)督造紫虛元君宮。此後,每年從三月三起,這裡都要舉行十幾天的祭祀活動,各地的民間歌舞百戲也都要趕來會演,以至成為廟會,至今不衰。
唐宋時期,對紫虛元君宮(靜應廟)的興建和擴建,以及由此帶來的綿綿不絕的祭祀活動,為懷梆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契機,強有力地促進了焦作地區歌舞百戲的發展和早期懷梆的形成。
海神戲,是自元以來民眾對日趨成熟的懷梆的俗稱。海神戲起初泛指當時在官府祭祀、民間祈雨和廟會期間演出的歌舞百戲,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則專指日臻成熟的戲劇表演形式---懷梆。
明清時期,日益興起的懷慶商幫為推銷四大懷藥、布匹、竹貨等,不斷拓展市場而組織的懷梆演出活動,加速了懷梆的發展和成熟。隨著懷慶商幫堅定的腳步,懷梆逐步走向湖北、河北、陝西、山西等廣大地區,甚至涉足北京、東北、廣東等地,一時間聲名鵲起,有"五府懷梆"的美譽。至此,懷梆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深受各地人民喜愛和認可、別具特色的地方劇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