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成語出處,成語典故,成語寓意,成語運用,逸聞趣事,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衍生典故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反經行權”。
成語典故
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死後,其子劉盈即位,這就是漢惠帝。由於劉盈懦弱無能,朝廷大權漸落入其母呂后手中。呂后其實是個野心家。劉邦一死,她不但同親信審食其合謀,密不發喪,企圖把劉邦時期的文武大臣一網打盡,以便自己獨攬大權。但由於大臣那商的反對,呂后被追打消了誅殺諸將的陰謀。
為了控制政權,呂后違背了劉邦在世時定下的非劉氏不能封王的規矩,分封她的侄子昌產、呂祿等為王。呂氏及其親信共同執掌了中央的軍政大權,整個朝廷被他們一夥搞得島煙瘴氣。漢惠帝做了七年名義上的皇帝,憂鬱而死。其後,呂后先後立了兩個小皇帝,都廢掉了,她蓄意讓呂氏取而代之。
呂氏的篡權不得人心,呂氏一夥也非常孤立。呂后一死,受劉邦信任的大臣周勃,陳平等人即當機立斷,將呂氏一網打盡,避免了可能發生的一場分裂事件。
司馬遷自己在寫《史記》的自序時說:“由於呂氏篡權亂政,周勃等人只好不顧君臣之義,反經行權,採用權宜之計,剪滅諸呂。”
成語寓意
“反經行權”把精兵設在對方想不到的地方,採取違反常規的逆向思維,從而實現目的。作為一種計謀,反經行權就是利用人們逆反心理、定勢心理、求真心理從而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運用在作戰中,通常的打法已為敵所料,反常的打法則可出其不意;通常打法示敵以怯,反常的打法則可示敵以勇。見機而作,靈活通變,是作戰不變的法則。兵機至活,即使再難打的仗,其中也有戰機;即使再不好的局勢,其中也有好的因素。善戰者,就是要善於發現並把握制變的時機和因素,扭轉或掌握戰局。非常之事,不宜循舊。善機變者,計人所不敢計,行人所不敢行,變人所不敢變,法無定法則為至法。戰法最忌抄襲前人和複製自己
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反經行權”指必要時不按常規辦事,而採取權宜變通的辦法,靈活地處理問題。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 運用示例
元·施惠《幽閨記·招商諧偶》:“倘遇不良之人,無賴之輩,強逼為婚,非惟玷污了身己,抑且所配非人。不若反經行權,成就了好事罷。”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固無此禮,而今客居數千里之外,只得反經行權,目下圖個伴寂寥之計。”
明·天然痴叟《石點頭》卷二:“依我主意,不若反經從權,順從改適,以財禮為公姑養老之資。”
逸聞趣事
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山戎大舉侵犯燕國。齊桓公決定出兵救燕,並向魯國求援。
魯莊公答應出兵,卻遲遲按兵不動。齊桓公獨率齊兵打敗山戎後,想移兵伐魯。管仲勸道:“討伐遠國而攻打近鄰,鄰國就不會親近我們,這不符合霸王之道,再說我們攻打魯國,魯國必然會投靠楚國,這樣我們就一舉而兩失。不如來個以德報怨,將伐山戎所獲得的珍寶器物,拿出一部分送給魯國,魯國必然感激我們,天下諸侯也會更加親信我們。”桓公採納了管仲的意見,將所獲得的珍寶器物拿出一部分送給魯國。魯莊公果真對齊國既慚愧又感激。
第二年齊國伐莒,魯莊公便下令全國的丁男全部參軍入伍,連五尺童子都動員起來,支援齊國伐莒。還特意為管仲的私邑小毅(今山東東阿縣)築城。天下諸侯聽說這件事,紛紛表示願意聽從齊國的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