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改革(Anti-Reforms)是2012年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出自《世界歷史名詞》第一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改革
- 外文名:Anti-Reforms
- 所屬學科:世界歷史
- 公布時間:2012年
反改革(Anti-Reforms)是2012年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出自《世界歷史名詞》第一版。
反改革(Anti-Reforms)是2012年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出自《世界歷史名詞》第一版。定義19世紀80年代,亞歷山大三世政府對19世紀60年代亞歷山大二世政府改革予以審查,恢復了書刊檢查(1882),廢除大學自治...
三夫改革指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戈巴契夫的改革。改革的過程從1956年一直持續到1991年蘇聯解體。蘇共的保守派發動了反改革的政變,因回應者寥寥無幾、又不敵葉爾欽的挑戰,而告失敗。這場政變,充分暴露了蘇共領導人的愚昧、無能和孤立,最終結束了蘇共的政治生命,繼而導致了蘇聯的解體和原蘇聯各共和國的獨立,而...
羅馬天主教改革又稱反宗教改革運動,是指在16-17世紀,天主教會為對抗宗教改革運動和新教而進行的改革運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應付宗教改革後出現的新局面,鞏固羅馬教會在歐洲的地位,故又有“對立的宗教改革”之稱。161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狂熱的天主教徒斐迪南二世,逮捕帝國境內的新教徒,導致捷克人將市政廳...
“布拉格之春”遇到的干擾,既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既有來自右的,也有來自“左”的。改革與反改革的鬥爭充滿了“布拉格之春”的全過程。特別是,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的心臟”,處在歷史和文化潮流的十字路口和兩種制度的衝突點,改革顯得更為艱難。國內的保守勢力千方百計抵制改革;國內的反社會主義勢力企圖破壞...
與此同時,一批保守的、主張廢除蘇共二十大、二十二大有關反史達林個人崇拜的決議的人如契爾年科、吉洪諾夫、謝洛科夫等,紛紛進入最高權力圈。隨著改革的推行,主張改革和反對改革之間的鬥爭也隨之展開。在調整赫魯雪夫時期的政策與鞏固自己權利的同時,勃列日涅夫上面對國內經濟的種種問題,也看到東歐各國都在推行經濟...
資產階級自由化,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初逐漸出現的一股政治思潮。這股思潮一開始就把矛頭對準了黨的執政地位,對準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一些人甚至與國外反華勢力相勾結,其危害遠遠超出了思想文化的範圍,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社會穩定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所謂資產階級自由化,這種思潮的社會實質,就是自覺不自覺地要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