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未來》是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編著的實體書。所謂“反抗”,在詞源學和普魯斯特的意義上來講,指的是意義和衝動相互回溯,從而揭示記憶、讓主體的生命重新開始。
基本介紹
- 書名:反抗的未來
- 作者:克里斯特娃
- 頁數:123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圖書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 (法)克里斯特娃 著,黃晞耘 譯
出 版 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12-1
字 數: 48000
版 次: 1
頁 數: 123
印刷時間: 2007-12-1
發行時間: 2007年12月01日
地區: 大陸
: 簡體中文
開 本: 32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3369218
包 裝: 平裝
編輯推薦
我確信,這個看似如此渴望宗教復歸的世紀之末,實際上是在渴望著神聖之物,我指的是人類進行思考——不是在功利的意義上而是在質疑的意義上——的那種欲望,它使得人類有別於其他物種,同時按照對立推理,又得以成為一個真正的物種。人類的這一特徵曾經被稱作“神性感”或“神聖感”,對於作為作家、精神分析學家、符號學家的我而言,它具體體現在語言的顯現之中。在我看來,依賴於母性文明的符號表達是最為遙遠的天際,當思想試圖越過身體反思自身、潛入自身時,它就會走進那個遙遠的天際。
——於麗婭克里斯特娃
內容簡介
在懷疑批判精神失去了道德審美精神的今天,本書作者在努力以自身立場對人類的生存狀態中的信仰危機提供解決之道。“對誰進行反抗”和“誰能進行反抗”兩個問題成為本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者試圖說明的是,個人如何在重新言說和尋找自我中把握回歸的能力,所謂“回歸”,不止是記憶,更多的是質疑和思考。
作者簡介
於麗婭克里斯特娃(1941— ),中譯名又作克里斯蒂娃。原籍保加利亞的法國著名文本理論家,精神分析學家,小說家。現為巴黎第七大學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常任客座教授。克里斯特娃和羅蘭巴特同為後結構主義文本理論的創立者,主要學術著作有《符號學:符義分析研究》(1969)、《長篇小說的文本》(1970)、《恐怖的權力,論卑鄙》(1980)、《自己的外人》(1988年)、《心靈的新疾患》(1993年),《感性的時間》、《漢娜阿倫特》(1999)、《梅勒妮克萊因》(2000)等。此外,和阿爾貝加繆一樣,克里斯特娃將小說和廣義上的藝術創作看作是當代反抗的一種有效形式,並在此意義上創作了《武士們》(1990)、《老人與狼》(1991)、《占有物》(1996)等多部小說。
圖書目錄
一、反抗的精神
何謂今日之反抗?
反抗與“向後回歸”的異同
作為反抗的精神分析學
重新找到否定的意義
反抗的悖論性邏輯
二、自由的體驗
精神分析學與自由
對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簡要回顧
精神分析學是不是一種能體諒人的道德主義?
為什麼精神分析學是一種無神論?
作為重新開始的自由:瑪麗—蘿絲的案例
對另一種語言的愛
另一種語言,或對感性事物的表達
哪一種語言?
法蘭西,我的痛
作為翻譯者的普魯斯特
無意識的草稿或被攪亂的無意識:文學體驗
作家是一個外國人嗎?
親歐洲與敵視歐洲
接納他人的態度
我在研究中提出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種激烈論戰所涉及的兩種文明模式
烏托邦的未來,政治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