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歷來存在的劈頭第一個大問題,就是戰不戰的問題。自“九一八”〔1〕到盧溝橋事變〔2〕之間,這個問題爭論得很嚴重。“戰則存,不戰則亡”――這是一切愛國黨派和一切愛國同胞的結論;“戰則亡,不戰則存”――這是一切投降主義者的結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對投降活動
- 作者:毛澤東
- 時間:一九三九年六月三十日
- 內容:日本侵略者
原文
注釋
〔2〕盧溝橋事變也稱七七事變。盧溝橋距北京(當時稱北平)城十餘公里,是北京西南的門戶。當時北寧路(北京至遼寧瀋陽的鐵路)沿線,東起山海關,西至北京西南的豐臺,都有日本侵略軍駐紮。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軍在盧溝橋向中國駐軍進攻。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潮的推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的影響下,中國駐軍奮起抵抗。中國人民英勇的八年抗戰,從此開始。
〔3〕國際投降主義者,指當時陰謀犧牲中國、對日妥協的英美帝國主義者。
〔4〕當時,英、美、法帝國主義者和中國主和派陰謀召開所謂太平洋國際會議,同日本帝國主義妥協,出賣中國。這一陰謀被稱為”遠東慕尼黑“或者”東方慕尼黑“。毛澤東在本文中所斥責的那種認為太平洋國際會議並非東方慕尼黑的無稽之談,是指當時蔣介石的說法。
〔5〕一九三八年九月,英、法、德、意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會議,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英法將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德國,作為德國向蘇聯進攻的交換條件。在一九三八年和一九三九年間,英美帝國主義曾經幾次醞釀出賣中國來換取同日本帝國主義的妥協。一九三九年六月,即毛澤東作此文時,英日正在進行談判,重新醞釀這種陰謀。這種陰謀同英、法、德、意在慕尼黑製造的陰謀類似,所以人們把它叫做”東方慕尼黑“。
〔6〕毛澤東這裡所說的“中國主和派即投降派的整套觀點,整套做法,整套陰謀”,就是指當時蔣介石的觀點、做法和陰謀。當時汪精衛是公開的投降派的主要頭目;蔣介石是暗藏在抗日陣線內部的投降派的主要頭目。
〔7〕毛澤東這裡指蔣介石和汪精衛彼此間的活動有如唱雙簧的關係。
〔8〕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主和派採取兩面派的活動,一面還裝著抗戰的樣子,另一面又用各種形式去進行投降的活動,就好像中國古典戲劇中的演員,有的化裝紅臉,有的化裝白臉一樣。
〔9〕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個問題的原則和綱領。隨著時代的不同,三民主義的內容有新舊的區別。舊三民主義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綱領。一九二四年一月,孫中山接受共產黨人的建議,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三民主義重新作了解釋,舊三民主義從此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包含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綱領,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參見本書第二卷《新民主主義論》第十節。
〔10〕一九三九年一月,蔣介石在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上說出他的所謂抗戰到底的“底”,是恢復盧溝橋事變以前的狀態。毛澤東因此特別提出抗戰到底的界說,是“打到鴨綠江邊,收復一切失地”,以對抗蔣介石的投降政策。
〔11〕“磨擦”是當時流行的一個名詞,指國民黨反動派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反對共產黨和進步勢力的各種反動行為。
〔12〕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侵略軍占領南京。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宣稱“今後將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期望真正與帝國合作的新興中國政權的成立和發展”。同年十月,日軍占領廣州和武漢。日本政府利用蔣介石對於抗戰的動搖,改取誘蔣投降為主的方針,在十一月三日又發表聲明,宣稱“如果國民政府拋棄以往的指導方針,更換人事,改弦易轍,參加新秩序的建設,我方亦不拒絕”。
(這是毛澤東為紀念抗日戰爭兩周年寫的文章。)
相關事記
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汪精衛出走後時局的指示》,指出我們的任務是堅決打擊賣國的漢奸汪精衛和一切投降反共活動。國民黨親日派首領、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副總裁、國民政府行政院長汪精衛於上年12月公開投敵,這是在日本誘降下國民黨營壘的嚴重動搖和分裂。汪精衛集團的投降叛國被國民黨內暗藏的投降派稱為“曲線救國”,後來“曲線救國”成了國民黨大批高級軍政人員和一些部隊公開投敵、實行聯日反共的漢奸理論。
1月13日,中共中央批准在重慶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來、秦邦憲、凱豐、吳克堅、葉劍英、董必武6人為常委,周恩來為書記。南方局內部先後設立了組織部、宣傳部、社會部、統一戰線委員會、文化工作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室、劍英工作組、南洋工作組、秘書處等10個機構。
1月15日至2月4日,陝甘寧邊區參議會舉行第一屆第一次會議。民選的參議員145人出席會議,代表著邊區200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商人和開明士紳。會議聽取了邊區政府各部門的工作報告,討論了邊區建設和抗戰問題。大會通過了《陝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等重要檔案,選舉了邊區政府委員15人,林伯渠為政府主席。
1月21日至30日,國民黨召開五屆五中全會。會議公開的檔案說要繼續堅持抗戰,但蔣介石在內部的講話中卻表示“抗戰到底的底”,是“回復七七事變以前原狀”。會議還制定了反動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具體辦法。1月24日和25日,中共中央分别致電國民黨五中全會和蔣介石,重申關於發展國共兩黨合作的願望,指出在日本侵略者陰謀分化中國內部之際,必須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月25日,賀龍、關向應率一二O師主力到達冀中河間西北惠伯口同冀中黨政軍領導機關會師。接著,一二O師主力與冀中部隊協同作戰,粉碎了日、偽對冀中區的多次圍攻。
1月28日,劉少奇從延安到達河南確山竹溝鎮,正式建立中原局領導機關。六中全會後,中共中央任命劉少奇為中原局書記,確定中原局委員為劉少奇、朱瑞(未到職)、朱理治、彭雪楓、鄭位三。中原局的主要任務是負責領導長江以北、隴海路以南、河南、湖北、安徽、江蘇一帶黨的工作,發動中原地區廣大民眾開展抗日游擊戰爭。4月,劉少奇去延安後,由朱理治代理書記。
2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黨發出《中央關於河北等地磨擦問題的指示》,指出對於國民黨的無理進攻,必須反擊,決不能輕言讓步。
2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發出第一期整軍訓令,要求提高部隊戰鬥力,鞏固挺進敵後以來大發展的成果。6月,八路軍總部發出第二期整軍訓令,要求兩期共整編60個團,以加強主力部隊。八路軍的整軍,對於敵後人民武裝力量的發展以及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起了重要的作用。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到新四軍軍部,傳達中央關於向敵後發展的指示,確定新四軍的戰略方針是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4月2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發展華中武裝力量的指示》,指出華北的中心任務是鞏固工作,華中是發展武裝力量的主要地區,在戰略上華中是連線華北、華南的樞紐,關係整個抗戰前途甚大。
3月初,羅榮桓率一一五師一部進入魯西地區,殲滅盤踞在鄆城樊壩的偽軍一個團之後,主力繼續東進泰山以西地區與山東縱隊的部隊會合。5月,取得陸房戰鬥的勝利,粉碎日軍5000餘人的九路圍攻,打開了魯西、魯南地區的新局面。
5月26日,毛澤東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成立3周年發表文章指出,“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6月,國民黨張蔭梧部襲擊冀中深縣八路軍後方機關,慘殺幹部戰士400餘人。楊森部包圍新四軍湖南平江通訊處,屠殺幹部塗正坤等6人。3月至8月,秦啟榮等部在山東一再製造磨擦事件,襲擊殺害八路軍幹部戰士數百人。
6月30日,毛澤東發表《反對投降活動》一文,號召“鞏固團結,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鞏固國共合作”。提醒全國人民“必須睜大眼睛注視那班投降派的活動,必須認識當前形勢中投降是主要危險,反共即準備投降這一個主要特點,而用一切努力去反對投降和分裂”。
7月3日至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擴大會議。先後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洛甫、王明、康生、陳雲、周恩來、博古、王稼祥、鄧發、劉少奇、李富春、李維漢、張浩、孔原、林伯渠、張鼎丞、鄧小平、高崗、譚政、滕代遠等。周恩來在會上作長篇報告,總結了兩年的抗戰;分析時局的特點;闡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性質、特點、危機和黨在統一戰線中的工作原則;匯報南方黨與軍隊的工作情況。博古作《南方工作報告》,分析說明南方工作條件、南方黨的狀況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張鼎丞作《關於新四軍與東南黨的工作報告》,對一年多來新四軍中黨的工作,作了簡要說明。最後,毛澤東作會議總結。會議認為。周恩來領導的南方局的工作是有成績的:鞏固了統一戰線;發展了黨的組織;推進了抗戰動員;開展了青年與婦女工作;開展了工農運動;配合了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會議指出,項英領導的東南局也同樣取得了許多成績。
7月7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戰兩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政治口號,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為克服國民黨的投降反共逆流,爭取時局好轉而鬥爭。
8月7日,中共中央軍委致電八路軍總部和一二O師。指出:為了粉碎國民黨的反共陰謀,鞏固陝甘寧邊區和加強河防,準備應付突然事變,我軍的戒備兵力應有必要的調動。根據上述命令,王震率領的三五九旅主力由恆山地區開赴綏德警備區。一二O師在冀中的主力向晉西北轉移。
8月7日至12日,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發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長篇講演。毛澤東為此寫信給延安《解放》雜誌編輯部,認為這個講演,提倡正氣,反對邪氣,寫得很好,很重要,應趕快發表。
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鞏固黨的決定》。指出,黨自抗戰以來,已經獲得很大的發展,在艱巨的抗戰任務面前,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鞏固黨,成為完成黨的政治任務的決定因素。
9月16日,毛澤東在《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中,對國民黨頑固派向解放區的軍事進攻提出警告,宣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原則。
11月,劉少奇率一批軍政幹部,由延安到達皖東根據地的定遠、滁縣地區,並將中原局領導機關從竹溝移至皖東地區。12月至次年2月,中原局連續召開會議,討論華中發展方向、根據地建設和統一戰線等問題,決定在華中向西防禦、向東發展,開闢蘇北的戰略任務;同時建議中共中央派八路軍一部南下,新四軍主力北上,大力發展華中。
12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指出全黨同志必須認識,對於知識分子的正確政策,是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要求各地區和軍隊都要大最吸收知識分子參加我們的工作。
12月,在日本誘降、英美勸降之下,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武裝磨擦升級,並達到一個高潮。閻錫山在山西進攻共產黨領導的山西新軍,摧殘抗日民主政權,殺害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分子。包圍陝甘寧邊區的國民黨軍隊襲占邊區屬地寧縣、鎮原等五座縣城。同時,國民黨綏德專員何紹南組織保全隊攻打八路軍。1940年初,國民黨軍隊石友三部攻擊冀南、冀魯豫的八路軍。朱懷凍的九十七軍等部進攻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太行區。黨領導根據地軍民堅持自衛原則,分別擊敗了頑固派的進攻。在山西,粉碎了閻錫山舊軍的進攻。在陝西,綏德警備區趕起了專事磨擦反共、壓榨民眾的何紹南。1940年2、3月間,殲滅了石友三部的大部,消滅了進攻太行區的朱懷冰部兩個師的大部。在有力打擊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活動之後,中國共產黨以抗戰大局為重,主動停止戰鬥,釋放俘虜,並派代表先後同閻錫山、衛立煌進行談判,達成了劃定駐區、分區抗戰的協定。
重溫一下毛澤東的《反對投降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