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姓

及姓,有三個來源。 一是出自黃帝之後,為周文王姬昌後裔。一是源於子姓,出自商朝時期箴氏諸侯國滑方及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還有一個是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及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歷史上的名人有著名明朝大臣及宦,著名職業教育家及雲華等。今主要發布於河北省的石家莊市、衡水市武邑縣、泊頭市交河鎮、獻縣、任丘市、邢台市寧晉縣、廊坊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天津市武清區,北京市的海淀區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及姓
  • 得姓始祖:公子汲
  • 清河堂:以望立堂
  • 任丘堂:以望立堂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第四個淵源,得姓始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及 宦,及雲華,及國通,及燕麗,及巨濤,遷徙分布,

基本介紹

及[及,讀音作jí(ㄐㄧˊ)]
及姓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黃帝之子箴姓後裔,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在典籍《國語·晉語》中記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在黃帝給其子的賜姓中,就有箴姓,所以此支箴姓直接出自黃帝,為箴姓之始。到了商王朝時期,有箴姓諸侯國滑方(今河南滑縣)。周成王元~三年之間(約公元前1063~前1061年),商紂王的獨生子武庚祿父舉兵反周,箴姓滑國就參與其中。輔政上卿之一的周公旦親自率軍征討,苦戰三年,最終平息了叛亂,同時滅了箴姓滑國,並將其故地封予姬姓親族。此後,姬姓滑國將其都邑由滑西遷於費邑(今山東費縣)。
箴姓滑國被滅後,箴姓貴族以及國人四處分散,其中有遷逃至汲水一帶者(今河南汲縣),指地改箴姓為汲氏,後有人省去“氵”偏旁簡稱及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汲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上古周王朝初期,周公旦平定了武庚、管叔、蔡叔之亂後,便將他們原來監管的殷商遺民一分為二,一部分封給了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封於商丘,立國號“宋”;另一部分則分給周成王姬誦的叔父康叔,封於衛邑(殷商故墟),後建立了衛國,史稱衛康叔。衛國君主傳至衛宣公,將他自己的兒子安排在汲邑居住(今河南衛輝),史稱公子汲。在公子汲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汲氏,其中有人後來在戰國末期躲避戰禍,遂省去“氵”偏旁簡改為及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及氏正宗。
及氏族人大多尊奉公子汲為得姓始祖。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及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續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春秋時期,及邑為姬姓滑國的一個地名。
到晉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姬姓滑國為秦國所滅。而滑國距秦國很遠,近旁的大國晉國則乘亂於同年占取其故地,改為自己的滑邑,及邑則成為了晉國的邊境小鎮,被封賜予晉國大夫,其後裔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及氏。

第四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乁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乁人,就是及人,“乁”就是“及”最古老的字。及人是兩周時期對專職緝拿盜寇逃犯等的捕人,相當於後世宋朝時期的捕快,為司法衙門的主要成員。這在典籍《徐曰》中有明確注釋:“及,捕人也。”
在及人、捕人、捕快等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及人氏、捕人氏等,後省文簡改為單姓及氏、捕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公子汲(姬汲)。

郡望堂號

郡望

泊頭市:1990年人口49.47萬。漢族為主,有回、壯、滿、苗、朝鮮、白、土家、蒙古等17個少數民族。面積1006.5平方千米。金大定七年(1167)析樂壽置交河縣。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建新橋驛,俗稱泊關驛,後又設泊頭鎮。1946年析交河縣置泊頭市。此後屢有變易。1983年5月交河縣併入。
清河郡: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先為衛國之邑,後為齊國所占,成為齊國邑地,位於山東菏澤汲堂河一帶,因水草清茂,古代齊國人稱其為清河。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改置清河郡,後屢改為國,漢元帝永光年間(公元前43~前39年)後期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元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棗強縣、南宮縣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及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到了明朝時期,清河縣改歸京師廣平府(今河北大名)管轄。此後直至清朝時期,清河縣隸屬於直隸省廣平府。民國初期,清河縣初屬直隸省冀南道,民國三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為大名道,民國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直隸於河北省,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初劃屬河北省十四督察區。抗日戰爭爆發後的民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9月,中國共產黨創立了冀南區抗日根據地,清河縣為其轄地。民國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成立,轄冀南區,清河縣為冀南區十三專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於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清河縣改屬冀南區二專區。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晉冀魯豫邊區即行撤銷,清河縣隨冀南區二專區歸屬華北行政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縣劃歸河北省衡水專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河縣人民政府由城關遷駐葛仙莊。於1952年11月7日撤銷了衡水專區,清河縣改隸邢台專區。1958年4月28日撤銷邢台專區,清河縣歸屬邯鄲專區;同年12月20日,撤銷清河縣併入南宮縣。1960年5月3日又撤銷邯鄲專區,清河縣境隨南宮縣歸邯鄲市轄。1961年5月23日,復設邢台專區,南宮縣還屬。同年7月9日,恢復清河縣建制,仍隸邢台專區。1970年邢台專區改為邢台地區,繼轄清河縣。1993年7月,邢台地區與邢台市合併,改由邢台市管轄。
任丘縣: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壬戌,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將任丘在駐地築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為地名,始有任丘之稱。北齊天保年間(公元550~559年)開始置縣。隋朝初期併入高陽郡,在隋朝至唐朝初期曾兩度置廢,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復置任丘縣,以後歷代沿用。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戊戌任丘、文安、大城三縣合併,1961年恢復原縣制。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目前已成為中國黃河以北規模最大的縣級市。\
武邑縣:武邑縣歷史悠久。武邑縣夏稱武羅國。秦屬鉅鹿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武邑縣,前漢屬信都國,後漢屬安平國。晉稱武邑郡,屬冀州,北齊廢。隋開皇六年(586年)復置武邑縣, 屬信都郡。自唐至清,武邑縣皆屬冀州。民國年間,武邑先屬直隸省冀州,後改屬大名道。1938年建立武邑縣抗日民主政府,屬冀南區,1949年8月屬河北省衡水專區,1952年11月劃歸石家莊專區。1958年12月撤銷武邑縣併入衡水縣。1962年3月復置武邑縣,同年6月復置衡水專區,武邑縣還屬之。1970年衡水專區改為衡水地區,武邑縣仍屬之,至今 。 2000年,武邑縣轄5個鎮、4個鄉。

堂號

清河堂:以望立堂。
任丘堂:以望立堂。

歷史名人

及 宦

(生卒年待考),粵人(今福建福州晉安)。著名明朝大臣。明朝正德年間進士,歷官至戶部侍郎。

及雲華

(公元1945~今),河北任丘人。著名職業教育家。天津大港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化工機電專業組組長,中學高級教師。他1965年畢業於天津市第二師範學校,被分配到大港區任國小教師。1971~1990年,先後在邱莊子中學、太平村中學歷任初高中各年級數學課教學工作。兼任過物理課的教學工作,熟悉中學數學教學大綱和教材。他一直擔任班主任,曾擔任太平村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和年級組長,曾輔導過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他輔導的學生於1989年參加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國中組大港賽區的競賽,並有兩名同學獲二等獎。1990年,他被調到天津市大港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從事各年級數學課和《電子技術工藝基礎》、《機械製圖》、《電機的結構與維修》課的教學工作。先後與10名年輕教師結成老帶青幫教對子,幫教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他有較強的教科研能力,是國家級教科研課題"集群式模組教學"課題組成員,並取得階段性成果。並有《鋁錫焊技能訓練的規律》等8篇教科研論文分別獲市、區級優秀論文獎。他任教30多年來,一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做到敬業、愛生、奉獻,業務能力強。他曾獲區級優秀課一等獎,多次榮獲市、區、校級先進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專業組長等光榮稱號。

及國通

(公元1950~今),河北任丘人。著名地方公務員。現任河北省任丘市建設局局長。主要業績:從戎14年,1983年轉業到地方工作,歷任市第一建築公司經理、任丘建委副主任、任丘土地局局長、任丘市建設局局長等職。在三十多年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領導經驗,在工作中廉潔奉公。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為官堂堂正正,抓工作求真務實,帶隊伍爭創一流,是其數十年來生活坐標和工作的努力方向。近幾年來,帶領城建幹部職工內強素質卦樹形象,緊緊圍繞增強城市功能,最佳化美化環境,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的城建目標,大力弘揚務實、高效、團結、奮進"的任丘精神,堅持"辛苦我一個,方便千萬家"的行業作風,上下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為任丘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付出了百倍的心血和努力。使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容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全市城建的大發展和經濟的騰飛。近年來,他領導市建設局共實現建築業產值二十五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兩萬六千元,供氣八千噸,各項指標位於縣級市前列水平,該市連續八年獲省級衛生城稱號,有六十多項建設項目獲地優或省優工程,兩項獲國家級優質工程稱號,個人連續獲得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及燕麗

(公元1953~今),女,河北任丘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教育專家。人民解放軍通信指揮學院第一通信技術基礎教研室主任、教授。
1969年12月任陸軍第二零二師通信營無線連戰士。
1973~1979年任南京通信工程學院無線工程系學員。
1980年2月任通信學院無線電教研室正連職教員;1983年5月任通信學院基礎教研室副營職教員;1985年5月任通信學院基礎教研室正營職教員;1987年10月任通信指揮學院專業基礎教研室副團職副主任;1988年7月兼任講師。
1991年7月任通信指揮學院專業基礎教研室主任;1992年12月任第二通信技術基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94年3月任第一通信技術基礎教研室主任;1994年12月調整為技術七級。1997年12月調整為教授。
1997年12月當選為湖北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及巨濤

(公元1955~2010.01.25),北京人。著名現代戲劇編劇。1978年畢業於江蘇省戲劇學校,後從事專業編劇。
1985年畢業於徐州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江蘇省梆子劇團團長、徐州市作家協會主席、中國《金瓶梅》學會副秘書長、國際金瓶梅資料中心學術主任、《淮海文化報》總編輯等職。現任徐州文化藝術學校校長。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少年時多有詩作,曾結為詩集《花種的夢》,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於1988年出版,後專注於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研究,有論文十餘篇,並與他人合著或編著有《金瓶梅詞典》、《金瓶梅之跡》、《徐州文化大觀》、《兩漢文化研究》等書,並為《國際(金瓶梅)研究集刊》主編、《兩漢文化研究》副主編、《金瓶梅》學刊執行編委。其代表作有藝文專著《流雲樓說藝》,舞台劇《大漢之魂》、《運河四季歌》、《解憂公主》,系列文化散文《雲崗一片雲》等。首創“運河文化說”,有廣泛的國際學術影響。

遷徙分布

及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七百六十一位。以泊頭、清河、任丘為郡望。
今河北省的石家莊市、滄州獻縣、衡水市武邑縣(橋頭鎮北口頭村、南口頭村一部分及氏族人,以南口頭村為主,將近有幾百人)、泊頭市交河鎮、任丘縣、邢台市寧晉縣、廊坊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天津市紅橋區、武清區,北京市的海淀區,遼寧省的瀋陽市、撫順市、西豐縣,山東省的青島市,吉林省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台灣省等地,均有及氏族人分布,以泊頭市交河鎮及家八里莊最為集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