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斑鱗

叉斑鱗,又名叉斑鱗魨,學名:尖吻棘魨,鱗魨科、吻棘魨屬。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墾丁海域偶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叉斑鱗
  • 種類:魚類
  • 外貌:體背棕,腹白
  •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體背棕,腹白,眼到胸鰭有鑲細藍線棕帶,中央具細藍線,眼框隔藍色,上有三
叉斑鱗
圖片
黑線,有一藍帶圍上唇;從口部有橘帶延至臀鰭基下方,體中央偏上有大黑斑,
延伸至臀鰭基具數條窄黑帶,彼此以白色帶相隔,另有兩條寬頻黑帶延伸至第二
背鰭基部;尾柄小棘黑色;除第一背鰭黑色外,其餘鰭均為白色,但尾鰭稍具深
黃色o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體可達25公分,墾丁海域偶見,日行性礁區生活,
雜食以藻類及底棲生物為食o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土木土及馬貴斯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中國台灣除西部及澎湖外,皆有分布。
模式種產地:India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2 - 60米
最大體長:30 cm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形態特徵: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端位,齒白具缺刻。眼前無深溝。頰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極短,不明顯,不露出棘基深溝。尾柄具三列小棘,上兩列向前延伸至第二背鰭後半部下方,最後一列很短,只局限在尾柄部份。體背部褐色,腹部白色;從眼到胸鰭基部有一鑲細藍線之褐色帶,此帶中央亦具一條細藍線;眼眶隔藍色,上有三條黑線;有一藍帶圍著上唇;從口部有一橘帶延伸至胸鰭基下方;體中央偏上有一大黑斑,自此黑斑延伸至臀鰭基具數條窄黑帶,彼此以白色帶相隔;另有兩條寬黑帶延伸至第二背鰭基部;尾柄小棘黑色。除第一背鰭黑色外,其餘鰭均為白色,但尾鰭稍具深黃色。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淺的舄湖區及亞潮帶礁區,一般被發現於水深50公尺內的水域,領域性強。主要以藻類、碎屑、海膽、甲殼類等小型甲殼類、水螅體、被囊動物、軟體動物及小魚等為食。
漁業利用:通常以陷阱法、潛水或流刺網捕獲,以生鮮或醃製於市場出售,或以其可愛的模樣而常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供人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