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英國洋槍局

《參觀英國洋槍局》是郭嵩燾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參觀英國洋槍局
  • 作者:郭嵩燾
  • 作品出處: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光緒三年)七月初一日甲寅。金登乾約赴維多里亞巴爾克洋槍局,而遣博琅陪行。局名倫敦思摩爾阿爾密斯鏗白尼,思摩爾,譯言小也;阿爾密斯,譯言軍器。尚書巴爾勒得,幫辦班得。費爾得及巴爾勒得之弟陪游。其槍桿皆由珥百里叱鑄成,是以此局但有機器,不開爐。其膛徑用倒鍵,膛內機篁〔簧〕及槍身、鋼托、鋼環、鋼束,大小十餘事,一以機器為之。內、外膛徑及環、托皆煉鋼,煉鋼亦開小爐。用壓力機器一壓而成,而後施刮磨,經三四機器乃始光潔。槍身先車外殼數段,立木為架,植槍其中,上下有牡鍵之,中施圓圍,傾松脂圍內令膠固,而後入機器車其內膛,歷數機器,光潔如式,乃車為螺絲紋。小如膛徑、法〔發〕條,及槍身所用小牡及螺絲轉,皆用機器次第刮成之。槍身木殼及下曲木兜,皆治以機器。一槍之成,凡用機器二十餘。機器輪大小二座,大者五百馬力,小者二百馬力。其所用車輪小機器,亦皆自製。工匠身價為最昂。雲能製造機器為上工,一禮拜工價二磅;此外皆下工也。車膛及環圍合筍處,皆有成式,嵌合不動。於機器旁別設一機器,納入成式中,用相鉗制,機器環轉,不能逾成式之外。是以膛徑機簧,萬桿一例,無毫釐出入。其國家所制槍,由兵部派員一人,攜帶工役十餘,陳列機器成式,槍身大小、鋼質,皆先以成式合之。即所用螺絲轉,稍有牴牾,即飭更造。每試一器,輒鈐一印,及槍成,鈐印兜柄而始定。其出火機挑,以力重七磅為率,以機器試之,刻輕重分杪其端。力輕則出火太易,力重又虞爆裂。膛徑、機簧、鋼胎亦然:以鋸試之而校其剛柔,以使適宜。其槍標以測遠近高下,亦以機器試之,微其〔有〕偏削,皆斥去之;機器尤精,雲其平不失微忽也。又派員一人演放初成槍桿。演放一次,用藥五磅者,加七磅試之,而納置櫃中以防炸裂。既成,又試之,亦納置櫃中而後取去。連試十餘次,乃始收用。每一禮拜鑄槍三百五十桿,多或五百桿。兵部節節試之,無稍容隱。班德云:“日前兵部忽提出十桿,至恩費爾得官局亦取十桿校之,盡二十桿並木兜、膛徑拆散而交和之,隨收並成槍,無一不合筍者。”此所以為精也。槍名亨利馬梯尼。亨利、馬梯尼,二人名。亨利始為槍膛螺旋紋,即所謂來福槍也。後膛倒鍵則馬梯尼為之。二人皆現在,每制一槍給與八先令。英人步兵用之,馬兵則用斯來得槍施銅帽者。英國初用恩費爾斯槍,恩費爾斯,造槍地名。聞德國製造後膛槍,亦未知其利也。已而德國與奧國戰而奧軍敗,其故由後膛槍施法〔放〕便利。洋諸國皆大恐,盡仿為之,而英國新制槍數十萬桿,乃下令能出新法改為後膛槍者,賞銀二萬磅。於是各以所思得新法獻之兵部。兵部校其法,斯來得為最善。其法蓋截去槍兜,別造膛徑火門,所費不過一磅,而施放合宜。於是英國所造後膛槍皆依其式,名斯來得槍。相距僅及十餘年,亨利繼創為螺旋紋,馬梯尼始改為今式。其槍口用六方者,則威多爾斯所創也。威多爾斯與阿密斯敦齊名,而羅布爾在兵部力護阿密斯登,遂為烏里叱總管。已而所鑄大炮不良,因求退,自設炮局紐開斯。至今英國言槍炮者,以威多爾斯為最著雲。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郭嵩燾生活在清代道鹹同光之際,中國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天朝帝國”變為列國之一,由閉關自守變為被動開放,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啟動工業化進程。郭嵩燾敏銳地感受到時代變動的脈搏,走在了時代思想的前列。他努力了解西方,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與良善的制度,反對因循守舊。他不畏人言,勇於擔當,出任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盡力介紹西學西制,呼籲中國走向世界,雖備受攻擊而百折不撓,無怨無悔。他學養深厚,博古通今,對中國社會諸多問題的批評,對中外諸多交涉得失的分析,均鞭辟入裡,見識超群。編者簡介熊月之,1949年生,江蘇淮陰人,198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專著有《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馮桂芬評傳》、《異質文化交織下的上海都市生活》等;主編《上海通史》;論文有《論郭嵩燾》(1981)、《郭嵩燾出使述略》(1983)、《論郭嵩燾與劉錫鴻的紛爭》(1983)等百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