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參觀第一屆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是2018年井士劍創作的油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參觀第一屆世界博覽會
- 規格:250厘米×400厘米
- 畫作類型:油畫
- 創作時間:2018年
- 作者:井士劍
創作背景,重要展覽,
創作背景
1851年,33歲的馬克思親臨第一屆倫敦世界博覽會。馬克思在參觀後指出,展覽會在一個不大的地方,展出現代工業積累起來的全部生產力,這同時也就是展示在動盪不定的社會的深層已經創造了的,以及正在一天天創造的建設新社會的物質。世博會閉幕後,他在寫給恩格斯的信中指出,雖然大英帝國占據了倫敦博覽會的主流但美國工業的強大創造力將力助美國的崛起。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完成中宣部和中國美協關於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任務,我選擇了馬克思在1851年參觀倫敦第一屆世博會的場面作為主題,創作了這件作品。這是我特別感興趣的題材,我之所以對這一題材感興趣,是因為我知道馬克思所關注的工業革命的社會和時代意義。馬克思曾在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提到一個奇蹟般的社會,那就是工業革命。
我樂於創作這幅作品,有三個原因:第一,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不僅僅是政治學,還是經濟學,更涉及人類社會方方面面改革的問題。馬克思的重要著作《資本論》涉及了政治和經濟的關係;第二,與自身密切相關。我曾於2000年參加世博會主題館的創作。本次創作作品畫面中出現的火車,也是我的一個創作題材。我曾參加過上海雙年展,創作過《移城》這件作品,這件作品反映工業革命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變化。這些是藝術創作與我個人之間的一個關聯;第三,我重視利用自己的藝術創作語言來反映歷史畫。我相信,這也是社會的需要。在這次展覽的24件作品中,這是唯一一幅有馬克思和中國人在一起的作品,因為當時有一個中國人參加了世博會,這是一種象徵意義,這位中國人在整個畫面之中也起到了很獨特的作用——他見證了世博會,也見證了工業革命給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帶來的變化。同樣,今天我們去看這樣一個場面,能夠讓我們意識到中國在世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使命。
在創作這幅作品時,我運用了與平時創作相一致的手法,利用了一種混合的,而非單一場景化的視覺方式來描繪世博會的場景。在畫面左側,我突出了手握鐵錘的工人和紡紗女兩個人物肖像,體現了無產階級在社會中的重要歷史意義,如實地反映了馬克思在那個時代的象徵——他手裡拿了一把雨傘,是一個身份的象徵,因為當時在倫敦,有錢人是坐馬車的,只有出不起錢的人才拿著雨傘,這說明馬克思的生活也是窘迫的。作為一個最了解底層人民生活情況的人,馬克思更加深刻地了解經濟對無產階級來說是很重要的。因此,不僅在政治上,在經濟上無產階級也有重要的使命。通過這件作品,我希望能充分反映那個時代和時代的精神。
重要展覽
2018年5月5日至2018年8月5日,該作品在中宣部、中共黨史研究院、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的“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