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芪內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保嬰撮要》卷十六。主治金木所傷,寒熱而內痛益甚,欲潰膿者。
基本介紹
- 名稱:參芪內補散
-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六
- 組成:人參、黃芪、當歸、白朮、白芷、防風、川芎、肉桂、甘草
- 主治:金木所傷,寒熱而內痛益甚,欲潰膿者
參芪內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保嬰撮要》卷十六。主治金木所傷,寒熱而內痛益甚,欲潰膿者。
參芪內補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保嬰撮要》卷十六。主治金木所傷,寒熱而內痛益甚,欲潰膿者。組成人參、黃芪、當歸、白朮各一錢,白芷、防風各四分,川芎六分,肉桂、甘草(炒)各五分。用法用量水煎,作二三服。主治金木所傷,寒熱而內...
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類聚》。具有調榮衛,補不足之功效。主治虛寒自汗。組成 人參、黃芪、當歸、芍藥、白朮、五加皮、官桂、甘草、前胡、秦艽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加生薑五片,大棗二個(去核),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功用 調榮衛,補不足。主治 虛寒自汗...
參芪內托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小兒痘疹方論》。主治氣血不足,痘瘡倒靨,或癰瘍久不潰膿者。組成 人參,黃芪(炒),當歸,川芎,厚朴(姜制),防風,桔梗(炒),白芷,官桂,紫草,木香,甘草。用法用量 加糯米一撮,水煎服。主治 氣血不足,痘瘡倒靨,或癰瘍久不潰膿者。1.《小兒痘疹方論》:痘瘡里...
參芪內托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瘡瘍經驗全書》卷四。具有益氣和血,托里透毒之功效。主治癰疽發背。組成 人參,黃芪(炒),當歸(酒洗),白朮(炒),橘紅,甘草,升麻,川芎,生地(酒洗),羌活,厚朴(薑汁拌炒)。用法用量 水煎內服。功用 益氣和血,托里透毒。主治 癰疽發背。加減化裁 腫瘍,加連翹、...
參芪內托十宣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瘡瘍經驗全書》卷二。具有補氣透托,和血消散之功效。主治流注發背。組成 人參一錢五分,陳皮八分,甘草三分,升麻、茯苓各一錢,白朮、黃芪、澤瀉、當歸各二錢,川芎,生地,白芍,黃芩,烏藥,前胡,黃柏,知母,天花粉。用法用量 水煎內服。功用 補氣透托,和血消散。主治 ...
參芪托里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卷六十四。主治瘡瘍氣血俱虛,不能起發,或腐潰不能收斂,及惡寒發熱者。組成 人參(氣虛多用之)、黃芪(炒)、白朮(炒)、當歸、熟地、芍藥(酒炒)、茯苓、陳皮各一錢。用法用量 水煎服。主治 瘡瘍氣血俱虛,不能起發,或腐潰不能收斂,及惡寒發熱者。附註 新註:本...
參芪當歸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奇效良方》。主治小兒臟腑虛弱,氣血不榮,以致囟陷。組成 人參、黃芪、當歸、白朮、訶子(煨)各五錢,甘草(炙)一錢。用法用量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主治 小兒臟腑虛弱,氣血不榮,以致囟陷。附方 名稱:參芪當歸散 組成:黨參、黃芪、當歸、茺蔚...
參芪四聖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五。主治痘。胃虛少食,發熱作渴而起發遲。組成 人參、黃芪、白朮各一錢,紫草茸、茯苓、芍藥各八錢,當歸七分,木通六分,防風、甘草、川芎各五分,粳米一撮。用法用量 水煎,熱服。主治 痘。胃虛少食,發熱作渴而起發遲。附方 名稱:參芪四聖散 組成:當歸...
(1)參、耆補氣。芎、歸活血。甘草解毒。桂枝、白芷、桔梗排膿。厚朴瀉實滿。防風散風邪。(2)為表里氣血之藥,共成助陽內托之功也。變化方:本方加芍藥、連翹、木香、乳香、沒藥,亦名托里散,治發背疔瘡。煎服法:每服二錢,加至六錢,熱酒調下。備 註:即外科精要「十宣散」方 歌:托里十補參芪芎...
參芪鱉甲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魏氏家藏方》卷四。具有補虛壯力,調榮衛,進飲食之功效。主治勞倦。組成 人參(去蘆)、黃芪(蜜炙)、鱉甲(去裙淨,酒醋炙令黃)、白朮(炒)、當歸(酒浸,去蘆)、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兩,白芍藥二兩,附子(炮,去皮臍,銼,生薑自然汁浸一宿,蒸兩次)、金釵石斛(酒...
參芪丸,補益元氣。用於氣虛體弱,四肢無力。功能主治 補益元氣。用於氣虛體弱,四肢無力。規格 每8丸相當於總藥材3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注意事項 1.忌油膩食物。2.凡脾胃虛弱,嘔吐泄瀉,腹脹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3.感冒病人不宜服用。4.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5.本品...
方義 本方為四君子湯、生脈散、六味地黃湯加減而成。諸藥合用,共奏氣陰雙補,化痰排膿之功效。運用 臨床上常用於氣陰兩虛所致肺癰日久不愈。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外科樞要·論肺疽肺痿》:“咳嗽胸脹者,葶藶大棗瀉肺湯。咳膿腥濁者,桔梗湯;咳喘短氣,或小便短少者,佐以參芪補肺湯。”
參芪蘿蔔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具有益氣,生津止血之功效。主治陰虛溺血。組成 人參、鹽黃芪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為末。用紅皮大蘿蔔一枚,切四片,用蜜二兩,將蘿蔔逐片蘸炙令於,再炙,勿令焦,蜜盡為度。每用一斤,蘸藥食之。仍以鹽湯送下。以瘥為度。功用 益氣,生津止血。主治...
參芪瓜蔞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洞天奧旨》卷十五。具有補氣透托,解毒和血,散結消腫之功效。主治乳癰,乳疽,瘰癧。組成 瓜蔞一個,甘草二錢(6g),當歸、黃芪各五錢(15g),沒藥、乳香(另研)各一錢(3g),大力子五分(1.5g),人參三錢(9g)。用法用量 水、酒各半,煎服。二劑。功用 補氣透托,...
白朮(蜜炙)、熟地黃各二錢,銀花、當歸各三錢,茯苓、川芎各八分,甘草五分。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一劑。功用 補氣托膿,兼清內熱。主治 乳癰而膿出虛弱者。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精選中醫婦科名著》:“乳癰屬膽胃二腑熱毒氣血壅滯,故初起腫痛發於肌表,肉色焮赤。若膿出虛弱,宜參芪銀花散。”
參芪實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心法》卷五。主治表虛痘癢者。組成 蜜炙黃芪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炙甘草、官桂、防風、白芷各八分,當歸、川芎、桔梗、厚朴各六分,廣木香三分。用法用量 加生薑一片,同煎,溫服。外治痘癢,用荊芥穗為末,紙裹緊搓,糊貼紙頭,令不散,仍焙乾,燈上燃之,卻於桌上...
參芪降糖片 參芪降糖片,中成藥,主要用於2型糖尿病。適應症 2型糖尿病,內分泌科
螞蟻參芪散 螞蟻參芪散是以螞蟻,人參主料製作的藥膳。組成 螞蟻100克,人參、黃芪各20克,天花粉100克,丹皮、玄參各10克。製法 螞蟻、人參 、黃芪、天花粉、丹皮、玄參,分別洗淨焙乾,共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5~10克,溫開水送服。3個月為一療程。功效 適用於 糖尿病患者。
十一味參芪片,中成藥名。為補益劑,具有補脾益氣功效。用於脾氣虛弱,四肢無力。性狀 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棕褐色;氣芳香,味微苦。組成 人參(去蘆)、黃芪、天麻、當歸、熟地黃、澤瀉、決明子、菟絲子、鹿角、枸杞子、細辛。主要功效 消熱解毒,疏肝利膽,化淤。適用病症 脾氣虛弱,四肢無力...
參芪四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回生捷要》。主治肺脾陽氣虛弱致經來血色淡白。症見月經色淡,納谷不化,形寒怕冷,得溫則舒,舌質淡白,氣短懶言,聲低息弱。組成 炙黨參、黃芪各三錢,白朮、炙甘草各二錢五分,酒炒當歸、乾薑、酒炒白芍各二錢,川芎、蘇葉、陳皮各一錢。主治 肺脾陽氣虛弱致經來血色淡白...
醋炒)9g。功用 斂汗固脫。主治 肺衛陽虛證,過汗誤汗,自汗不止。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增訂通俗傷寒論》:“凡過汗誤汗,自汗不止者,宜盧氏桂枝參芪煎,桂枝、太子參、生芪、白芍、白朮各二錢,新會皮八分,炙甘草五分,浮小麥五錢,麻黃根(醋炒)三錢。若仍不止,幾有亡陽者,宜固汗屏風散。”
再造散,中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助陽益氣,散寒解表之功效。主治陽氣虛弱,外感風寒。惡寒發熱,熱輕寒重,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歌訣 再造散用參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參,細辛加棗煨姜煎,陽虛無汗法當諳。組成 人參、黃芪、甘草、桂枝、附子、羌活、防風...
3、參芪雙核粥:黃芪20克,黨參30克,荔枝核15克,芒果核15克,粳米50克,煮粥食。4、橘核益母草烏豆糖水:橘核15克,益母草30克,烏豆60克,加水3碗煎至l碗,加紅糖適量調味服食。5、黃芪桃仁小茴香煲墨魚:黃芪20克,桃仁10克,小茴香6克,墨魚1條,加水煲湯,調味飲湯食墨魚。高發原因 ① 人的直立姿勢...
名稱:參芪散 組成:柴胡、明阿膠、黃芪、白茯苓、紫菀茸、當歸、川芎、半夏、貝母、枳殼、北梗、秦艽、甘草、人參、北五味子、羌活、防風、杏仁、款冬花、桑白皮、生鱉甲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半,加生薑、大棗,水煎,食後少頃服 主治:勞瘵嗽喘,咯血,聲焦,潮熱盜汗 出處:《直指》卷九 名稱:柴胡...
歸脾湯,中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效。主治心脾氣血兩虛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脾不統血證。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脈細弱。歌訣 歸脾湯用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隨,酸棗木香龍眼肉,煎...
作者認為,虛勞皆因酒、色、思慮、勞倦、忿怒等,傷其五臟,勞其精血,陰虛生內熱所致,故反對用參芪助火、苦寒泄火、二陳消痰、辛劑發散及引火歸原等法,主張補腎水、培脾土、慎調攝。對飲食宜忌和養生之法辨析精當,其於陰陽平衡、五臟生克之理,闡發尤為明切。所擬清金散、白鳳膏、四五培元粉等方,後人常...
方中黃芪、黨參補脾益氣,使氣旺血生,為君藥。輔以當歸、龍眼肉養血補心為臣藥;白朮、炙甘草補脾益氣,助參芪補脾以資生化之源為臣藥。佐以酸棗仁、茯苓、遠志養血寧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使之補而不滯;生薑大棗調和脾胃,以助生化。使以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配,以奏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之功。運用 臨床用於...
A、參芪健脾湯:高麗參10G、黃芪10G、黨參18G、山藥18G、枸杞子15G、當歸10G、陳皮5G、桂圓肉14G、豬排骨300G或整光雞1隻,清水適量。製法:高麗參、黃芪等中藥洗淨後放入布袋中扎口,和排骨或雞一起加水煮,先大火後小火,煮2-3小時,撈出布袋,加入鹽、胡椒等調味品即可。每次1小碗,每天1次,以上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