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行動:來自涼山彝族地區的發展研究

《參與式行動:來自涼山彝族地區的發展研究》被視為一種發展援助理念、模式和制度上的創新,已成為國內外發展實踐的主流。《參與式行動:來自涼山彝族地區的發展研究》基於對大涼山彝族聚居區實施參與式扶貧項目的田野調查,關注的是源自西方倡導、自上而下推動的參與式行動援助如何在中國的特殊場景中開展實踐,並從援助效果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參與式在實踐過程中面臨的現實複雜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參與式行動:來自涼山彝族地區的發展研究
  • 外文名:Participation Action: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from the Nuosu People Area of Great Liangshan Mountain
  • 作者:楊小柳 周大鳴
  • 出版日期:2008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5094738, 7105094737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頁數:411頁
  • 開本:大32
  • 品牌:民族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參與式行動:來自涼山彝族地區的發展研究》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楊小柳,浙江衢州人,中出大學人類學系講師。200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發展人類學和都市人類學,研究主題涉及扶貧援助、鄉村都市化、城鄉社區發展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選題緣起
第二節 發展研究:人類學的歷程
第三節 理論對話點和研究問題意識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敘述結構

第二章 關鍵字:參與式發展
第一節 西方參與式發展的理念和實踐
第二節 中國參與式發展的理念和實踐
第三節 比較:中西方“參與”的理念和實踐

第三章 走進大涼山
第一節 關姑史地
第二節 奴隸翻身的涼山彝家
第三節 今日美姑
第四節 貧困的美姑

第四章 扶貧開發二十年
第一節 我國政府的扶貧開發歷程
第二節 美姑縣的扶貧開發歷程
第三節 關姑縣實施的外資參與式扶貧項目

第五章 PIDEP的規劃:探索式的參與式扶貧
第一節 項目背景
第二節 項目目標和內容
第三節 PIDEP項目的管理和監測
第四節 PIDEP項目對“參與”的設計

第六章 納入現有扶貧開發體系的PIDEP項目
第一節 PIDEP項目援助的傳遞體系
第二節 中國政府扶貧開發的工作思路
第三節 美姑縣的扶貧開發思路

第七章 在傾聽中求得決策
第一節 項目規划過程中的“參與”
第二節 PIDEP項目規划過程中的“參與”程式
第三節 PIDEP項目的PPA分析
第四節 項目辦官員眼中的村莊發展問題

第八章 PIDEP項目的目標群體
第一節 依村概況
第二節 項目目標群體的生產和消費
第三節 傳統社會結構和信仰

第九章 項目目標群體的能力建設
第一節 培養農戶的參與能力
第二節 項目目標群體眼中的PIDEP項目
第三節 工作重點:基礎設施和生產性項目

第十章 參與式項目管理和監測
第一節 PIDEP項目的社區管理和監測機構
第二節 社區參與管理和監測的方式
第三節 社區參與管理和監測的主要內容

第十一章 項目執行機構的參與式思路
第一節 項目執行機構的參與能力建設
第二節 什麼是參與?
第三節 經驗:項目為何有成有敗?

第十二章 “參與”之外:貧困、文化與發展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屢經失敗的牲畜扶貧
第二節 牲畜與彝族的社會文化
第三節 “參與”之外:以文化為導向的牲畜飼養模式

第十三章 結語:在現實與理想之間
第一節 扶貧開發與久扶不脫貧
第二節 實踐:參與式發展與久扶不脫貧
第三節 偏差:參與式發展的自身定位
第四節 反思和啟示:發展研究的中國經驗

附錄一:依村調查問卷
附錄二:中國民族學界有關涼山彝族社會性質問題的研究
附錄三: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
附錄四:PIDEP項目管理手冊
附錄五:美姑縣畢摩文化的發展現狀
附錄六:依村村民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做畢情況
附錄七:依村村民2004年11月-2005年10月牲畜消費情況
附錄八:美姑縣2000-2010年新村建設規划進度表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20世紀80年代以來, 我國政府實施了以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目標的大規模扶貧開發。在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中國農村依然存在貧困人口和貧困現象。到2005年年底,按照我國現行的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83元的貧困標準,目前全國農村仍有2365萬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處於年收入683 - 944元的低收入群體,還有4067萬人,兩者合計6432萬人。
中西部“老、少、邊、窮”地區貧困人口集中,涵蓋了全國81%的老區縣、83%的少數民族縣、93%的陸地邊境縣和100%的國家扶貧重點縣。其中很大部分的地區和人口正面臨著“久扶不脫貧”問題的挑戰:一是已經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人口非常脆弱,容易返貧。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在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中,87%的人群在年際有進有出。以2003年為例,當年有1460萬人脫貧, 同時又有1540萬人返貧,使當年貧困人口總量增加了80萬人。二是目前“老、少、邊、窮”地區向來是國家扶貧的重點,我國政府持續的扶貧投入,並沒有從根本上緩解它們的貧困。

後記

九年的人類學學習生涯,持續近三年的美姑田野調查經歷,多少個行走在美姑偏僻山村小道上的月夜,多少次師長的教誨與叮嚀,在論文殺青之際,點點滴滴,像電影一樣,不斷浮現於腦海,幾許欣喜,無盡感激。
首先需要感謝的是四川大涼山腹地關姑縣熱情的彝族村民們,尤其是阿牛石甲、吉克木加、甘日哈、甘拉力、沙馬阿里、吉布古西等村民為筆者的調查提供了很大幫助,與村民們一起收割苞谷、打酒吃羊肉、趕場聊天的情景令我永生難忘。
感謝美姑外援項目辦的趙光清主任、阿西副主任、汪洋、魏巍、陳曉軍、劉學儀、木鐵等項目官員以及美姑縣扶貧辦的馬海學曲主任和余朝暉副主任,他們長期深入彝族貧困村莊開展工作的精神令人敬佩。與他們一起工作的日子雖然短暫卻讓我受益匪淺,我的論文問題意識和論文框架的形成主要得益於他們時參與式發展和扶貧援助的感受,他們的配合和支持也使我在美姑的調查暢通無阻。

序言

進入21世紀後,人類學也迎來了新的世紀,首先是人類學學科點在更多的大學建立起來,如博士點除原有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廈門大學也有了人類學博士學位授予權;人類學碩士授予單位已經超過20個,如武漢大學、上海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雲南大學等。實際上還有許多人類學方向研究在別的學科點下招收博士、碩士,如復旦大學招收“體質人類學”博士和文學人類學碩士、博士,中國音樂學院招收“音樂人類學”,中國刑警學院招收“法醫人類學”,中國藝術研究院招收“藝術人類學”,華南師範大學招收“體育人類學”等。其次是人類學研究機構增多,如除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更名為“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外,中國社會科學院還成立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福建師範大學以及一批民族院校等也相繼成立了人類學的研究機構。第三是中山大學和北京大學的人類學成為“國家重點建設學科”,這是國家首次在人類學方面設立重點學科,這樣國家有更多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到人類學的建設上。第四是2003年中國在義大利獲得2008年第16屆世界民族學人類學大會的舉辦權,以此為契機,將有更多的人類學研究機構和學科點建立起來,同時也將有更
多的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問世。第五是2001年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被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這是教育部首次設立人類學的重點研究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